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台中產業的搜尋結果,共76

  • 歐洲經貿辦事處長谷力哲代言「2025台中購物節」 盛讚台中多元文化

    歐洲經貿辦事處長谷力哲代言「2025台中購物節」 盛讚台中多元文化

    歐盟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貿易額高達847億美元。台中產業包含智慧製造、綠能及電動車等在近期「歐洲創新週」均受歐洲經貿辦事處長谷力哲(Lutz Güllner)肯定,看好長期發展;台中與歐洲往來密切,谷力哲也參與台中年度盛會「2025台中購物節」拍攝形象廣告,體驗台中驚奇的歐洲元素,包含建築、美食及骨董文物,讓雙方交流從產業擴及至商業與文化層次,向世界展示國際化風采。

  • 中市府辦台中先進智造、AI學院 3年輔導農地工廠超過6千人次

    中市府辦台中先進智造、AI學院 3年輔導農地工廠超過6千人次

    台中手工具產業集中於大里、太平、霧峰、大肚、烏日及龍井等區,這些傳統產業近年受美國關稅及匯率影響,營運壓力沉重,不少工廠面臨無薪假或停產危機。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指出,市府藉由產業輔導計畫導入精實管理與AI應用,協助業者從進料管理、製程自動化到數據決策全面升級,逐步與國際接軌,日前市議員對此推動產業升級的具體成果也予以高度肯定。許多廠商反映受益良多,期盼市府持續扮演產業升級的領頭羊角色,加速協助企業導入AI技術、提升生產效能與營運效率,強化整體競爭力。

  • 台中經濟動能強勁  第三季五項指標續寫成長佳績

    台中經濟動能強勁 第三季五項指標續寫成長佳績

    經濟部最新公布的114年第3季統計資料,台中市在公司與商業登記家數、資本額等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5項勇奪六都第一,較上季增加一項,自110年第2季以來,台中市已連續18季蟬聯至少4項指標冠軍,展現企業對台中投資的高度信心與城市發展的強勁實力。

  • 台中會展中心 明年已排51檔期

    台中會展中心 明年已排51檔期

     台中國際會展中心21日起將迎來4大產業指標大展,由「台灣國際五金工具博覽會X五金工業展」打頭陣,17日舉行開展啟動記者會,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在全球經濟重組與台灣面臨關稅壓力下,會展中心的成立,可以說是注入經濟活水的一劑強心針,明年已排定51個檔期,第二期工程最快明年可動工。

  • 台中會展中心明年已51檔期 業者:3500攤位才夠用

    台中會展中心明年已51檔期 業者:3500攤位才夠用

    台中國際會展中心首展將於21日啟用,由「台灣國際五金工具博覽會x五金工業展」打頭陣,17日舉行開展啟動記者會,市長盧秀燕表示,會展中心的成立,在台灣面臨關稅重創之際,是一劑強心針,另在經濟秩序重組下也注入活水。盧更透露,明年已有51個檔期,會展中心第二期最快明年動工。

  • 無薪假冠全台 中市府擬給打工機會

    無薪假冠全台 中市府擬給打工機會

     受美國關稅影響,全國超過300多家廠商、近8000多名勞工放無薪假(減班休息),台中人數達2500多人,占比3成多,為全台之冠。藍綠議員14日在議會怒轟,台中安定就業措施申請率偏低,勞工局推行力道不足。勞工局指出,將多管齊下加強宣導,另市府正研議給予公部門短期打工機會。

  • 台中與宮崎木材產業攜手共好 經發局見證姊妹會締盟

    台中與宮崎木材產業攜手共好 經發局見證姊妹會締盟

    為深化台日林業與木材產業合作關係,經濟發展局長張峯源與宮崎縣環境森林部長倉佐知子3日共同見證,宮崎縣森林林業協會與台中市木材商業同業公會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締結成為姊妹會,未來將在木材貿易、永續林業技術、產業交流與人才培訓等多個面向展開實質合作,共創台日木產業發展新局。

  • 中市府SBIR推動產業創新面對關稅挑戰 114年再助35業者力拚轉型

    中市府SBIR推動產業創新面對關稅挑戰 114年再助35業者力拚轉型

    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力抗關稅衝擊,9月23日舉辦「114年度台中市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簽約儀式」。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敏棋代表局長張峯源出席表示,今年有35家業者申請並獲得補助,其中,市府為減輕企業因美國關稅政策造成的衝擊,有3家受影響的廠商補助款加碼10%,鼓勵產業技術升級,布局國際多元市場。

  • 台中打造綠色通道 迎鮭魚返鄉

    台中打造綠色通道 迎鮭魚返鄉

     台中市長盧秀燕22日與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亞總)會長陳舒琴簽署「三合一綠色通道」合作備忘錄,市府未來將以單一諮詢窗口機制服務海外台商投資、置產與定居台中的需求,展現市府積極打造台商友善環境的決心。盧秀燕表示,台中不僅是幸福宜居城市,更是台商回流的首選。

  • 歡迎台商回家!台中「三合一綠色通道」 投資置產定居一站搞定

    歡迎台商回家!台中「三合一綠色通道」 投資置產定居一站搞定

     台中市長盧秀燕22日與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亞總)會長陳舒琴簽署「三合一綠色通道」合作備忘錄,市府將設置單一諮詢窗口,整合海外台商返台的投資、置產與定居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展現打造台商友善環境的決心。

