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印度河的搜尋結果,共28筆
在今年5月印巴爆發軍事衝突後,雙方圍繞空戰戰果各自宣稱勝利,戰爭敘事陷入激烈拉鋸。巴基斯坦一度聲稱,憑藉殲-10C與JF-17「梟龍」戰機擊落了印度的「飆風」(Rafale);然而,時隔近五個月,印度空軍參謀長辛格(Amar Preet Singh)在空軍日慶典上首度明確表示,印度在「朱砂行動」(Operation Sindoor)中擊毀了巴基斯坦的F-16、JF-17等五架戰機與一架偵察機。
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發佈的《2024全球水資源報告》指出,全球水系統失衡,僅三分之一河川維持「正常」、冰川更連續3年消融,預計到2050 年將有50 億人面臨供水不足的問題,對經濟、社會與生態系統造成深遠衝擊。
據深圳衛視「直新聞」報導,7月24日起,印度將時隔五年恢復向中國公民發放旅遊簽證。在23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表示,推動人員往來便利化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願同印方保持溝通與協商,不斷提升兩國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
中國大陸豪砸4.8兆元,動工全球最大規模的水力發電工程——雅魯藏布江大壩,年發電量足以供應「整個英國」的用電需求。路透社報導,這個計畫規模遠超過目前全球最大的三峽大壩,北京方面將此視為推動綠能、創造就業與刺激經濟的三重契機,但對下游的印度與孟加拉來說,這項水力發電工程計畫也引發了長年未解的水資源安全疑慮,但印度專家卻逆風表示:過度擔憂。
週四(17日)2家巴基斯坦當地電視新聞台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預計將於今年9月訪問巴基斯坦。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若屬實,這將是近20年來首度有美國總統造訪巴基斯坦,上一次為2006年時任總統小布希的訪問。
印度和巴基斯坦衝突雖達成停火,但外交爭議仍不斷,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兩國參謀長在香格里拉對話(香會)上隔空交鋒,舌戰的硝煙瀰漫會場。對於誰先提出停火和傷亡人數等,各執一詞,不過,雙方都認同,印巴應「和平解決爭議」。
印度和鄰國巴基斯坦因避暑勝地「巴哈甘」(Pahalgam)攻擊事件,導致26名印度人喪生,而引爆雙方空戰後,雖然武裝衝突暫停,但報復似乎並未停止。
美國總統川普5月10日突然在社群媒體上宣布,經由美國調停,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已同意「全面且立即」停火。出人意表的發展讓全世界都嚇了一跳。因為就在當天早上,兩國還剛在用戰機與飛彈猛烈攻擊,到下午5點就戛然而止,突然停火了!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轉折?兩天前美國副總統范斯也還在電視上說,印巴戰爭不干美國的事,所以美國不會介入,怎麼川普又說都是美國的功勞?
印度與巴基斯坦歷經數日激烈衝突後於週六(10日)達成停火協議4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印度河水資源條約》(IWT)仍處於中止狀態。兩位政府消息人士進一步指出,包括貿易限制與簽證中止在內,印度針對4月22日印度喀什米爾(Kashmir)山區景點巴哈甘(Pahalgam)發生的攻擊事件所採取的所有制裁行動目前仍然維持,未因雙方停火而有所改變。稍早巴國上空已經開放民航。
巴基斯坦前水電部部長馬利克(Musadiq Malik)週四(8日)指控印度,聲稱 4月22日印度喀什米爾(Kashmir)山區景點巴哈甘(Pahalgam)發生的攻擊事件,是一場印度自導自演的「假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目的是為了為退出印巴《印度河水資源條約》(IWT)等行動創造藉口。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跟巴基斯坦外長通話後表示,俄國願意協助解決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兩國,因克什米爾(Kashmir)問題而衍生的緊張關係。
印度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的克什米爾有「小瑞士」之稱的避暑旅遊勝地巴哈甘(Pahalgam)上周二(22日)發生觀光客遭遇恐攻事件,至少26死。一名當時正在玩高空滑索自拍的印度男子,渾然不知自己意外捕捉到地面觀光客遭恐怖分子槍殺血腥過程,男子接近彼端時才察覺苗頭不對,火速跳到地面抓著妻兒逃命。這段53秒影片已在網路瘋傳。
印度政府以巴基斯坦涉及喀什米爾恐攻為由,23日頒布一系列報復措施,並中斷多項合作與外交活動,大幅降低雙邊關係,也加深印巴在喀什米爾領土爭議地區的對抗局勢。
印度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的克什米爾避暑勝地、有「小瑞士」之稱的巴哈甘(Pahalgam)22日有觀光客遇恐攻死傷慘重,印度不僅暫停、撤銷向巴基斯坦公民發放簽證,並中止與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水資源條約》,創1960年締約以來首度片面喊停,兩國外交戰愈演愈烈,巴基斯坦24日宣布即刻對印度的航空公司關閉領空。印度業者評估,部分國際航班將被迫改道導致航線拉長,機票價格將應聲上漲。
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避暑勝地巴哈甘(Pahalgam)22日恐攻釀28死,政府決定即刻中止與巴基斯坦簽訂的《印度河水資源條約》(Indus Water Treaty),並且作調降兩國外交關係層級,這項條約自 1960 年簽署以來,即使歷經兩場印巴戰爭與無數外交波折,始終維持運作,這一次是印度首度宣告中止條約,巴基斯坦強力反彈稱視同宣戰。
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避暑勝地巴哈甘(Pahalgam)22日恐攻釀28死,其中包括26名印度公民與2名外國遊客。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誓言將對恐怖攻擊的幕後黑手採取果斷行動,將找出所有涉案恐怖分子,直至天涯海角,保證他們將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厲制裁。
星期一開始,來自印度各地的數百萬,甚至更多的印度教信徒、神秘主義者和聖男女,將湧向北部城市普拉亞格拉吉(Prayagraj),他們要參與「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聚會」的大壺節(Maha Kumbh festival)。前綴的「Maha」,就是佛經常聽到的「摩訶」,意思是「偉大」;Kumbh指的是天神的水罐、水壺,裡頭裝的是不朽甘露,這個節慶大約3年一次,但是12年的周期最盛大,今年的大壺節就是最盛大的。
白宮3日宣布,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5日至6日將對印度進行他任內的最後訪問,強調華盛頓與新德里的夥伴關係。美國官員表示,蘇利文此行預計將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舉行峰會,討論中國在印度河川流域上游的西藏雅魯藏布江建水力發電大壩的影響。
2024年DFC全球孩童年會11月21到24日在杜拜舉行,台中建功國小學生代表台灣登台發表搶救學校附近的「詔安堂」為市定古蹟的行動,也在年會期間與各國孩童進行文化交流,讓世界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