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 美日印澳的搜尋結果,共70筆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以關稅大刀伺候各國,近日接連在大陸舉行的上合峰會與北京九三閱兵,令中國成了抗美大本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8月31日與印度總理莫迪在天津會面,被形容為「龍象共舞」。俄羅斯總統普丁大陣仗訪中,幾乎大半個俄國政府隨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日將搭車抵北京出席九三閱兵,再加上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中、俄、印度、朝鮮、伊朗攜手抗美大戲開鑼。英國《衛報》報導,習近平與普丁在晚宴寒暄時,討論了普丁最近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的情況。
印度總理莫迪8月30日晚抵達天津,這也是他時隔7年再次到訪中國。莫迪31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習莫會」,1日將出席上合組織峰會。鳳凰衛視引述學者分析稱,莫迪此訪體現印度「倚美制華」政策的回調,預計中印領導人將就當前兩國關係向好勢頭進行再確認,並探討下一步合作的空間。
「日本放送協會」(NHK)23日報導,日本、印度與澳洲海巡人員,近期登上美國海岸防衛隊(USCG)「史卓頓號」國安巡防艦(WMSL 752)進行聯合訓練,藉此落實「四方安全對話」(Quad)構想,強化多邊海事安全合作。
布魯蓋爾經濟智庫(Bruegel economic think tank)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是歐洲重要智庫,獲得歐盟資助,長期關注中國崛起與國際經濟動態。日前發表〈印度與中國的和解:長期前景如何?〉(India-China rapprochement: what are the long-term prospects?)報告,指出中印之間的「和解」即便在戰術層面似乎可行,實際卻相當脆弱,在短期內難以真正落實。報告指出中印之間的矛盾根源不只是邊界問題,更涉及國內政經困境與外部力量拉扯,對整個亞太區域格局乃至台灣處境帶來許多啟示。
布魯蓋爾經濟智庫(Bruegel economic think tank)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是歐洲重要智庫,獲得歐盟資助,長期關注中國崛起與國際經濟動態。日前發表〈印度與中國的和解:長期前景如何?〉(India-China rapprochement: what are the long-term prospects?)報告,指出中印之間的「和解」即便在戰術層面似乎可行,實際卻相當脆弱,在短期內難以真正落實。報告指出中印之間的矛盾根源不只是邊界問題,更涉及國內政經困境與外部力量拉扯,對整個亞太區域格局乃至台灣處境帶來許多啟示。
中國與印尼外長防長2+2對話機制21日甫落幕,作為中國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印尼為何是首選,陸媒刊文解析,這除了跟中國與印尼地緣戰略位置有關外,同時也與兩國長年經貿發展成績亮眼有一定關聯。
關稅加碼背後的深層原因
自2018年川普突然對中國發動關稅戰後,隨即加強對中國晶片產業的打壓,扣押華為CFO孟晚舟,並限制華為的5G技術。這場經濟戰一路延續至2025年,川普再度對中國發起一波商品10%加10%、汽車100%的關稅戰,至今已有超過1200個中國科技公司、研究機構、大學及個人被制裁。然而,隨著博弈的深入,中國迅速反制,限制稀土出口,並未再有高層官員出面斡旋。經過7年的博弈,中國已成為全球無可撼動的世界工廠,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且應對態度淡定,不以為意,外交部長王毅甚至指出:「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近期美國的台海政策發生顯著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強烈影響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也重新塑造了東亞地緣政治格局。在川普2.0政府上台後,這些變化變得更加明顯,顯示美國不再依循過去的政策框架,而是朝向更具對抗性的模式發展。
美國總統川普7日在白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高峰會談。石破表示,日本對美投資規模將增至1兆美元,川普則要求消除美國對日貿易逆差,還敦促日本進一步增加防衛費。值得注意的是,「川石會」聯合聲明提及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同時強調「反對以武力或脅迫方式片面改變現狀」,明顯劍指中國大陸。
日本首相石破茂訪問華府,於美東時間7日上午11時35分(台灣時間8日凌晨0時35分),與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舉行首次高峰會談。石破除了聚焦與川普構築信任關係外,也盼著眼於大陸的海洋活動與「台灣有事」,確認強化美日同盟與經濟合作。但日方同時擔憂,川普可能會提出增加防衛費和加徵關稅的議題,向石破施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近日在同美國國務卿盧比歐通電話時說了一句:「希望你好自為之」。如何才能讓盧比歐更好理解這句話?根據中國外交部官網發佈的通訊稿譯文,這句話被翻譯為「I hope you will act accordingly」。
川普新政府就職後3天,國務卿盧比歐與大陸外長王毅通電話。盧比歐在參議員任內,是知名的「抗中保台」鷹派,因而兩度被北京列為制裁對象,外界十分好奇他會如何處理美中關係與台海議題。答案很明確: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盧比歐未超出歷任華府對台政策框架。
川普新政府就職後3天,國務卿盧比歐與大陸外長王毅通電話。盧比歐在參議員任內,是知名的「抗中保台」鷹派,因而兩度被北京列為制裁對象,外界十分好奇他會如何處理美中關係與台海議題。答案很明確: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盧比歐未超出歷任華府對台政策框架。
日本外交大臣岩屋毅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表示,在21日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期間,與美國新任國務卿盧比歐會面後,認為他對中國很有平衡感。此外,日本國會24日開議,首相石破茂在施政報告時表示,為致力維護區域安全,準備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艱難談判,俾使對方承諾,在亞太地區保持強大美國軍事存在。
美國新任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21日上任第一天,和來自日本、印度與澳洲四方安全對話(QUAD)國家的外長會面,展現出團結一致並反對武力改變區域現狀。另外,美總統川普提名的美國常駐聯合國大使史蒂芬尼克(Elise Stefanik)在聽證會上表示,確保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獲得最大程度、有意義的參與。
美國前聯邦參議員盧比歐當地時間21日正式就職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在就職後的演講中表示,要幫助川普實現其全球政策的首要目標--促進和平,並致力於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分析家指出,雖然盧比歐對中國一直比較強硬,但真正為美中關係定調的是川普。而在中國的網路上,用戶們最好奇的是,這位被中國連續制裁了兩次的新國務卿能否訪問中國。
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國務卿和澳洲、印度、日本的外交部長,預計將於21日,也就是美國準總統川普就職日的後一天,在華盛頓舉行會晤。專家表示,此次會議是川普新任期的第一項重大外交活動,將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連續性發出強烈訊號。
我方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受挫,我方申請入會案遭擱置。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30日表示,CPTPP入會申請被擱置,對台灣經貿發展實為雪上加霜。啟動新時代的經貿戰略布局刻不容緩,除續與理念相近國家共同守護民主價值,爭取共同經貿市場,共享經貿果實,繼續設法加入區域經貿組織。
APEC峰會在祕魯召開,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會談。這是拜登總統任內第3次「拜習會」,但各界似乎更關注習近平說什麼而不是拜登。這不僅是因為拜登即將卸任,還因為中國在南美洲的影響力擴大,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要應對川普的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