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保障基金的搜尋結果,共153筆
捷安特日前因涉及強迫勞動遭美國海關發出暫扣令,而歐盟2028年也將要求實施「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企業若違規,恐面臨出口受阻,以及巨額罰鍰及民事賠償。經濟部規畫「台灣企業供應鏈尊重人權方案」因應,要求2026年在永續報告書中揭露,但未有立法規畫或期程。
多個國際組織1日公布一份統計數據,報告指台灣持續向俄羅斯採購石腦油(輕油),不只成為全球最大進口國,今年的月進口量更暴增近6倍,點名主要採購的企業為台塑石化,承擔96%的進口總量,國際組織呼籲,政府與企業必須攜手制定明確的淘汰計畫,讓能源與貿易政策符合國際的價值與安全利益。
外交部長林佳龍近日在波蘭簽署承諾為受到俄羅斯入侵影響的烏克蘭兒童提供援助的協議,英國《衛報》1日報導,儘管台灣自認為烏克蘭盟友,但無視國際制裁,已成為俄羅斯石腦油(naphtha,俗稱輕油)的全球最大進口國。報導引述華府智庫專家說法,認為此收入對克里姆林宮的財政並非沒有影響,形同向俄方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戰爭資金。
環團今(1日)指控台灣是全球最大俄羅斯輕油買家,且民營台塑石化購買量還從 2022年前的9%,大幅提升至2025 年的 90%。台塑化回應,俄國輕油占比提高為近兩年市場情勢結果,非公司刻意調整採購。若未來國際有更嚴格的規範或我國政府頒布禁令,該公司將即刻遵循,全面配合相關措施。
台灣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威脅半導體產業與全球盟友關係,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今(1)日偕同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俄國環保組織 Ecodefense 與德國 Urgewald 共同發表《危險依賴:台灣成為全球最大俄羅斯輕油買家,煤礦進口持續》研究報告並指出,2025上半年台灣進口13億美元俄羅斯輕油,不只成全球最大進口國,與台灣過往紀錄相比,月進口量也暴增近6倍,為俄羅斯創造17億美元收入。
儘管台灣是烏克蘭盟友,但無視國際制裁,已成為俄羅斯石腦油的最大進口國。雖然台灣參與了對俄羅斯的其他制裁,但由於能源需求97%依賴進口,並未對購買俄羅斯化石燃料設限。專家指出,這高進口依存度是兩岸潛在衝突中的關鍵罩門。
大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9月30日發布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24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基金投資收益額達人民幣(下同)2,184.18億元,投資收益率為8.1%。由於去年A股上漲等因素助其收益率大幅上揚,扭轉2023年投資收益率僅0.96%、2022年為負的局面,創四年新高。
據澎湃新聞報導,今天(9月30日)大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發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24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基金投資收益額2184.18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收益率8.10%。其中,已實現收益額436.51億元(已實現收益率1.64%),交易性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1747.67億元。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綠電,作為發展主力之一的離岸風電,經濟部規畫2030年設置裝置量達13.1GW的目標,然根據環境部統計,離岸風機開發案已違反《環評法》12件次,累積罰鍰破千萬,其中10件是因為施工打樁的水下噪音監測值超標,環團呼籲經濟部建立機制,從源頭督促業者落實減噪措施,也建議環境部必要時勒令業者停工,避免對鯨豚造成更大影響。
被譽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前哨戰的紐約氣候周將於9月底登場,環團今天表示將聯合參與,並舉辦多場論壇聚焦減碳目標、性別與公正轉型、抗高溫對策等,透過與各國交流台灣經驗,探索因應全球氣候危機的多重挑戰與轉型契機,加速氣候行動。
碳費今年起徵,環境部原估算首年收入約60億,但環境部明年度預算書卻將僅編列45億碳費收入。據了解,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規畫讓受衝擊事業可申請認定為「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碳費直接打2折。環團則反對環境部因應美國關稅政策,開放更多企業成為高碳洩漏風險事業,並呼籲應盡速讓碳費優惠退場。
台北市士林區社子島開發案8日舉行首場土地協議價購會議後,社子島自救會等團體與數個政黨10日到北市府前,抗議社子島讓北市自償性公共債務暴增1847.8億元,平均每名市民多背債7.3萬元,要求市長蔣萬安停止這項大錢坑、大迫遷計畫。北市地政局回應,開發所需經費由北市實施平均地權基金支應,社子島開發有其公益性及必要性,不應以財務作唯一考量。
台北市政府8日舉辦「社子島地區區段徵收案」首場土地協議價購會議,社子島自救會到場陳抗程序違法,10日早上又到北市府前抗議並遞交陳情書,社子島計畫將讓北市自償性公共債務暴增1847.8億元、市民多背債7.3萬元,還要求拆遷居民以2000萬元購入安置宅。北市地政局表示,開發所需經費由北市實施平均地權基金支應,不應以財務作唯一考量,另安置住宅以成本價配售,經濟弱勢最高發給100%的租金補貼並保障租期24年,以達戶戶安置目標。
政府推動「漁電共生」政策,原意是以「養殖為本、綠電加值」的雙贏模式,但外界批評「假養殖、真種電」爭議不斷。審計部最新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再度點出問題,已查核的漁電共生案場中,近七成未落實養殖,與原核定計畫不符,引發關注。
為達到2050淨零碳排,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有業者因而欲開發陸域風機,除了西海岸外也規畫於東海岸設置,光是台東縣規畫的風機就達58座,密集分布在沿海地帶,讓居民憂心忡忡並組成東海岸反風電自救會聯盟發起連署,共有逾3000名台東居民參與連署呼籲廠商應立即停止開發行為。
台亞風能股份有限公司規畫在台東設置58座共406MW的陸域風機,引發當地強烈反彈。東海岸反風電自救會聯盟今(5)日提出「台亞立即停止開發、台東縣府拒絕核發電業登記同意函、經濟部拒絕轉送環說書、環境部應駁回開發案」等4大主張,並強調已將台東居民簽署的3523份連署書寄給相關單位。
排碳大戶明年就要繳碳費,監察院調查報告顯示,台電、中油須分別繳納15億元、21億元碳費,但兩家已各虧損4229億元、691億元,恐增財務負擔。學者則指出,台電、中油每年營運成本遠超碳費徵收額度,何況中油還適用2折優惠,繳納金額低,營運不受影響,呼籲仍應如期繳碳費,環境部也不應再開後門,降低減碳誘因。
開發案通過環評後,業者應落實環境保護承諾,否則將面臨30萬至150萬罰鍰,審計部報告顯示,相關違法件數及金額逐年攀升,更有業者違法7次、累計罰鍰破500萬。環團呼籲環境部嚴懲慣犯,直接要求停止開發,避免業者花錢了事。
台電擬利用台中市德基及谷關水庫的水位落差進行水力發電,預計新建10.6公里隧道及設置4部機組,環境部21日進行環評審查,哈崙台部落族人到場控訴,該案坐落在部落傳統領域,依照《原住民族基本法》,台電應向部落申請諮商同意,區公所卻以開發案場與部落有距離為由,認定台電免進行諮商,要求暫停環評審查;環委要求台電加強與部落溝通,決定補正再審。
核三重啟公投將在8月23日登場,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法律團體今天舉辦記者會強調,萬一發生核子事故,依現行法令,受害人平均只能獲賠7萬元,至今也沒有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選址的法律,無視核廢議題就想重啟核三,是把問題丟給下一代,215位法律人連署呼籲民眾在823當天投下不同意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