以下是含有ipo融資的搜尋結果,共360筆
大環境不確定因素高的壓力下,大陸上半年IPO狀況明顯放緩,過往較熱絡的TMT(科技、媒體、通訊)行業期間遇冷,IPO數量較前期幾乎砍半,集資規模亦較去年同期幾乎腰斬。
為活絡市場資本市場,大陸官方近日發布「印花稅」減半徵收等一系列利多政策,大陸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呼籲,應該保持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平衡、引入資本和融資速度的平衡等原則,才能讓更多散戶投資者受益,而讓投資者賺錢則是中國股市長期發展的關鍵。
北京證券交易所在設立2周年之際實施大幅改革,大陸證監會1日發布《關於高品質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以改善市場流動性為重點,從企業端、投資端、交易端提出19條改革。例如開放已開通科創板交易許可權的投資人,可快速開通北交所交易許可,預計可新增400萬投資人入場。
大陸電動車市競爭加劇之際,多家「造車新勢力」積極在資本市場募集「銀彈」。大陸電動車廠阿維塔8月31日宣布,完成B輪融資人民幣(下同)30億元,投後估值近200億元。另外,哪吒汽車、極氪汽車也先後公布於資本市場最新布局計畫。
據澎湃新聞報導,8月29日,瑞銀發佈最新研究報告稱,對中國經濟不悲觀,認為中國股票仍然是其在亞洲最青睞的配置。
為活絡市場資本市場,大陸官方近日發布「印花稅」減半徵收等一系列利多政策,大陸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呼籲,應該保持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平衡、引入資本和融資速度的平衡等原則,才能更多散戶投資者受益,而讓投資者賺錢則是中國股市長期發展的關鍵。
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大陸財政部、稅務總局昨天(8月27日)公告,自今天(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證監會也同步陸續發布多則重磅利多措施:收緊IPO、規範減持、鼓勵加槓桿。據鳳凰網財經報導,受利多消息刺激,今天A股開盤後大漲,滬指漲5.06%,深證成指漲5.77%,創業板指漲6.96%,券商股掀漲停潮,期貨板塊、保險板塊全線衝高。
為刺激資本市場與經濟,大陸官方27日連環出招,除先宣布8月28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徵收外,大陸證監會隨後「連發三箭」,包含收緊IPO及再融資,但對房企上市公司「開後門」,再融資不受破發、破淨和虧損條件限制;將融資買入證券的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並進一步限制股東減持股份行為。
大陸證監會力挽股市狂瀾,27日晚間除了宣布28日股票交易印花稅減半徵收以外,還連發三大利多政策,涉及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規範股份減持行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等,再為股市注入強心針。
大陸證監會27日公告監管政策「三箭」,包含收緊IPO節奏及再融資,但對房企上市公司「開後門」,再融資不受破發、破淨和虧損條件限制;融資買入證券的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並進一步限制A股公司的股東減持股份行為。
由大陸國務院舉辦、中共中宣部領導和管理的以經濟報導為主的綜合性報紙《經濟日報》今天刊發署名為金觀平的評論文章稱,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金融部門責無旁貸。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並強調,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強金融、財政、產業等政策協調配合,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民營經濟。
全球融資調研機構CBINSIGHT最新公統計,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重新甦醒,第二季季增達17%,但全球創投投資卻跌至三年來新低,顯然創投金主急於投資事業收割出場,且主要央行暴力升息後,資金成本居高不下,募資動能大減、也無意再投資。
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組織大變革後,推進旗下業務主體的對外融資事宜,傳出盒馬鮮生當前計畫進度順利,將在未來兩周在港交所申請分拆上市,預計最快今年11月IPO,成為阿里分拆後首個上市項目。
德勤資本市場服務部近日發佈《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3年上半年回顧與前景展望》,顯示以2023年上半年的新股融資總額計算,上交所和深交所將分別成為全球最大與第二大的上市目的地,並估算今年大陸A股全年將有430至510檔新股融資(IPO),合計金額約6200億至6990億元(人民幣,下同),超越去年5868億元續寫新高。
Deloitte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下調對今年香港IPO市場的預測,預計全年有100檔新股、融資規模約1,800億港幣,較原來預測的數目及金額分別減少9%及22%。
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開發大連萬達集團所屬的商業管理公司因涉及與陸企業財務糾紛,遭上海一家法院下令凍結價值19.8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85.2億元)的股權。萬達集團聲稱將透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但萬達商管仍因流動性減弱遭降信用評級。
今年5月份大陸A股IPO市場發行節奏平穩,IPO融資金額達人民幣(下同)462.29億元。其中,5月有兩家半導體大型企業登陸A股,刷新今年以來個股募資紀錄,也讓半導體企業募資金額占IPO募資總額的半壁江山。
在歐洲尋址多時,台灣起家的全球固態電池領軍企業輝能科技宣布,將在2030年前斥資52億歐元,在法國港口敦克爾克興建一座超級工廠,此將是該公司最大海外工廠,而政治與歐洲補助等因素,是輝能大幅將產線向外搬的原因。
愛沙尼亞的叫車平台和送餐公司Bolt執行長Markus Villi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實現獲利,並且公司要在2025年公開上市。
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3月底宣布,成立六大業務集團且都有獨立融資與上市的可能性,隨後「阿里系」公司推動IPO消息頻傳。外媒8日報導,阿里旗下物流子公司菜鳥網絡,計劃最快於2024年初在香港上市,集資10億美元至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