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出口民調的搜尋結果,共99筆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改變先前強硬態度,對紐約市長當選人曼達尼(Zohran Mamdani)釋出善意,表示即使對方是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他仍願意在聯邦層面給予協助。不過,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民主黨在藍州地方選舉的全面勝利,已成為對川普政治影響力的明確否定。
美國總統川普領導的共和黨在4日的紐澤西州、維吉尼亞州與紐約市首長選舉中失利,連失三城。民主黨籍的薛瑞爾與史班伯格分別贏下紐澤西與維吉尼亞州長寶座。左派政治新星曼達尼,在選前被川普公開點名反對,卻高票當選紐約市長。
日本參議院大選於當地時間昨(20)日晚間8時開票後不久,有台灣血統的前參議員蓮舫便當選,這是她第5度在參院選舉中勝出。蓮舫發表勝選感言時嚴肅表示,「將繼續致力於擅長的行政、金融改革」。另外日本專家福澤喬昨日發文指出,希望媒體別再稱蓮舫為「台灣女兒」,因為她對台灣並不友善。
日本執政聯盟自民、公明兩黨面臨重大挑戰。根據出口民調,即使計入非本屆改選席次,執政聯盟仍確定跌破過半的125席門檻。首相石破茂雖已表態無意辭職,卻無法避免聲勢下滑,且黨內檢討聲浪增強,腹背受敵之下執政必將更為艱難。媒體預測未來可能出現4種走向,分別為首相續任但處於少數執政、擴編執政聯盟、政權更迭、首相最後不得不辭職由自民黨選出新領袖。
日本參議院選舉出口民調顯示,國民民主黨預計將從原有9席倍增至18席,參政黨則自2席攀升至8席,成為本屆最大黑馬。兩黨皆屬右派新興勢力,分別代表中間改革與激進兩種路線,在自民黨聲勢下滑、選民渴望變革的氛圍下迅速崛起,反映日本保守政治版圖出現深層重組的現象。
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20日晚間落幕,出口民調顯示,自民黨席次將大幅減少,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席次恐低於1999年聯手以來最低紀錄的46席,若同時在參眾兩院喪失過半優勢,將是自民黨1955年主政以來首次雙敗。
出口民調顯示,在周日舉行的日本參議院改選,首相石破茂領導的執政聯盟很可能會失去多數席位,這將加劇日本的政治不穩定。
韓國第21屆總統選舉3日落幕,KBS、MBC、SBS等3大電視台晚間8時聯合公布出口民調結果,由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51.7%支持率大幅領先,擊敗主要對手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的39.3%,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僅獲7.7%。李在明在近午夜時向媒體簡短表示,「我將盡最大努力履行國民賦予我的重大責任與使命,不辜負國民的期待」。李在明預計4日於國會就職為韓國新任總統。
韓國3日舉行總統大選,根據最新出口民調顯示,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51.7%的得票率領先,可望為韓國政治動盪畫下句點,據韓國JTBC電視台深夜報導,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
(4日00:22更新--最新票數、李在明演說)南韓周二(3日)第21屆總統大選投票當地時間晚間8時(台灣時間晚間7時)結束,出口民調顯示在野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大勝執政黨候選人金文洙。中選會數據顯示,當地時間深夜11時50過後已開出超過45%選票,李在明與金文洙得票數差距已超過100萬張,多家媒體認為李在明篤定當選。61歲的李在明於當地時間3日深夜前往首爾國會所在地汝矣島的中央黨部觀看計票情形。台灣時間凌晨0時許韓聯社快訊報導,李在明在當地時間凌晨1時許發表演說,誓言上任後「竭盡全力恢復經濟與民生」。
韓國總統大選大勢底定,電視台出口民調顯示,進步派共同民主黨李在明獲51.7%選票,保守派國民力量金文洙39.3%,改革新黨李俊錫7.7%。但日前《時代》專訪談韓中關係時,被問及若中國武力犯台,會否向台灣伸援?李在明曾說「外星人入侵地球時再去想這件事」,如今再掀熱議。
(19:30更新--出口民調前3強得票率出爐)南韓周二(3日)舉行第21屆總統大選投票,以解決前總統尹錫悅因貿然戒嚴遭彈劾下台遺留的政壇權力真空與紊亂。投票已於當地時間晚間8時(台灣時間晚間7時)結束,隨後開票。全國合格選民已逾3分之1提前投票,距離投票時間結束之前1小時,投票率77.8%已超越上屆。南韓中選會預估勝出者可望於當地時間午夜左右出現,周三(4日)上午將正式公布選舉結果。
波蘭總統決選結果2日出爐,原本出口民調顯示,親歐盟的自由主義派華沙巿長佐薩斯科斯基(Rafal Trzaskowski)將贏得大選,不過最終結果顯示,美國總統川普支持的民族主義歷史學家、業餘拳擊手納夫羅茨基(Karol Nawrocki)逆轉勝。
波蘭6月1日舉行總統決選,本輪投票共設置3.2萬多個投票站,登記選民總數約2885萬。這場競爭激烈的選舉將決定該國是鞏固其在歐盟主流中的地位,還是轉向川普式的民族主義。
波蘭6月1日舉行總統決選,投票於當地時間7時開始,21時結束。本輪投票共設置3.2萬多個投票站,登記選民總數約2885萬。
自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各國右翼很常在選舉期間打出「川普牌」,然而從18日兩場歐洲選舉看來,川普牌似乎都失靈了。羅馬尼亞獨立參選的中間派布加勒斯特市長達恩,18日擊敗意圖遵循川普路線的極右翼民族主義競爭對手西米昂,贏得總統大選。波蘭親歐的現任華沙市長佐薩斯科斯基於18日的總統選舉首輪投票領先對手,但由於無人得票過半,6月1日將進入決選。
羅馬尼亞在5月4日舉行總統補選,根據出口民調結果顯示,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的首都布加勒斯特市長達恩(Nicusor Dan)似乎有望勝出,達恩的對手是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黨主席,現年38歲的西蒙(George Simion)。羅馬尼亞選舉結果可能影響陷入困境的羅馬尼亞經濟以及歐洲聯盟(EU)的團結。
《萬王之王》(英文片名:The King of Kings)上周五於美國上映,首周末3天即以1905萬美元(約6.18億台幣)創下美國影史前所未有的佳績,打破了《埃及王子》高懸27年的聖經動畫電影首周末1450萬的開票紀錄 ,寫下全美影史新高紀錄,並力壓《復仇反擊戰》獲得全美新片票房冠軍。
德國大選大勢底定,保守派「聯盟黨」領袖梅爾茨預計將出任新總理,面對日益碎片化的德國政治格局,以及極右翼「另類選擇黨」位居第二大黨,梅爾茨在組建穩定聯合政府的路上勢必困難重重。
德國政壇變天!23日大選結果顯示,保守派聯盟黨獲得近29%選票勝出,最大在野黨基督教民主黨(基民黨,CDU)黨魁梅爾茨(Friedrich Merz)有望出任總理。梅爾茨勝選後喊話,預計8天內啟動組閣談判,「為我們國家解決各種問題」。不容小覷的是,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得票率第2,衝出自二戰以來最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