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不良貸款的搜尋結果,共83筆
著重亞洲業務發展的歐洲最大銀行滙豐(HSBC)28日公布2025年第三季財報,稅前利潤年減14%至73億美元,雖然獲利下滑,仍高於市場預期,主因為淨利息收入增加,以及財富管理業務表現強勁。
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週二公佈第三季稅前獲利減少14%,主要原因是在與馬多夫(Bernard Madoff)詐欺案相關的訴訟敗訴之後,公司計入了11億美元的損失費用。
近期多家銀行陸續啟動不良資產處置計畫。據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銀登中心」)數據顯示,進入第四季後,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轉讓掛牌量明顯增加,市場處置規模高達人民幣(下同)百億元。
擁有92年歷史的恒生銀行驚傳下市,震撼香港金融圈。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恒生銀行營運持續走弱,滙豐全資收購恒生銀行,標誌香港銀行整併邁出重要一步。未來香港將形成滙豐、渣打、中銀香港「一大兩中」局面;他也點名,東亞銀行市值僅334億港元,也可能因併購而消失。
香港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港股上市的滙豐控股9日盤前宣布重大決策,計畫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子公司恒生銀行,並建議撤銷該行53年的港股上市地位。滙豐提出每股155港幣的現金收購價,相較恒生銀行過去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溢價約33%,總交易金額預計達1,060億港幣。
香港滙豐銀行9日公告,計畫將旗下恒生銀行私有化,並取消其上市地位。由於恒生銀行歷史悠久,消息一出,震驚香港金融銀行界。滙豐行政總裁艾橋智稱,恒生私有化與該行壞帳或近期高層異動無關。恒生銀行的私有化交易預計將斥資1061億元(港幣,下同,約新台幣4159億元)。
匯豐銀行(HSBC)在周四表示,計畫對香港的恆生銀行進行私有化,此前由於業績和對香港和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的曝險,讓恆生銀行面臨壓力。恆生是匯豐持有多數股權的子公司。
美國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美國金融監管鬆綁之際,金融業正走出金融海嘯後的長期壓抑,迎來全新增長階段。法人指出,美、歐、日三大區域銀行股正浮現投資良機,金融股有望成為投資組合中不可忽視的核心板塊。
在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美國金融監管鬆綁之際,富達國際表示,金融業正走出金融海嘯後的長期壓抑,進入全新增長階段,四大利多推升美歐日銀行投資契機。
香港房市惡化已成為香港金融業的未爆彈。滙豐控股(HSBC)近日罕見介入旗下的恒生銀行業務操作,由環球首席企業信貸官及特別信貸部門主管出面,積極推動恒生出清規模約30億美元(約為233億港幣)的房地產不良債券組合,反映對香港房地產業日益惡化的憂慮。
為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替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傳大陸政府擬著手解決地方政府拖欠民營企業帳款問題,方式包括引導銀行向地方政府和關聯企業提供貸款,第一階段有望償還至少人民幣(下同)1兆元,總任務希望在2027年完成。據專家估計,這些欠款總額或高達逾1兆美元。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準備著手解決地方政府拖欠民營企業帳款問題,以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據專家估計,這些欠款總額可能達到人民幣(下同)數兆元。
大陸經濟遲未復甦,已影響個人資產快速惡化。大陸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簡稱「銀登中心」)近日公布的「不良貸款轉讓業務年度報告(2024年)」顯示,過去一年,大陸銀行業通過銀登中心累計處置的個人不良資產較上年同期激增64%,占比近7成。
觀察者網報導,截至29日晚間,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中國大陸6大國有銀行今年上半年報全部披露完畢。數據顯示,上半年六家銀行歸母淨利潤合計達6825.24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2兆9248.43億元),資產品質穩定向好,5家銀行不良貸款率較2024年底下降。
近年有台灣網紅跑去泰國曼谷買房,宣稱CP值高投報率又好,但沒想到,目前泰國房地產市場正遭遇罕見重創。泰國大華銀行個人金融服務董事總經理尤塔猜.特亞拉查庫爾(Yuttachai Teyarachakul)更警告,這是「百年來最糟糕」的房地產危機。
近年有台灣網紅跑去泰國曼谷買房,宣稱CP值高投報率又好,但沒想到,目前泰國房地產市場正遭遇罕見重創。泰國大華銀行個人金融服務董事總經理尤塔猜.特亞拉查庫爾(Yuttachai Teyarachakul)更警告,這是「百年來最糟糕」的房地產危機。
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充滿高度不確定性,我國銀行業正同時面臨疫情後復甦的不均衡、氣候變遷帶來的長期衝擊,以及國際經貿摩擦的加劇。尤其是美國近期提高關稅與美元匯率走強的雙重壓力,對台灣出口導向型產業與金融市場造成連鎖反應。關稅上升使我國部分出口產品在美國市場競爭力下降,利潤空間被擠壓;美元走強則推高進口成本,增加企業營運負擔,也使得以外幣計價的債務償還壓力升高。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業的社會責任不再只是形象塑造或公益行動,而是與金融穩定、產業韌性與國家轉型目標息息相關的核心任務。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等大陸國有六大銀行4月29日晚公布2025年第一季成績單;數據顯示,六大行淨利潤總計3444.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兆5361億元),合計日賺超38.2億元。但六大行的不良貸款餘額今年第一季繼續集體走高。
據中新網報導,大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進一步改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融資狀況,金融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於近日聯合印發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等大陸國有六大銀行29日晚公布2025年第一季成績單;數據顯示,六大行淨利潤總計3444.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兆5361億元),合計日賺超38.2億元。但六大行的不良貸款餘額今年第一季繼續集體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