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事故率的搜尋結果,共168筆
屏東縣議員梁育慈5日業務質詢時指出,屏東恐淪為「死亡車禍之都」,她提出各項數據顯示近年屏東車禍死傷狀況嚴重,即使警方積極執法、開罰也無用,她建議縣府應成立交通專責局處才能達到全方面的交通治理,對此,縣府交旅處表示,將在道安會報上提出討論。
北市府拆除公館圓環前,由於有民眾擔心壅塞而出現反彈聲浪,但通車後在交通局持續改善號誌秒數、標線規畫後,車流已回穩至拆除前。當地里長對安全改善表達肯定,但希望再調整行人通行區動線。學者表示,初步觀察事故數據下降,有達到安全目標值,建議再持續觀察3個月,並根據事故型態再精進設施。
2025年《工商時報數位金融獎》28日舉行頒獎典禮,國泰金控旗下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一共獲頒13項肯定,包括6項金質獎、7項優質獎,獲獎領域聚焦「數位資訊安全、數位服務、數位創新」等三大領域,並逐步擴展到「數位普惠」及「數位公平待客」領域,公平待客從線下發展到線上,充分展現國泰秉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提供客戶更安全、貼心的數位金融體驗,深化數位轉型的成果有目共睹。
彰化縣目前架設56處科技執法,依縣警局的統計,今年1至9月取締件數多達7萬7697件,換算下來每天開出近10張罰單,其中以超速最多,有4萬119件,占比超過5成,位在埔心鄉員鹿路5段與羅厝路口取締件數多達5870件,成為全縣規違最熱點,其次為社頭鄉縣141線與崙饒路口、彰化市新平路與環河街口,取締件數也都超過4000件。
南非近日爆出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輛載有多國乘客的長途客運在北部山區發生車禍,至少造成42人死亡、49人受傷,死者最小的年紀才10個月大,且乘客多數為外籍勞工。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今(13)日發聲證實並表示,「對南非和姊妹國辛巴威、馬拉威無疑是一場悲劇」。
台北橋是新北市三重、蘆洲居民前往台北市中心的重要橋梁,上下班時間機車流量過大,機車引道經常回堵,並延伸至平面道路。議員顏蔚慈建議,交通局可研議台北橋開放機車行駛內側車道。對此,交通局說明,若開放恐增加機車誤闖快速道路、衍生安全疑慮,因此不宜開放。
最新消息傳出,民進黨鎖定社民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或「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兩名,代表綠營參選明年台北市長選舉。台北市議員侯漢廷則認為,不論民進黨北市長目前派了誰,「現在看來好像都是犧牲黨,也沒什麼用」,直言藍白合底氣仍在。他並認為,若輝達最終拍板落腳北市科,蔣萬安則一定會連任,其餘人選則會全數潰敗。
交通部1日公布駕照管理重大改革方案,專家認為,政策改變勢必有負面影響,須制定完善配套並滾動檢視成效,若觀察2年成效不佳,建議評估是否恢復6年換照。民團認為,考照難度貼近實際道路狀況才是正確方向,但也須留意無照駕駛是否增加並加強執法。
印度空軍操作的戰機種類繁多,被戲稱為「戰機收藏家」,他們有最先進的4代半戰機,但也有老舊不堪的第二代戰機,比如MiG-21,由於老舊它的故障率奇高,飛行員損失損重。所幸,印度最後一支MiG-21戰機部隊終於迎來退役儀式。
台南市政府警察局今年新聘18名交通助理員負責舉發重大違規停車後,不少民眾被開單抱怨連連,民代也痛批淪為「搶錢」的「另類檢舉魔人」。市警局27日提數據回應說,經統計配置交通助理員的6個行政區,不僅交通死傷事故件數減少,違停肇事件數也逐月下滑,顯示交通助理員對交通、治安頗有助益。
交通部「2025年度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近日公布第1波計畫核定情形,新竹縣共獲補助3490萬元,將用於市區公車虧損補貼、服務評鑑及快捷9號校園專車3大項目。協助爭取補助的國民黨立法委員徐欣瑩表示,過程中她持續追蹤進度,盼盡早解決新竹縣大眾運輸困境。
為解決新竹縣大眾運輸發展困境,國民黨立法委員徐欣瑩協助爭取交通部「2025年度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補助,交通部公路局於19日正式公布第1波核定結果,新竹縣共獲補助3490萬元,將用於市區公車虧損補貼、服務評鑑及快捷9號校園專車3大項目。
台北市公館圓環13日凌晨在抗議聲中開始拆除,市長蔣萬安今(18日)主持市政會議時,勉勵各局處「該做的事勇敢去做」,對謠言也要即刻澄清。粉專PO出路段車禍影片指出,公館圓環7年1717件事故,平均不到4天3件車禍。短痛換長久安全,可降低63%事故率,強調安全才是唯一解答。
北市府13日開始拆除公館圓環,有「守環」民眾捧著台北市長蔣萬安的遺照道具抗議,引發爭議。資深媒體人黃暐瀚直言,公館圓環要拆的原因只有「安全」兩字,故意用「遺照」詛咒,不僅對公眾議題的討論沒幫助,也非常不可取。
遠通電收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秉持交通本業響應交通部「交通安全月」持續推廣「人本交通、停讓文化」觀念,今日攜手交通部、台中市政府、高速公路局、國道公路警察局、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與統一超商,於國道清水服務區舉辦「停讓e起來、安全Tag上來-道安童樂會」公益活動。
9月為全國「交通安全月」,今年主題為「人本交通、停讓文化」。桃園市大溪警分局於13日上午進入陸軍龍華營區,利用懇親會時機針對官兵及家屬辦理交通安全宣導,透過互動及案例分享,加深官兵對「路口停讓行人」與「防禦駕駛」的認知。大溪警分局表示,統計顯示大溪警分局今年1月至9月2日轄內發生A1死亡及A2受傷交通事故共1245件,較去年同期減少79件,行人事故也下降8件,顯示在強化執法與多元宣導下,交通安全已有改善趨勢。
新北市土城警分局引進智慧交通執法,透過精準掌握交通違規熱區與高風險時段,成功提升道路安全與用路秩序,統計土城地區7至8月轄內機車各類交通事故發生284件,較去年同期381件減少97件,事故率下降約25%,防制成效顯著。
台北市公館圓環13日凌晨開始拆除並填公車專用地下道,引起部分民眾擔心當地交通將更壅塞,甚至增加車輛交織通行風險。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退休教授羅孝賢也直言,北市交通壅塞,圓環早已不堪用,改造念頭至少已20年,此刻就是做出根本處置的一刻;前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11日分析,捨棄既有圓環改為垂直正交路口,能顯著提升每小時車流紓解能量。
台北市府規畫於9月13日動工拆除公館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改採正交四岔設計可望降低63%事故率,消息一出便引發地方熱議。台北市議員曾獻瑩認為,市府提出的改善成效應轉化為民眾「看得懂、感受得到」的量化指標,才能具體說明拆除的必要性,且改善成效必須「可檢驗、可追責」,讓民眾能檢視政策實際成效。
基隆市政府2023年1月啟動「行人友善」政策後,去年11月推出「行人有序」策略,鎖定行人違規樣態宣導並開罰。今年2月起執法至8月底共取締4739件行人違規,基隆市警察局交通隊表示,行人違規最多路段集中在車站、醫院、市場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