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小銀行的搜尋結果,共111筆
美國企業上季財報數字包括EPS、營收有超過8成的企業打敗市場預期,其中,美國的資訊科技行業有9成以的上企業打敗原先市場預期,可是美股企業獲利的領頭羊。據統計,自2005年來,資訊科技累計漲幅高達15倍,在標普500的11大產業中獨占鰲頭。
台灣金融購併擬再添一樁,十月二十三日晚間,傳出玉山金控將以每股約八至八.二元,換股購併三商美邦人壽(以下簡稱三商壽)。
今年以來,大陸銀行業二級資本債市場出現明顯分化。大型銀行趁市場利率下行,密集啟動贖回行動,以此優化資本結構;另一方面,多家中小銀行因資本補充壓力與融資環境偏緊,相繼宣布不贖回,顯示資金面緊張情況加劇。
近期多家大陸中小銀行密集下調或正準備下調存款利率。在淨息差持續收窄的背景下,業內傾向認為年內將再度降準、降息。分析認為,第四季將可能降息10個基點。
本周中美衝突再影響市場投資氣氛,導致美股下跌1.1%,歐洲與日本表現也平平,分別上漲0.1%與下跌0.6%。新興市場整體上漲0.2%、優於成熟市場,台股漲幅達1.3%仍是相對較佳者,而印度表現則獨佔鰲頭,升1.6%。
繼工商銀行率先出手「村改支」(村鎮銀行改制為支行)之後,日前大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金華監管分局發佈《關於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浙江永康農銀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分支機搆的批復》,同意農業銀行作為主發起行收購浙江永康農銀村鎮銀行並設立三家支行。
就在市場盛傳大陸官方可能推出穩定幣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提醒必須從6個角度去思考穩定幣的運作和未來前景;除要注意所謂的「超發」與高槓桿風險,也需要防範價格操縱的問題,因此需要建立充分的透明度和有效的監管。
《北京日報》官方帳號28日報導,近期,多家中小銀行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降幅達10到20個基點。其中,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宣布調整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據《第一財經》報導,7月23日,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發佈6月銀行存款利率報告,數據顯示,定期存款利率繼續下跌,中長期利率進入「1時代」,3個月期限的平均利率步入「0時代」,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平均利率繼續倒掛。該份報告統計監測並分析了大陸國內36個重點城市82家銀行共689家支行網點存款利率。
金管會公布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最新概況,截至2025年5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為10兆4670億元、僅月增28億元,創近10年同期新低。累計前5月對中小企業新增放款1290.2億元,較全年新增4600億元目標達成率約28.09%。
大陸商業銀行為提升資本適足率,今年以來分別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永續債、可轉債轉股,以及面向特定投資者增資擴股等管道,積極補充自身資本。以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以下簡稱「二永債」)來看,今年截至6月20日,商業銀行合計發行規模已達人民幣(下同)8,029.6億元。
大陸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工作,中小銀行正在加速離場。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184家中小銀行獲批合併或解散,數量是去年同期的7倍之多,且已接近去年全年的總量。僅5月16日,內蒙古就有120家小銀行集體「消失」,預期下半年中小銀行將繼續整併步伐。
近年在大陸經濟成長下行壓力增大,金融業業績必須「降本增效」的現實下,多數銀行高管薪酬因此縮水。據Choice和銀行2024年財報統計,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33家銀行管理層(包括董監高)薪酬總額出現年減,占比達78.5%,最高降幅更達82.4%。
據界面新聞報導,跨季之後,銀行理財規模回歸歷史高位。根據華西證券研報數據統計,進入5月,銀行理財規模延續4月擴容態勢,較節前一周增1459億元至31.33兆元(人民幣,下同),創下2022年贖回潮後的歷史新高。
大陸金融機構為緩解淨息差壓力,4月以來多家銀行已先後下調定期存款掛牌利率。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新一輪降準降息,各家銀行也陸續準備下調存款利率,過去3%以上的高利存款專案已不復存在,銀行存款利率全面進入「1%時代」。
近日大陸從股份制大行到中小銀行陸續下調銀行存款利率,讓中長期限存款利率降幅出現10個BP(基點)至50BP不等,也讓多數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普遍低於2%,邁向「1時代」。甚至在本輪存款利率調降後出現不少新趨勢,包含存貸利率套利空間正在逐漸消失,且出現存款利率期限倒掛,部分銀行5年期存款利率不如1年期存款。
2024年大陸銀行業降薪傳聞牽動市場神經,截至3月31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銀行發佈2024年年報,顯示有9家銀行的人均年薪酬出現年度下滑,高管也跟著下降,例如平安銀行高管薪酬總額為2126.94萬元(人民幣,下同)、年減2188.86萬元相當於「腰斬」。
大陸官媒報導,大陸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18至20日赴重慶、四川調研,針對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強化中央地方監管合作、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與地方黨委政府座談,實地了解企業情況,並看望慰問基層幹部職工。
高雄銀行12日舉行法說會,針對金管會鬆綁財管2.0申請門檻,高雄銀表示,為提供高資產客群更完整金融產品和服務,已規劃申請財管2.0執照,並為進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金融專區做準備。
大陸10日發行2025年首批憑證式儲蓄國債,延續去年火爆買氣。儘管儲蓄國債利率從去年起一路走低,但在降息循環背景下,仍略高於國有大行的同期定存利率,吸引不少民眾早早排隊搶購,部分銀行的額度更是一開門就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