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交通大數據的搜尋結果,共08筆
大陸央視報導,十一中秋8天超長假期拉開超級「人口大流動」序幕。中國大陸交通運輸部預測,8天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23.6億人次,首日出現首個小高峰,1日單日客流量超過3.4億人次,再次出現歷史峰值。
桃園市政府自2023年領先全國啟動靜桃計畫,審計處指出,雖靜桃計畫有助降低噪音陳情數量並提高稽查取締效果,但聲音照相科技執法告發率偏低,部分陳情熱點尚未納入稽查攔檢及科技執法地點。環保局表示,自執行靜桃計畫後,攔檢告發達4132台,噪音車民眾陳情比率已下降32.9%,整體桃園環境音量已降低6分貝,成效為全國之冠 。
「2025高雄智慧城市展」今(22日)於高雄展覽館進入展期最後一天。中華電(2412)今年以「數位韌性、智慧驅動、永續未來」為主題,展出「5G元宇宙創新體驗」等9項參展項目,展示AI應用、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三大領域的技術成果。中華電在智慧城市大會屢獲佳績,再次以「電信大數據創新服務應用於智慧城市治理」獲頒「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並以「多元整合輸出、共創AI智慧城市基礎建設」獲得「2025系統整合輸出獎」。
根據荷蘭自動導航系統生產商TomTom最新公布的2023年交通指數,桃園市在亞洲所列的33個城市中排名21名,全球排名位居210名,較去年的排名161名再後退49名,為全台六都唯一壅塞程度大幅改善的城市,且連續2年壅塞程度皆為六都之末,顯見桃園在交通壅塞改善的策略成效佳。桃園市交通局長張新福表示,推動交通壅塞改善政策,有明顯成效,但桃園交通面臨許多問題,雖逐步改善中,但仍要全力投入更多創新作為,持續精進。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運用AI與物聯網的AIoT整合技術,開發電動公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針對電動公車特性、客運業者營運需求及電力供應狀況,優化充電作業,透過實際以全台最多在台北士林停放64輛電動公車的充電站驗證,證明採用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的電動公車可延長電池壽命約20%,場站人力成本可節省30至50%,場站契約容量可下降30至50%。目前台北市2大客運業者首都集團與中興集團皆已採用,並已擴散應用至台中市及新北市多個電動公車場站。
百度地圖最新發布《2023年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總結了通勤耗時城市TOP5、通勤距離城市榜TOP5與通勤高峰交通擁堵城市榜TOP10等榜單。其中北京以44.47分鐘、12.53公里奪下大陸通勤時間、距離最長城市雙冠;跨城遷徙則由廣州、北京與深圳拿下前三甲。
百度地圖最新發布《2023年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總結了通勤耗時城市TOP5、通勤距離城市榜TOP5與通勤高峰交通擁堵城市榜TOP10等榜單。其中北京以44.47分鐘、12.53公里奪下大陸通勤時間與距離最長城市雙冠;跨城遷徙則由廣州、北京與深圳拿下三甲。
中華電(2412)積極應用5G與AI等科技,協助各縣市政府推動智慧治理、並協助臺灣港務公司推動智慧港群營運,董事長郭水義受邀出席「2024高雄智慧城市展-智慧港灣論壇」,以「5GxAI打造國際港灣群、科技賦能永續智慧城」為題,分享中華電以AI影像分析、物聯感測、無人載具、5G專網等技術建構智慧港灣創新解決方案,對齊港務公司「Trans-SMART 2.0+ 升級計畫」,提升台灣港灣國際競爭力;同時也在高雄建置全台首發5G網路切片服務大規模驗證場域、導入輕軌防碰撞及交通大數據等應用,促進港灣城市的智慧升級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