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ssci的搜尋結果,共06筆
大學教授靠著SSCI學術期刊升等,如今鬧得雞飛狗跳,產業大老們今天表示,業界要挺身而出,加強和大學密切合作,一起把學術研究成果順利導向產業界。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指出,「教育是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但過去的教育偏差大,技職再造計畫的合格(KPI)指標中,不包含SSCI點數,產學合作才是最重要!
國內學術圈發生投稿國際期刊涉假事件,若沒有被揭發,研究著作被這類歐美SCI、SSCI期刊成功收錄,等於是拿到學術升等的保證書;在此事件中,鮮少有人注意,陳姓副教授和同儕們投稿的原始內容,和亞洲或我國的需求或趨勢有什麼關係?雖然學術專業應予以尊重,但長期以來,國內學者普遍依賴這些不相干的歐美主流研究,升等為終身教授、取得國科會大量補助,對國家社會又有何益助?
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他已指示教育部和科技部,不應讓SCI、SCI論文成為教授升等的評鑑依據,而應側重在對學生指導及產業界技術的支援,讓學界能對實質競爭力的提升有幫助,預計這項改變1年內能看到成果。
行政院長江宜樺對學界過度重視SCI、SSCI發出抨擊,他指,由於制度或時代的改變,學術界開始出現學術本質「異化」的感慨,研究者為了應付政策或制度的要求,例如SCI、SSCI制度,學術本質不再那麼鮮明,扭曲了做學問的快樂。
學術界長期偏重SCI、SSCI的論文研究,引發爭議,台大新任校長楊泮池昨天宣布,台大將建立教師多元評核制度,全台首創「教學講座教授」、「服務特聘教授」,獎勵台大教授在教學、服務社會的卓越貢獻,預計1年內頒發。
關於TSSCI與SSCI看似無所不在,在屬於人文與社科的大學生活中引發爭議有年。目前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印象:一是主要來自教授,認為這兩套指標遭濫用,嚴重影響研究教學品質;二是來自教育部與大學評鑑中心,表示既未重視這兩套指標,其影響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