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 醫院評鑑的搜尋結果,共115筆
衛福部民國112年醫學中心評鑑結果跌破眾人眼鏡,台北區醫學中心打破家數上限,由8家增加為10家,遭批評違反分級醫療原則,事後也遭監察院糾正。衛福部長石崇良4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坦言「台北區醫學中心太多了」,不符合區域平衡概念,「該下來就下來」,116年台北區評鑑將回歸8家名額,換言之,將有2家醫學中心被降級,勢必掀起一場名額爭奪戰。
112年度醫院評鑑結果,台北區醫學中心打破上限增至10家,衛福部長石崇良直言「過多」,未來將回歸8家名額,有2家醫學中心下次評鑑將掉下來。醫界人士擔憂,若限制名額、將淪為排名賽,各醫院勢必爭得你死我活,恐不利醫療常態化發展;民團則認為,回歸上限名額是正確方向,呼籲衛福部訂定明確做法及配套。
2025年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今年11月7日將於政大公企中心盛大登場,今年主題以「醫療數位與綠能雙軸轉型」為核心,聚焦ESG永續、智慧醫院、病人安全、照護創新與健保變革5大方向。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台灣醫療正面臨人口老化、人才短缺等前所未有的挑戰,醫療改革勢在必行,盼透過醫界最具代表性的學術盛會讓各界對話,找出讓台灣醫療更具韌性的行動。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資安風險樣態不斷演變,台中市政府數位發展局攜手國立中興大學資通訊暨個人資訊安全技術服務產學聯盟、精誠軟體服務公司23日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共同舉辦「智御未來 驅動新局」資訊安全治理研習,吸引近160位產官學界資安決策者與專家齊聚一堂,聚焦「AI驅動的雲端防禦與治理新挑戰」,共同探討AI時代下的資安治理新趨勢與防禦思維,攜手推動臺灣邁向智慧防禦新時代。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與全球數據平台Statista共同發布的「2026全球最佳智慧醫院排行榜」正式放榜,台灣此次共有13家醫院入榜,在30國逾千家醫院中,擠進前350名,不僅比去年多5家,而台灣成績最好的竟非台大醫院,而是由台中榮民總醫院再次蟬聯全台最佳寶座,名次較去(2024)年躍進14名至第85名,不僅優於台大的第299名,也是全台唯一擠入全球百強的醫院。
賴清德總統今(4)日下午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議」時表示,台灣正面臨超高齡社會、慢性病激增等挑戰,必須啟動健康照護的政策轉型,善用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打造一個涵蓋全年齡層的智慧健康體系,如此一來,台灣才能從以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轉型升級為以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主的健康照護。
衛福部長邱泰源今(9月1日)將交接給石崇良,昨(8月31日)是邱的部長任期最後一天,仍出席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邱泰源任內因支持放寬中藥販售資格,與藥師團體槓上,頻頻遭點名下台,直到最後一刻仍現身力挺,強調中醫、中藥、中藥商為國人的全人健康照顧給予最多支持,因此衛福部要給中醫藥界最大的鼓勵。
針對台灣中醫藥的發展,賴清德總統今天表示,今年開始推動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將中醫藥發展納入其中。面對後疫情時代及人口高齡化挑戰,他期許台灣的中醫師能持續投入慢性病管理、社區醫療與長照等領域,一起推動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也希望台灣能繼續結合跨國的力量,讓傳統醫學對人類健康發揮更大的貢獻。
歷經2波大罷免失利後,賴清德總統啟動內閣改組,包括之前曾傳出不願寫辭職信的衛福部長邱泰源確定下台,由健保署長石崇良升任。對此,民眾黨立委陳昭姿27日表示,自己目前也想不出更理想的人選,期許石崇良能勇於承擔責任,並盼對方積極推動健保的醫療科技品質,以及醫院評鑑制度改革。
AI科技發展下,我國進入智慧醫療時代。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指出,我國面臨數據壁壘、法規未與時俱進、產業零散、人力斷層4大困境,尤其我國法律過於防避,不利創新,呼籲從修法做起,並建議成立「數位健康署」,強化醫療創新。
我國今年發生多起醫院遭駭事件,勒索軟體成為醫院資安一大威脅。衛福部推動各層級醫院導入主動防禦軟體「EDR」,目前醫學中心安裝率達100%,並有11家醫院主動參與模擬駭客攻擊演練。未來將針對全國醫院進行資安總體檢,並將資安納入醫院評鑑。
台灣醫療第一線陷入人力荒,尤其是護理師、急診醫師人力嚴重不足,引發各界擔憂。一位男子近日分享,其實醫療人力荒原因其來有自,醫學系、牙醫系、中醫系、藥學系以外,三類醫事科系培養的人才月薪可能都只有3、4萬元,且工作不好找,貼文曝光後引發醫事人員共鳴。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今(30)日舉行院長交接典禮,首任院長黃璟隆光榮卸任,由教授賴旗俊接任新任院長。他期許,未來能夠帶領團隊持續精進,邁向智慧醫療與永續發展的標竿。
全球邁向永續發展,我國也訂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醫院作為碳排大戶,近年陸續推動減碳、綠色醫療。然而,由於「麻醉氣體」全球暖化潛勢值(GWP)高,被視為高碳排來源,部分醫院逐步限用。台灣麻醉醫學會強調,麻醉氣體對溫室效應實質影響極低,臨床應優先考量病人需求,不宜透過行政命令干預專業決策。
全球推動永續發展,台灣也訂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醫院作為碳排大戶,勢必要朝「減碳」努力。專家指出,未來醫院評鑑將納入淨零碳排,醫院不只要救人,也要救地球,應透過全面性計畫,加強再生能源、廢棄物管理再利用等;而手術室為醫院碳排最多的場域,可從「綠色手術室」做起,推動低碳醫療。
為了留住醫院主治醫師,衛福部健保署針對主治醫師「加班費」給予稅賦優惠。不過,醫界再喊話,希望值班費也納入,降低醫師向基層醫療流動的速度,同時建議限制加班計費項目。對此,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強調,只要是「延長工時」,都可納入,是否明確規範加班費計算項目,可由醫院自主調控。
為了留住醫院主治醫師,衛福部健保署針對主治醫師「加班費」給予稅賦優惠。醫界喊話,希望值班費也納入,可降低醫師向基層醫療流動的速度,同時限制加班計費項目。對此,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強調,只要是「延長工時」,都可以算,至於是否明確規範加班費計算項目,則可由醫院自主規劃。
繼急診醫師人力出走,嘉義長庚神經內科傳出人力崩盤,公告只收治認為有救的病患。醫師直言,不只雲嘉南,包括花東等東部地區的重症醫師,同樣面臨短缺,專家直言,高齡化下,病患越來越多,但醫療量能出現告急,影響最大的仍是病患的就醫品質,問題都導向「分級醫療未落實」,政府應正視、重新檢討制度。
苗栗縣頭份市為恭醫院打造全新VIP特等病房正式啟用,為苗栗縣醫療發展再創新里程碑。作為苗栗縣首家通過「重度級緊急醫療能力認證」暨「區域教學醫院評鑑」的醫療機構,為恭醫院持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以更高標準回應在地民眾對優質醫療的期待。
人工智慧技術日益成熟,即帶動全球醫療數位轉型浪潮。2025南區醫療資訊科技發展研討會,4月19日在高雄水京棧國際酒店盛大舉行,以「人工智慧在醫療影像中的應用發展:醫療品質與醫院經營觀點」為主題,吸引南部地區各醫療機構、學術及科技界專家齊聚,聚焦AI技術於醫療領域的創新實踐與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