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經濟成長的搜尋結果,共144筆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出訪亞洲,預計將於3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幾天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美中雙方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所舉行的第五輪美中經貿談判中,已達成「實質性的框架」,將有待兩國元首見面會談後確認。貝森特表示中國「願意大量採購美國大豆」,並將對稀土出口管制「順延大約1年並重新評估」;美國則「避免對中國加徵100%關稅」;但中國尚未證實吉隆坡具體協商結論。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出訪亞洲,預計將於3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幾天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美中雙方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所舉行的第五輪美中經貿談判中,已達成「實質性的框架」,將有待兩國元首見面會談後確認。貝森特表示中國「願意大量採購美國大豆」,並將對稀土出口管制「順延大約1年並重新評估」;美國則「避免對中國加徵100%關稅」;但中國尚未證實吉隆坡具體協商結論。
中國股市在9月持續上漲,第三季以兩位數百分比漲幅作收。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以美元計價)第三季上漲22.8%,主要受散戶資金流入,以及投資人對人工智慧(AI)相關題材熱度推動。在產業層面,通訊服務與工業類股領漲,而能源與金融類股相對落後。整體而言,境內市場表現優於香港等境外交易市場。
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至23日召開,主要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畫的建議》(即十五五規畫),並通過綱要以決定未來5年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軸。同時,依照歷屆慣例,「黨的建設」仍為重點議題,落實習近平反覆強調的「全面從嚴治黨」與「黨的自我革命」,以持續加強黨的領導。
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至23日召開,主要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畫的建議》(即十五五規畫),並通過綱要以決定未來5年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軸。同時,依照歷屆慣例,「黨的建設」仍為重點議題,落實習近平反覆強調的「全面從嚴治黨」與「黨的自我革命」,以持續加強黨的領導。
亞洲開發銀行(ADB)9月30日公布「2025年亞洲發展展望(9月版)」,維持4月份對中國今明兩年的GDP增長目標,其中預估今年年增率為4.7%,低於中國官方設定的5%左右目標,明年增長率放緩至4.3%。
為提振經濟,大陸國家發改委發言人李超29日表示,目前正在推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關工作,總規模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2.13兆元),並強調當前經濟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會根據形勢變化適時實施宏觀政策。與此同時,高盛預測中國央行在第四季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日益上升。
中國經濟轉型,以及川普關稅深化地緣政治風險,對散裝航運長期供需產生結構性影響,國內大型金控旗下投顧最新報告直白點出,散裝航運已從「黃金十年」回歸平淡,未來難見運價倍數漲幅的大周期,並盤點裕民、慧洋、中航、新興等6家指標股,認為雖然股息殖利率普遍都有4%以上,但僅Capesize船型占比最高的中航,首評給予增持評級,以67元目標價推算,潛在漲幅近3成。
中國經濟身陷消費低迷、債壓逼人、中美貿易戰恐衝擊出口等多重困境,投資信心難一夕恢復。不過,隨中國官方加大政策力道刺激經濟,陸港股下半年仍可能續演反彈戲碼。
在5月短暫回升後,美元在6月重拾貶值走勢,跌至三年來最低。由於美元指數今年以來跌幅超過10%,預期下半年跌勢將放緩。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表示在調整貨幣政策前,應先就關稅對通膨和經濟的影響作好評估。這意味著,聯準會將更重視「硬」數據,而不是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等「軟」指標。換言之,美元下半年軌跡將由美國宏觀數據定調。此外,貿易協議能促進多少對美採購和外國直接投資(FDI)進入美國,也尚待觀察。
在中美政經關係跌宕起伏之際,中國經濟成長與美國資本的共生關係,如今正面臨「崩解」。根據中國數據供應商萬得(Wind)資料顯示,自2019年以來,已有超過80家中國公司從美國交易所下市;現在僅有275家中國公司在紐約證交所和那斯達克(NASDAQ)交易的股票市值不到2%。
油價走勢取決於全球經濟復甦力度及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夥伴國(OPEC+)的產量政策,若主要經濟體如中美成長動能增強,原油需求可望獲得支撐,若經濟復甦遲緩將進一步壓抑油價;另外,即便中東戰事再起,對油價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伊朗關閉荷姆茲海峽,將影響全球約20%的原油供應,但這也將嚴重衝擊伊朗本身原油出口,因此封鎖海峽機會極低,油價未來回歸基本面機率高。
美中新一輪經貿磋商歷經2日會談後於10日落幕,雖然雙方並未達成重要協議,對2018年貿易戰以來即劍拔弩張的美中關係,或多或少具有修補作用,也踏出善意的第一步。中美兩強對全球經濟影響甚鉅,如果能以合作取代對峙,對全球經濟發展和外貿環境穩定絕對是一大福音。
回顧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區域的股市表現,新興市場位於中段班,而造成新興市場股市表現不慍不火的主因,正是受到近期美國關稅政策、貿易限令拖累。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5日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意味著在日內瓦達成的脆弱貿易休戰得以延續,但雙方實際的進展仍不明朗。
大陸央視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5月31日發布中國大陸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月PMI為49.5%,連續兩月處於景氣收縮區間,但已比4月上升0.5個百分點。此外,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中國通縮持續,經濟模式轉消費導向難度高。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搖擺不定,讓各國難以捉摸。隨著中美在多領域的較勁持續升溫,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關稅戰不可能很快消失,因川普仍有很多招數可以推出。另外,中國製造業的開支遠超過實際市場需求,加上房市元氣恢復仍需時間,預料今年房價和交易投資將繼續下跌,中國的通縮壓力會持續全年。
中國政府近年加強穩外資,包括擴大市場准入,以吸引外資前來投資。但中國歐盟商會最新調查顯示,多數歐企看壞中國市場前景,逾七成受訪者表示,在中國做生意更困難,僅12%對未來兩年在中國獲利持樂觀態度,創下歷史新低。與此同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這一周則密集會見來訪的美企高管,爭取美資進入中國市場。
5月12日美中完成階段性經貿談判,部分輿論認為中國展現強硬,迫使川普讓步,國內外媒體也多認為中國在這一輪談判中占得上風。
5月12日美中完成階段性經貿談判,部分輿論認為中國展現強硬,迫使川普讓步,國內外有些媒體也多認為中國在這一輪談判中占得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