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wto上訴機構的搜尋結果,共66筆
川普時代掀起美中貿易戰第一波的鋼鋁關稅和反制關稅事件,衍生兩起美中互相提告到WTO的案子,已雙雙被裁定違規。但大國的遊戲還沒完,也再次凸顯WTO約束力薄弱的窘境。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國友2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冷戰結束後全球貿易的健康發展,有賴於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全球貿易體系正常運作。美國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發生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前兩大貿易國之間,涉及的關稅規模之大、延續時間之長,超乎想像,導致國際貿易體系和通行貿易規則遭受嚴重衝擊。5年過去了,美國仍沒有停止對中貿易戰的跡象,也沒有回歸貿易自由主義和多邊主義的舉措,這種狀況持續時間越長,對國際貿易體系的破壞程度就會越大。
1月27日在WTO爭端解決機制會議上,美中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論戰。大陸駐WTO大使李成鋼批評美國是「單邊主義的霸凌者、多邊體制的破壞者和全球供應鏈的擾亂者。」罵得是暢快淋漓。而美國只能軟弱的回應,甚至遷怒WTO說:「一個充當中國非市場政策和行為盾牌的WTO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70多年來美國堅持的立場是國安問題不能放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審查。」
今年1月27日在WTO爭端解決機制會議上,美中之間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論戰。大陸駐WTO大使李成鋼批評美國是「單邊主義的霸凌者、多邊體制的破壞者和全球供應鏈的擾亂者。」罵得是暢快淋漓。
據美國之音報導,華盛頓美東時間27日宣佈,美國已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四項裁決提出上訴;這些裁決指責美國對從中國和其他國家進口的鋼鐵徵收懲罰性的關稅。美國還對另外一項裁決提出上訴,該裁決稱美國藐視國際貿易規則,將來自香港的進口產品標記為來自中國。在美國提出上訴之際,中國和美國貿易官員27日在WTO會議上相互嚴詞指責。北京稱華盛頓為「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實施者」,美國則是指責其競爭對手採取非法報復的措施。
世界貿易組織(WTO)當地時間21日認定,美國2020年起堅持將從香港進口的產品來源標記為中國,已違反全球貿易規則。華府認為,該裁決「存有缺陷」,並不打算遵守裁決結果;港府則對結果表示歡迎,稱其肯定了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的特殊地位。
因為無法完成註冊登記,台灣多家水產品和食品加工廠商將無法出口中國大陸。一如過去發生的鳳梨、石斑魚等事件,政府宣示不排除向WTO申訴,但不少人懷疑政府沒有向WTO提出申訴。經濟部澄清,政府9度在世貿技術貿易障礙(TBT)委員會提出「特別貿易關切」,美國、日本、歐盟也同樣在會議上要求中國大陸遵循WTO的技術貿易障礙協定。
中國大陸上周暫停台灣加工類食品、水產品輸入,其中包含金門高粱酒,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曾說將狀告WTO,不過WTO的上訴機制在機構陷入停擺的情況下,大量案件遭到積壓,加上從WTO官網也發現,我國從來沒有向WTO提案。對此,前立委郭正亮今(14)日就表示,「去WTO提告中國大陸,如果中國大陸反將我們一軍,台灣都沒有開放我們的農產品,那該怎麼辦?我看這個才是真正的原因」,引發討論。
因為無法完成註冊登記,台灣多家水產品和食品加工廠商將無法出口中國大陸。一如過去發生的鳳梨石斑魚等事件,政府宣示不排除向WTO申訴,但不少人懷疑政府沒有向WTO提出申訴。經濟部發聲明澄清,針對大陸於2019年公布的註冊規定,政府9度在世貿技術貿易障礙(TBT)委員會提出「特別貿易關切」,美國日本歐盟也同樣在會議上要求中國大陸遵循WTO的技術貿易障礙協定。
世界貿易組織(WTO)9日表示,其爭端解決小組裁定,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時,以保護國安為由對進口鋼鋁加徵關稅,違反了全球貿易規則,建議美方調整以合乎規範。對此裁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表示「強烈」反對,並拒絕取消依據「232條款」課徵的關稅。中國商務部則表示,希望美方尊重裁決和WTO規則,「盡快糾正違規措施」。
美國8月通過的法案提供購買北美生產的電動車減稅優惠,此舉引發歐洲和韓國製造商不滿,揚言狀告世界貿易組織(WTO),意味這項電動車減稅措施可能引發新的貿易戰。
WTO(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12日在日內瓦舉行,行政院政委、經貿辦談判代表鄧振中在會中發表聲明,呼籲各會員國應注意影響貿易不透明作為,反對任何會員以經濟脅迫手段,要求其他成員作政治妥協,或在未及時通知、無正當理由情況下突發禁止某些產品進口。
屠新泉是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WTO)研究院院長,專研WTO相關領域,多次赴美國、韓和WTO祕書處任訪問學者。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17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表示,為了支持「立陶宛抵抗經濟脅迫」台灣民進黨當局日前證實,已要求加入歐盟在世貿組織發起的對中國大陸的訴訟。之前,美、英、澳、加等經濟體也表態要加入磋商,試圖營造一種「共同支持立陶宛對抗脅迫」的輿論聲勢。但這種把正常的貿易爭端解決程序泛政治化的做法,恰恰暴露了立陶宛涉台措施背後所隱藏的對中遏制、圍堵的險惡用心。
行政院8日突襲召開「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記者會,宣布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食藥署預告調整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草案從當日預告修正,預計10天後蒐集各界意見,2月底就要正式實施,過程十分草率,至少有以下四大問題。
隨著立陶宛讓台灣於首都開設代表處,中國大陸正快速擴大對維爾紐斯的貿易報復作為。美新聞網站「Politico」近日撰文分析,儘管立陶宛隨即向歐盟提出申訴,甚至打算循「世界貿易組織」(WTO)控訴北京;但歐盟很快會發現,自己手上幾乎沒有好牌可以打出,加上尋求WTO機制曠日廢時,歐盟恐難以及時地向立陶宛提供救援。
大陸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28日表示,世界貿易組織(WTO)有三大功能,除貿易政策審議外,還有兩大功能是談判功能和爭端解決機制。「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由於個別成員的阻撓,現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遇到危機,上訴機構陷入癱瘓。」他並指,談判功能也遇到很大的困難。
今年以來,由英國、新加坡及義大利為首的若干國家發出聲明,公開呼籲各國應齊心支持改革世界貿易組織(WTO),而非任由其功能缺損的問題擴大,進而將之棄置。若WTO真能重拾往日榮光,發揮維持有序與公平貿易活動的應有職能,台灣必將受益。畢竟,WTO是台灣極少數正式參與的國際經貿組織。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平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崢嶸26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表示,今年是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20周年。上周WTO第8次中國貿易政策審議,美澳等對中國貿易政策多加指責。這是美國政府換屆以來,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友首次就貿易政策在重要多邊場合展開面對面交鋒。既體現中美具體問題的爭執,也檢測美國「重返多邊」是否真誠的試金石。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今天承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重要性,也希望這個組織成功,但表示,美方對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立場已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