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光學設計的搜尋結果,共62筆
AI算力發展突飛猛進,讓智慧眼鏡走向日常裝置,據IDC最新調查,在Meta及多家廠商推出新品帶動下,智慧眼鏡類別產品今年出貨量將大增247.5%;另Counterpoint Research也指出,智慧眼鏡在2029年前將維持逾六成的年複合成長率。看好智慧眼鏡成為下一個AI載具,台系EMS如鴻海、廣達、和碩正鴨子划水布局,搶占龐大商機。
晉弘(6796)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510(k)審查的拋棄式支氣管鏡產品授權美國專業醫療器材經銷商Sarnova旗下專注於提供呼吸、麻醉和重症護理等醫療產品的子公司Tri-anim Health Services於美國獨家銷售。
隨著AI與高效能運算推動半導體封裝技術邁向高速與高密度整合,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辦、三建技術課程執行的「半導體先進封裝技術研討會」,第二場將於11月19日在新竹竹北地區舉行,活動邀請日本專家須田悟史親臨現場,以「加速AI與雲端:高分子光導波路驅動CPO先進封裝發展」為題,深度解說CPO先進封裝發展。
光影立方公司專門提供由人工智慧驅動的裸眼3D技術解決方案。其具備全面的3D光學設計解決方案、底層演算法軟體、並利用眼動追蹤和空間位置識別技術,及整合公司AI 3D螢幕保護貼,支援觀眾隨時隨地觀看裸眼3D直播運動賽事、電影等精采的3D內容。
遠東集團與徐有庠紀念基金會今(13)日舉辦「第23屆有庠科技獎頒獎典禮」,本次獲獎者共計5位,範圍涵蓋奈米科技、資通科技、光電科技、生技醫藥、綠色科技,基金會副總經理楊雅森指出,基金會秉持向上獎勵頂尖科研、向下扎根科學教育精神,至今頒發522個獎項、2.2億元獎金,盼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台灣頂尖科學家的努力與貢獻,激發年輕世代投身科研。
根據國健署資料,60歲以上長者約8成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但一提到要做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許多患者就會陷入人工水晶體的選擇障礙,對此,眼科醫師粘靖旻強調,每個人的用眼需求都不同,若選擇不合適的人工水晶體,手術後反而會有眩光等困擾,仍需配戴眼鏡輔助。
因應全球半導體光電科技發展趨勢,115學年度起,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原「照明與顯示科技碩士班」正式更名為「半導體光電科技碩士班」,首屆招生名額為甄試入學22名、考試入學8名,共計30名,盼引領半導體光電科技研究與教學邁向新里程。
全球3D影視多年來始終難以普及,原因在於製作門檻高、內容匱乏、設備昂貴且觀影體驗不佳,然而專注於人工智能算法的科技新創光影立方智能科技(股)公司Optiqb,正以獨家「裸眼AI-3D」解決方案,重新定義立體視覺的可能性,為移動影音服務帶來突破。
為提升國內高空無人機在國土安全監測與環境災害評估的自主性,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成功研發具備4個光譜波段的多光譜儀,並搭載於複合動力垂直起降的無人機,突破傳統小型電池驅動無人機在飛航時間與任務規模上的限制,樹立國內在自主無人機光學酬載與智慧遙測技術上的重要里程碑。
東海大學70週年第26屆傑出校友名單揭曉!當選的六位校友分別來自科技、醫藥、半導體、人文、科學與公共服務領域,展現東海培育跨界人才的深厚實力。
鴻海智慧醫療布局再下一城,18日宣布與諾貝爾視光科技在三大領域深度進行合作,包括AI Agent賦能的眼底影像分析系統、近眼顯示技術(NED)在視覺舒適度的臨床應用研究,以及跨領域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HiMEDt)合作,推動台灣視覺醫療邁向智慧化與國際化。
百年德商創浦(TRUMPF)於20日起在「台灣國際雷射展」南港展覽館二館一樓(攤位:P304)展出四天。展出主軸聚焦「高功率雷射焊接」,鎖定電動車與半導體兩大應用,並同步推動ESG以及綠色製造策略,協助台灣製造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維持競爭力。
鴻海(2317)與諾貝爾視光科技今(1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宣布將在以AI Agent賦能的眼底影像分析系統、近眼顯示技術(NED)於視覺舒適度的臨床應用研究、跨領域數位健康產業聯盟(HiMEDt)等三大領域深度合作,推動台灣視覺醫療邁向智慧化與國際化。
Mercedes-Benz 自1886年發明汽車以來,始終引領移動的未來——從 1959 年首創安全乘客艙、1995 年推出 ESP® 電子穩定系統,到全球第一個合法上路的 Level 3 自動駕駛系統,不斷以創新科技守護每一次出行。如今,面對日益複雜的道路環境與社會對科技信任的高度要求,Mercedes-Benz 以數據驅動與系統創新,推出四大創新安全科技:全球最快的 Level 3 自動駕駛系統 DRIVE PILOT、全球首創的松石綠自動駕駛標示燈、即將於 2026 年量產的 Steer-by-Wire 線傳操控,以及源自真實駕駛情境的 AI 系統訓練,全面重新定義安全、智慧與豪華並存的移動體驗。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Apple將頭戴裝置視為下一波關鍵的消費電子趨勢,目前內部正同步開發至少7個相關專案,其中包含3款Vision系列(XR頭盔)與4款智慧眼鏡產品。這些專案中,有5項已有明確的開發時程,2項仍在規劃中(TBD)。郭明錤表示,Apple預計2026年不會有新款頭戴裝置問世,而是自2027年起開始陸續推出多款新品。
佳能企業(2374)今天股東會完成董事改選,美國對關稅寬限出貨期的助力,佳能預估,第2季營收成長可高於第1季及去年同期,但台幣升值影響第2季獲利,展望下半年,佳能表示,經營團隊以好中帶保守的謹慎態度面對國際情勢不確定性,但下半年營運成長預期仍積極樂觀。
AR+AI眼鏡未來將展現出強勁成長潛力,根據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調查顯示,2024年全球AR+AI眼鏡銷量約152萬副,2030年銷量將達到9,000萬副;法人預期,隨AI應用興起,促進AR+AI眼鏡功能不斷增加,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台灣廠商如鴻海、廣達、和碩、亞光、玉晶光等積極搶進,為營運再添動能。
光程研創(Artilux),以其全球獨家的鍺矽(GeSi)光子技術聞名,與采鈺(6789)共同發表了最新的超穎透鏡(Metalens)技術。此項技術不同於傳統的曲面透鏡,採用了全平面、超薄的光學元件設計,能精確控制光波,並能在12吋矽基板上製造出超高精度的奈米結構。光程研創成功將其核心的鍺矽技術與超穎透鏡技術整合於單片矽晶圓上,顯著提升了光學系統效能,並提高了量產效率與良率。該技術可廣泛應用於短波紅外光(SWIR)光感測、光成像、光通訊及人工智慧等商業領域。
Sony Taiwan今(25)日 正式在台發表 FE 50-150mm F2 GM(型號:SEL50150GM)大光圈望遠變焦G Master系列鏡頭,為全球首款兼具最遠150mm焦距與恆定F2光圈的望遠變焦鏡頭。
大立光(3008)二月營收47.35億元,月減4%,年增40%;前二月累計合併營收96.8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展望未來,大立光表示,本季仍為傳統淡季,預期3月動能與2月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