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華徵信所的搜尋結果,共60筆
台新新光金(2887)旗下元富投顧指出,隨著美國聯準會(FED)於2025年下半年啟動降息循環,資金有望重新流入藥物開發領域。同時,國際大藥廠亦將面臨未來數年的專利斷崖(Patent Cliff)壓力,台灣生醫產業不論是在CDMO委託製造與授權合作方面將迎來契機。
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布8月外銷訂單,金額600.2億美元,年增幅逼近2成,不但比預期好,甚至預估9月成長幅度更高,經濟部樂觀看全年接單有機會寫下歷史新高。但也警示下半年存有兩大變數,分別是美國232條款對半導體衝擊,以及上半年拉貨潮是否讓歐美傳統第4季「旺季不旺」。
台灣董事學會3日舉行的「2025外資精選台灣100強」頒獎典禮上,僑威科技(3078)榮登百強榜單,成為最受外資青睞的企業之一。
中華徵信所(CRIF)19日發布的報告指出,大陸在去年第4季加大政策力道刺激國內消費,帶動全年出口率4.62%、經濟成長率力保5%,牽動大陸台商千大總體營運徐圖回溫,稅後純益繳出近3年最佳成績,純益率4.52%創近3年新高。
美國8月7日實施對我國多數輸美貨品,在現有最惠國待遇稅率上再加徵20%關稅,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外部衝擊。雖大型企業如台積電,因AI半導體需求強勁且在美擴大投資設廠,可望獲得免稅待遇,不少傳產及廣大的中小企業卻因毛利率低、議價力弱、國際布局有限,面臨營運成本飆升與獲利空間被擠壓的雙重壓力。除此,20%疊加稅率與競爭對手國日本、韓國相較,明顯處於不利位置,這一稅率差異與市場競爭力落差,恐使台灣企業生態加速走向「M型化」,大者恆大,小者艱難求生,產業發展面臨失衡困境。
公勝保經(6028)再創佳績,連續七年穩坐中華徵信所評鑑台灣保經業冠軍,並於《2025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中首度躋身500強,企業經營績效混合排名由去年第583名挺進第274名,金融業經營績效從第65名晉升至第32名,挺進前50大。
台美對等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中,CRIF中華徵信所5日表示,台灣不具備足夠的條件及籌碼,來取得與日、韓和歐盟相同的15%稅率。而受影響大的產業如沒法轉型至高毛利產品,只能考慮外移到其他低關稅的國家生產,但也僅限上市產業;資源受限的中小企業,關閉台灣廠並轉往其他地區設廠,恐是唯一出路。
素有保險業奧斯卡獎美譽的《保險信望愛獎》,第27屆頒獎典禮於8月5日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隆重登場。公勝保經(6028)憑藉在專業經營、教育推廣與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現,一舉囊括七項大獎,表現亮眼,位居業界之冠。
美國對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為20%,CRIF中華徵信所今日(5日)指出,此稅率與CRIF事前預測的20%至25%相當,約為預測值的低標,未來出口美國100元的產品須支付20元的對等關稅,對台灣出口產業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殺傷力。CRIF提醒留意232調查結果,同時要注意相關稅率尚未涵蓋美國汽車、農產品等進口關稅若降低,對台灣本土產業的影響。
公勝保經(6028)公布今年《中華徵信所》評鑑各項排名大幅成長,連續7年穩坐《中華徵信所》評鑑保險經紀人業第1名、在《2025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中躍升500強,企業經營績效卓越;此外在百萬圓桌協會(MDRT)的2025年全球百大公司排行中,申請人數連2年位居台灣保經業第1名,實現「雙料連霸」的里程碑。
關稅戰引發拉貨潮,經濟部22日發布6月外銷訂單金額567.7億美元,年增近25%,總計上半年3205億美元,寫下歷年次高紀錄。但中華徵信所(CRIF)示警,就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表現,塑膠、汽車工業、油電燃氣、建材營造、鋼鐵、紡織纖維、造紙工業等類股衰退超過4%以上,明顯是對等關稅影響下最大受害族群,傳統產業應做更積極的準備。
中華徵信所CRIF統計上市公司32大類股上半年總體營收表現,19大類股營收成長,其中並有9大類股上半年營收成長達10%以上,落在電腦及週邊設備、綠能環保、半導體、其他電子等類股。另有13大類股營收呈現衰退,金融保險類股衰退23.87%幅度最大,主要是匯損嚴重所導致。
美國總統川普頻在社群放話及公布對等關稅稅率,最新14國稅率將在8月1日適用,中經院院長連賢明8日在臉書表達看法,認為台灣稅率應落在15%至20%間,若高過這區間不論美國或台灣都沒好處。中華徵信所預期稅率在20%以下,可維持台灣出口強勢,降低新台幣貶值空間。
中華徵信所表示,今年4月以來新台幣持續強升,從兌美元33.196元、上升到7/3的28.828元,升幅達15.15%。不僅出口商叫苦連天,壽險業匯損擴大,機械業也擔憂倒閉潮,考量衝擊中小企業接單及營運。經濟部雖已成立「協助廠商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也呼籲中小企業盡快進行匯率避險,雖有短期因應,對新台幣長期走升,政府更應有所對策。
2024年全台灣5000大企業排行榜出爐,根據《中華徵信所》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灣營收前10大服務業,第一名是「台灣電力」。全台灣營收前10大企業,台積電雖然名列第2,但是台積電的稅後純益高達1.1兆元(新台幣,下同),排名第一名!
中東戰事平息、避險情緒降溫,新台幣25日強升,盤中最高見29.352元,終場收在29.391元,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經委會面對立委質詢時認了,「在心理因素下,國內消費會下滑」;顯示新台幣升值不只衝擊出口產業,也會影響國內消費。
CRIF中華徵信所25日公布「2025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結果顯示,總體營運方面,營收總額與稅後純益總額同步恢復成長,一掃2023年的陰霾。2024年5000大企業總體表現出色,營收總額與稅後純益總額分別成長7.79%及44.18%,並各自創下歷史新高及歷史次高。
CRIF中華徵信所發布最新的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0,受惠於AI發展,5000大企業2024年營收創下43兆6924億元的歷史新高;稅後純益創下5兆2021億元的歷史次高,成長率達44.18%,直逼2021年所創下的5兆5587億元。平均純益率上升至11.45%、平均淨值報酬率達8.69%,平均資產報酬率提升至5.17%,總體表現亮眼。
標普全球今年永續年鑑在2月揭曉780家入選企業,台灣企業占比約1成,共69家企業入選,顯見台灣產業永續發展推動居世界翹楚地位。為此,22日標普全球首次在台舉辦「標普全球永續年鑑表彰典禮」表揚台灣入選傑出企業。台新金控榮膺全球銀行業Top 1%至高榮譽,標普全球企業永續參與主管Robert Dornau親頒表揚獎盃,由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代表授獎。
企業因應ESG浪潮,尋求合作結盟已成趨勢。中華徵信所CRIF與台新銀行攜手合作,啟動策略合作。台新銀行運用CRIF首創整合全台160萬家企業預估碳排與實體風險數據的ESG Bureau平台,執行「認識客戶」(KYC)與「永續金融授信評估」。台新銀行將可落實對交易對象在環境、社會、治理(ESG)面向的期望,提升永續風險管理的精確性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