  • 藍黨魁戰攻台中 郝盧合體吃播

    藍黨魁戰攻台中 郝盧合體吃播

     國民黨主席選舉10月18日投票,台中市長盧秀燕雖未參選,但支持態度被視為左右選情關鍵。前台北市長郝龍斌21日搶先與盧合體「吃播」,引發關注;立委羅智強則獲「盧媽三子」立委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相助,21日起連2天在台中辦6場巡迴政見會,且力拚與盧同框吃播。

  • 台中產業「雪崩式衝擊」 面板停線勸退資深員工

    台中產業「雪崩式衝擊」 面板停線勸退資深員工

    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美國關稅對產業衝擊嚴重,中部產業首當其衝,「最困難的時候媽媽會在家」。近期已有面板廠整條生產線停擺,資深員工遭勸退,並伴隨變相減班措施,對勞工生活造成直接影響。

  • 關稅衝擊影響中部傳產   何欣純:民不聊生

    關稅衝擊影響中部傳產 何欣純:民不聊生

    台中市長盧秀燕宣布不選黨主席,「媽媽留在家」陪台中產業面對關稅衝擊;正在備戰台中市長的民進黨立委何欣純也不敢大意關稅衝擊,何欣純今天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時,用「民不聊生」重話來形容,要求政院每次談判都應該讓國人清楚、產業安心,輔助措施也應該說清楚、簡化更有效率。

  • 盧秀燕不選黨主席 盧媽三子又一人發文了

    盧秀燕不選黨主席 盧媽三子又一人發文了

    台中市長盧秀燕24日正式表態不參選國民黨黨主席,並強調,面對美國關稅重創產業,中部首當其衝,「最困難的時候媽媽會留在家」…。對盧表態,被外界稱為盧媽三子中的立委黃健豪率先公開表態支持,隨後立委廖偉翔也在臉書發文力挺,還指出:「媽媽市長穩住台中」「台中贏,台灣就贏」。

  • 烏克蘭國會議員團訪台中 洽談精密機械、工具機產業合作

    烏克蘭國會議員團訪台中 洽談精密機械、工具機產業合作

    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克尼茨基一行參訪團8日拜會台中市政府,由副市長鄭照新代表市長盧秀燕接待,雙方就精密機械、工具機產業發展議題交換意見,並邀集台中在地產業代表與會,透過實質對話,為烏克蘭重建與台中產業拓展新市場創造契機。鄭照新特別表達對烏俄戰爭的關切,祈願戰爭早日結束,讓烏克蘭人民能重回和平與安定的生活。

  • 關稅海嘯第1排 台中產業界吐3大建言

    關稅海嘯第1排 台中產業界吐3大建言

    美國對台關稅20%引起各界的恐慌,台中傳統產業位於海嘯第1排,業界相當恐慌。台中市府1日蒐集產業3大建言,包括第一,希望政府繼續談判;第二,支持政府特別預算;第三,盼能分散市場。市長盧秀燕表示,市府已對接上亞洲台商總會,若台商要分散市場轉到亞洲,20個國家的台商會可提供諮詢與協助。

  • 關稅、匯率夾擊!中小企業恐難存活 第一線慘況曝光

    關稅、匯率夾擊!中小企業恐難存活 第一線慘況曝光

    美國宣布對台關稅20%,加上近期新台幣快速升值,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中產業造成雙重壓力。產業界1日表示,關稅20%影響很大,很多機械業幾乎都沒有訂單;另在關稅、匯率雙重夾擊下,勢必影響獲利空間,造成中小企業無法競爭、退出市場。

  • 台中市數位局訪日本微軟AI實驗室 深化AI交流打造智慧城市

    台中市數位局訪日本微軟AI實驗室 深化AI交流打造智慧城市

    隨著數位科技快速發展,智慧城市成為各國城市發展目標,台中市數位發展局長林谷隆率團訪日28日前往日本神戶「微軟AI共創實驗室」參訪,由微軟實驗室所長友井貴士(Tomoi Takashi )親自接待,針對AI發展及產官學合作應用議題進行探討,並在日本微軟安排下與日本神戶市公所進行三方會談,期盼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為「智慧台中」願景擘畫新篇章。

  • 台中導入AI 助力智慧化轉型

    台中導入AI 助力智慧化轉型

     工商時報與中國時報共同主辦《2025大台中智慧城市論壇》,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致詞時指出,台中擁有全國最完整的九大工業聚落,是中台灣經濟的核心重鎮,未來台中將打造科技融合產業的嶄新城市樣貌,以精密機械、工具機、手工具及半導體等九大工業為基礎,將導入AI技術,實現產業智慧化轉型,切入AI機器人的產業鏈目標邁進。

  • 台中副市長 鄭照新:力拚九大工業智慧化轉型

    台中副市長 鄭照新:力拚九大工業智慧化轉型

     由工商時報與中國時報共同主辦的《2025大台中智慧城市論壇》17日登場,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致詞時表示,未來台中將打造科技融合產業的嶄新城市樣貌,以精密機械、工具機、手工具,及半導體等九大工業為基礎,導入AI技術,實現產業智慧化轉型,同時切入AI機器人的產業鏈目標邁進。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