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pmi的搜尋結果,共3,917筆
電源管理晶片(PMIC)設計廠致新(8081)今(11)日舉辦法人說明會,第二季稅後淨利季減6.6%、年增21.5%,每股賺7.47元。有鑑於半導體景氣慘淡,修正集中在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總經理吳錦川坦言,「現在沒有人關心上半年、市場主要關注下半年,但下半年肯定不會好,至於明年狀況,主要還是要看終端市場的消費行為」。
ESG投資不僅成為近年的投資顯學,符合ESG的企業股價往往也能展現超漲抗跌的好表現。投信法人表示,由於ESG浪潮將主導各產業的新發展樣貌,生態友善企業相較傳統企業更能掌握未來的轉型機會,反映在股價走勢上,ESG生態友善主題股票不論在長期報酬、波動率等,都更勝美股及全球股市一籌。
力達-KY(4552)7月合併營收4.38億元,月增3.05%,年增2.80%,緩步回升,是今年以來次高;累計前7月營收26.8億元,年增10.56%。7月份三大產品活塞機、螺桿機、渦旋機營收比重分別佔23.75%,62.33%及10.85%。
美國第二季度GDP下降0.9%,連兩季度落入負區間,也意味美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數據公布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強調真正經濟衰退,是廣泛的經濟疲軟,目前未出現這樣景況,美國當前家庭財務狀況強勁。
大陸防疫措施逐漸鬆綁,復工復產持續推進。財新3日公布,7月份大陸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5.5,較6月上升一個百分點,為連續第二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並創下2021年5月以來新高。
財新3日公布,7月大陸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進一步回升至55.5,較上月升1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創2021年5月以來新高。
受到通膨上漲以及經濟成長不確定的影響,日本7月服務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落在不見明顯成長,以及沒有衰退的尷尬位置。同時,也創下自3月以來最低。
歐元區商業活動在七月陷入萎縮,為2021年初以來首見。由於面臨生活成本上升的危機,消費者選擇縮減開支;根據該調查顯示,經濟的前景趨向黯淡。
獨立經濟數據提供商中國褐皮書國際(CBBI)2日表示,由於疫情復燃,大陸經濟7月進一步走弱,企業更悲觀認為「清零」惡夢遠未結束。報告提出警告,市場對大陸經濟反彈的預期可能太過樂觀。
中經院昨日公布7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中斷連續24個月的擴張轉為緊縮,指數大跌5.8至47.8,為2012 年7月創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指出,台灣短期經濟確實走緩,政府雖提出刺激消費的政策,但可能需要做得更多。
新增訂單和生產指數大跌,7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斷崖式下跌,指數大跌5.8點,是2012年7月此一指數創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指數也因而中斷先前連24個月的擴張(指數高於50),跌至47.8、是兩年來首度轉為緊縮。
大陸7月進入傳統生產淡季,再加上部分地區疫情小幅反彈,製造業復甦腳步放緩。財新1日公布,大陸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4,較6月的51.7下降1.3,但仍保持擴張區間。
大陸國家統計局7月31日公布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遠遜預期,較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意外滑落至49,這也是繼6月份回升反彈後再度跌入收縮區間。專家分析,需求不振是製造業當前最大困難,如何拉抬市場信心將成為提振下半年經濟復甦的關鍵。
由於全球取料成本增加,加上供應鏈斷鏈問題依舊,影響到日本製造業7月生產,同時,服務業也未能有更突出表現。
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7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中斷連續24個月的擴張轉為緊縮,指數大跌5.8至47.8,並創2012年7月創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
7月分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0%,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以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3.8%和52.5%,比上月下降0.9和1.6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中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總體上看,中國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落,恢復基礎尚需穩固。
財新中國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落至50.4,低於6月1.3個百分點,亦低於市場預期的51.5,但仍位於擴張區間。
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31日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大陸7月分製造業PMI為49.0%,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以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3.8%和52.5%,比上月下降0.9和1.6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對此,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大陸經濟景氣水準有所回落,恢復基礎尚需穩固。
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公布7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製造業PMI不僅可能無法複製6月的微幅回升,因實際訂單再度緊縮、庫存去化緩慢,7月PMI中再度回跌,並可能因為廠商庫存壓力過大,又要吞下跌價損失,資金斷鏈風險大增。
下周國際新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