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領導人、分子生物學家康拉德(Andrew Conrad)28日宣布這個宏圖,預估5至7年後成真,相關技術並將授權醫療公司使用。
以標靶藥物傳輸平台見長的美國Bind Therapeutics公司,已就將抗癌療效佳的小分子藥物包裹後,結合辨識癌細胞的抗體,形成奈米粒子,再傳送至標的病灶展開臨床試驗。
谷歌病徵偵測裝置的構想與此相仿,而充當載體的是磁性氧化鐵奈米粒子,直徑不到紅血球的千分之一,黏附顯影劑、抗體或藥物,進入人體血液系統後,會偵知不同病症之標記,諸如:血液出現某種病變產生的特殊化學物質;心臟病發或中風前,即將破裂的動脈硬化斑塊釋放之酵素。另也能與癌細胞膜蛋白質或DNA片段結合,及早發現。
#奈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