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口型的搜尋結果,共129筆
路透社報導,據兩名業內人士與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 船舶追蹤網顯示,俄羅斯黑海港口圖阿普謝(Tuapse)已暫停燃料出口,而且當地煉油廠也不堪烏克蘭無人機的持續襲擊,11 月2日再次受損後就停止原油加工。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投信法人指出,政治事件通常不會創造結構性投資機會,儘管日股短期內可能因不確定性而波動,但投資焦點仍聚焦於中期具備潛力的被低估企業。
針對媒體詢問為何美國總統川普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開始前,就提前離開南韓,趕回白宮參加萬聖節派對,白宮表示這是行之有年的例行傳統。此外,美國APEC高級官員也表示,本週美國參與很積極,惟行程無法完美兼顧。
主權AI成為產業主軸,OpenAI近期發布「日本經濟藍圖」及「韓國經濟藍圖」,凸顯AI產業已躍升國家經濟與產業轉型的關鍵議題,其中,OpenAI特別將與三星、SK海力士在晶片、資料中心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儘管台廠台積電、鴻海等大廠躋身供應鏈要角,但AI產業鏈由「單純工具輸出」逐步轉變為「與國家政府共建生態、共訂規則」,仍須面對國家級生態成為下一階段AI焦點的挑戰。
南韓韓華航太集團(Hanwha)在「首爾國際航空防務展」(Seoul ADEX 2025)期間,推出新型步兵戰鬥車「K-NIFV」,配備新型無人砲塔與可用於反無人機的新型主動防禦系統(APS),顯著提升車輛與乘組員的生存性。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指出,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整體經濟前景上調帶動下,對中國大陸2025年國內生產總額(GDP)成長率預測,由今年4月預測的4%大幅上修至4.8%,接近中國政府設定的5%年度成長目標。報告提醒,儘管政策刺激和內需回升短期支撐經濟成長,但中美貿易戰引發的不確定性,仍對出口和企業投資帶來壓力。
巴基斯坦空軍在當地時間7日發布最新宣傳影片,長度不到4分鐘,卻讓「殲-10CE」與「梟龍」戰鬥機成為全場焦點。而前立委蔡正元10日分享他自己詢問美國的ChatGPT比較殲-10C與F-16V性能的經驗,結果顯示殲-10C在機動性、射程等方面均勝出。
央視在介紹上周的北京大閱兵後,進一步披露了殲-35與殲-35A戰機的細節。這兩款戰機都出現在93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的空中閱兵編隊中。
海軍所造「輕型巡防艦」案,包括反潛型、防空型原型艦各1艘,原訂明年10月前交艦;不過,根據下年度國防預算書顯示,這2艘原型艦籌獲的時間在2027年,換言之,交艦期程將順延。另原定於2026年結案的輕型巡防艦原型艦籌建案,亦將延至2028年執行完畢。
綠營823大罷免再失敗,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喊話,要求賴政府釋放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及國民黨黨工,認為他們是政治受害者;一位女記者隨即在總統府當天的記者會上問「是否釋放柯文哲?」,賴當時表明司法獨立、不能干預。但近日流傳指賴清德當下臉色與嘴型有些含意,甚至像在咒罵?對此,總統府今鄭重否認,表示是這是不實抹黑造謠,惡意毀滅總統人格,強調823記者會總統表現沒有踰矩、沒有爆粗口。
人工智慧AI發展速度突飛猛進,據《機器之心》報導,與此前使用文字提示生成影音的方式不同,新一代的工具已經實現全鏈路覆蓋:先用文字或語音生成圖像,再用圖像生成影音。你也可以直接上傳圖片來生成影音,還能自帶音效,然後一鍵發到社交媒體瘋狂轉發。有好萊塢特效師運用最新AI工具生成中文科幻大片《歸途》,2分鐘成本只要330元(人民幣,下同),以往使用電腦動畫可能要耗資上百萬。
美國8月7日實施對我國多數輸美貨品,在現有最惠國待遇稅率上再加徵20%關稅,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外部衝擊。雖大型企業如台積電,因AI半導體需求強勁且在美擴大投資設廠,可望獲得免稅待遇,不少傳產及廣大的中小企業卻因毛利率低、議價力弱、國際布局有限,面臨營運成本飆升與獲利空間被擠壓的雙重壓力。除此,20%疊加稅率與競爭對手國日本、韓國相較,明顯處於不利位置,這一稅率差異與市場競爭力落差,恐使台灣企業生態加速走向「M型化」,大者恆大,小者艱難求生,產業發展面臨失衡困境。
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已正式上路,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日前透露,與美方的談判已觸及美國車進口等議題,外界關注,台灣是否可能為了爭取更低稅率,而全面開放美國車進口零關稅或低關稅。但此舉一旦落實,恐對國產車市場造成重大衝擊。
今(2025)年5月6日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實際控制線附近上空爆發數次的空中交戰。在這場「百小時戰爭」短暫的空戰當中,巴基斯坦空軍透過中國製PL-15E(出口型霹靂 15)長程空對空飛彈,擊落至少一架法製 Rafale(飆風)戰機、以及一架Mirage-2000 戰機,這也是霹靂 15首次在實戰中被確認使用,引發全球各個國家之關切與興趣。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表示,台灣輸美工具機稅率約2%-5%、零組件約8%,美國政府1日宣布,擬對台灣輸美產品加徵高達20%對等關稅,工具機公會對行政院經貿辦公室與政府團隊積極協助產業進行關稅談判表示感謝,但此結果與日、韓等競爭國家的輸美關稅相比仍偏高,期盼透過行政團隊努力,儘速透過外交途徑與美方完成協商,為國內產業爭取最大利益。
台輸美商品對等關稅及《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調查將揭曉,傳美國總統川普將給台灣「最佳關稅稅率」,市場解讀比照日本15%稅率及承諾,外資30日回流,帶動台股大漲260點,將前一日跌點211點吞噬,重上5日、10日線,低基期台塑四寶、台泥、中鋼等全面補漲,盤面多頭氛圍明顯升溫。
隨著川普「對等關稅」即將在幾天後的8月1日生效,市場屏息等待更多相關消息發布,亞洲時間周二有關美國關稅談判與貿易協議的最新發展整理如下:
周一(7月28日)美股標普500指數微漲,連續第六日創下收盤歷史新高,那斯達克指數亦再度改寫收盤高點。投資人衡量美國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框架的影響,並準備迎來資訊量爆表的一周,包括聯準會召開貨幣政策會議、科技巨頭發布季報,以及非農就業報告出爐和川普關稅於8月1日生效等。輝達、超微、博通等晶片股表現相對強勢,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62%。
美國總統川普周日(7月27日)在他位於蘇格蘭西部的豪華高爾夫球場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進行一個小時的會談,並在會後宣布這兩個占全球貿易額近三分之一的盟友之間終於達成貿易協議框架。
受到國際經貿重大利多激勵,台股23日強勢反彈,在權值股與出口族群帶動下,加權指數終場大漲330點收23,318點;台指期上漲190點至23,186點,逆價差132.67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