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r-chip的搜尋結果,共17筆
國巨(2327)為台灣被動元件大廠,核心產品為積層陶瓷電容(MLCC)、晶片電阻(R-chip)、鉭質電容及電感元件等。產品終端應用包含通訊、PC、消費電子、工業及車用領域,市場預估庫存調整至第二季,部分產品線需求顯現,將推升營運回溫。
馬來西亞無限期封城導致供貨受阻,由於日廠高階MLCC庫存仍低於30天,TrendForce預期,其他在日本設廠的業者如:村田制所、京瓷與韓廠三星將成為此波轉單效應中的受惠者,至於中、低階MLCC因庫存已回升到60天,且Chromebook及其它IT產品終端需求傳雜音,加ODM廠中、低階MLCC平均庫存偏高,低階MLCC供應商如:國巨(2327)、華新科(2492)與三星等將面臨部分品項訂單調降的壓力。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調查,受到馬來西亞政府延長全國行動管制(MCO 3.0)影響,全球被動元件(MLCC)市場供貨將面臨挑戰。其中又以高階MLCC最為吃緊,主要緊缺品項對應的終端產品包含手機、筆電、網通、伺服器及5G基站。面臨即將來臨的傳統旺季,在部分MLCC將可能無法順利出貨的壓力下,ODM廠後續整機出貨恐將受衝擊。
國巨(2327)受惠於併購效益顯現及終端需求強勁,第1季稅後盈餘為50.24億元,季增35.5%,單季每股盈餘為10.17元,由於各電子產業訂單暢旺,國巨營運可望維持往年趨勢,逐季成長至第3季,外資在國巨公布財報後多正面看待國巨,兩家美系外資分別給予國巨「加碼」及「買進」評等。
終端客戶需求強勁,國巨(2327)第1季合併營收237.44億元,季增7%,創下單季歷史次高,法人預估,國巨第1季每股盈餘有挑戰9到10元的機會,由於各電子產業訂單暢旺,國巨營運可望維持往年趨勢,逐季成長至第3季,國巨今天盤中股價止跌反彈,同集團的凱美(2375)、奇力新(2456),以及華新科(2492)等連袂走高。
被動元件廠—國巨(2327)、華新科(2492)及禾伸堂(3026)公布3月合併營收,其中國巨3月合併營收達87.26億元,月增24.6%,為107年9月以來單月新高,華新科3月合併營收為37.57億元,月增25.7%,為107年11月以來單月新高,禾伸堂3月合併營收為16億元,月增46.41%。
台股23日加權指數稍遇壓力而拉回,被動元件族群表現卻相對有撐。主要源自於被動元件漲價題材接連於盤面發酵,繼奇力新旗下旺詮(2437)開出價漲第一槍後,代理商傳出,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將針對大中華區代理商,調漲晶片電阻價格15~25%,新價格於3月1日生效。
被動元件大廠稼動率可望全面攀升,繼日商村田釋出稼動率直逼100%之後,全球第三大廠國巨(2327)農曆年產線將加班生產,儘管招工有難度,但國巨預期MLCC、晶片電阻稼動率將達90%、80%,若能達成目標,稼動率水準將是2018年漲價潮之後新高紀錄,鉭質電容則維持滿載。
受到去年12月年度盤點影響,被動元件廠—國巨(2327)及禾伸堂(3026)去年12月營收同步較去年11月下滑,不過被動元件需求增溫,訂單能見度高,正向看待第1季營運。
傳聞大陸晶片電阻代理商調漲晶片電阻現貨價達10%,加上菲律賓地震,市場預料,被動元件2021年將有一波漲價的風潮,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2327)2020年封關日股價稍見拉回,小跌0.58%,收在518元,仍守穩上升趨勢線。
被動元件大廠華新科(2492)受惠整體市場需求強勁,公司庫存天數已降至30天以下,加上臨近農曆春節,法人預估供需失衡狀況將更為嚴重,包含積層陶瓷電容(MLCC)與晶片電阻(R-Chip)等相關產品報價皆有望在2021年首季調漲。
被動元件大廠華新科(2492)法說會釋出樂觀前景消息,第三季起積層陶瓷電容(MLCC)與晶片電阻(R-Chip)稼動率超過九成後,隨終端應用需求看到農曆年前,伴隨低溫共燒陶瓷(LTCC)報價調升三成,第四季營運有望淡季不淡。
國巨(2327)及旗下—奇力新(2456)第3季財報出爐,其中國巨第3季稅後盈餘36.27億元,季增10.1%,單季每股盈餘為7.37元,為7季來新高,累計前3季每股盈餘為20.03元。奇力新第3季稅後盈餘5.49億元,年成長49.4%,累計前3季每股盈餘為5.45元,由於終端需求穩定,法人預估,國巨及奇力新第4季營運可望淡季不淡,奇力新第4季有機會較去年同期兩位數成長。
傳統旺季發威,且汽車及手機需求回穩,被動元件廠—國巨(2327)、華新科(2492)及禾伸堂(3026)9月合併營收同步攀高,其中國巨9月合併營收攀升至76.62億元,月增5%,為2018年9月以後新高,華新科9月合併營收為35.62億元,月增4.52%,為2018年11月以後新高,禾伸堂9月合併營收15.66億元,亦是2018年9月以後新高。
國巨(2327)公布2019年財報,每股盈餘為16.35元,國巨因大陸地區招工不易,整體稼動率僅35%到38%,致使晶片電阻及MLCC庫存低於30天,創下10年最低,B/B值亦超過2,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表示將適時反應成本調漲價格,不過部分外資認為國巨漲價題材難以延續,亞系外資給予國巨「劣於大盤表現」評等,美系外資亦重申「減碼」評等,目標價下看355元,致使國巨股價連兩天重挫。
歲末年終,現在法人紛紛布局明(2018)年強勢類股,究竟明年產業上有那些強勢族群?我們看好明年主流族群為3D感測(3D Sensing)、5G光通訊、被動元件、矽晶圓。
科技、電子族群第2季雖面臨傳統「五窮六絕」淡季,使得整體營收數字未有明顯成長力道,不過仍有不少上市櫃公司受惠客戶需求強勁,持續出貨帶動營收向上,相關個股可留意碩禾(3691)、國巨(232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