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台灣攝影的搜尋結果,共41

  • 這次不當歌唱導師了!哈林暌違11年重返台灣攝影棚

    這次不當歌唱導師了!哈林暌違11年重返台灣攝影棚

    哈林庾澄慶去年以實境節目《騎吧!哈林小隊》獲頒金鐘最佳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近期再以暌違11年的時間,重返棚內,接下融合搶答PK、推理查核與娛樂效果的公視《哈!真相大白了》。

  • 《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影像故事」6/10起徵件

    《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影像故事」6/10起徵件

    第二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將於10日正式徵件,總獎金超過40萬元,徵件主題由首屆的「地景紀實」升級為「影像故事」,盼更多空拍愛好者一起「飛閱台灣」,刻畫更多美麗的故事,同時也關注環境傷痕,讓問題能夠被發現。

  • 記錄真實 林國彰拍下永恆

    記錄真實 林國彰拍下永恆

     長期從事報導攝影,關懷人的生活、生命與生存現況,鏡頭背景常聚焦在社會風景與城市地景的攝影家林國彰日前病逝,享年74歲,攝影家林柏樑認為,林國彰的作品展現紀實攝影無窮潛力,影像作品將為當代留下珍貴紀錄。

  • 以攝影手段 實踐台灣美學

    以攝影手段 實踐台灣美學

     2014年因為我帶領的「海市蜃樓:台灣公有閒置設施」計畫,獲得了新加坡亞太藝術三年獎觀眾最佳票選獎,獲得一萬元新幣獎金(約二十四萬元台幣),台灣的民主、自由與開放言論讓此計畫獲得觀眾廣大迴響,由下而上的草根監督精神透過攝影而落實,與從事自媒體乃至於獨立出版的許多朋友相呼應,不禁反思,透過攝影揭露社會敗象固然值得深自警惕,但同時也萌發透過獨立出版推廣台灣攝影的念頭,於是便捐出全額獎金作為出版基金。

  • 鏡頭記錄真實 攝影家林國彰辭世

    鏡頭記錄真實 攝影家林國彰辭世

     長期從事報導攝影,關懷人的生活、生命與生存現況,鏡頭背景常聚焦在社會風景與城市地景的攝影家林國彰6日凌晨因病過世,享壽74歲,攝影家林柏樑認為,林國彰的作品展現紀實攝影無窮潛力,他的影像作品將為當代留下珍貴紀錄。

  • 日本AV「剝皮寮美玲」真實身分揭曉! 拍片團隊:真的是台灣素人

    日本AV「剝皮寮美玲」真實身分揭曉! 拍片團隊:真的是台灣素人

    台灣AV女優胎尼(Tiny)成功進軍日本AV界,近日又有一名23歲台灣女孩「美玲」將在日本出道,還選在北市萬華區剝皮寮取景,女優真實身分引發討論,現在拍片團隊親自公布答案,證實美玲真的是來自台灣的素人。

  • 獨家》無中生有的影像哲學 —— 章光和與數位攝影的再定義

    獨家》無中生有的影像哲學 —— 章光和與數位攝影的再定義

    「夢,是攝影拍不出來的。」章光和這句話,不是對攝影的否定,而是來自一位影像創作者四十年實踐後的深刻反思。在他的創作歷程中,攝影從來不只是捕捉現實的工具,而是一場關於觀看、技術與意識的辯證。從銀鹽到數位、從紀實到生成,章光和不僅是技術實踐者,更是影像語言與觀看邏輯的思想者。

  • 歲月為影記憶成詩——攝影家蔡明德走過病痛 以鏡頭銘刻台灣

    歲月為影記憶成詩——攝影家蔡明德走過病痛 以鏡頭銘刻台灣

    「大家平安。」蔡明德一登台,語音不高,卻穿透整個會場,帶著一種歷經滄桑後的沉靜與溫柔。

  • 劉振祥用鏡頭說台灣故事

    劉振祥用鏡頭說台灣故事

     當一位影像工作者的名字,與台灣的電影、紀實攝影、社會運動與藝術文化緊密相連,他的鏡頭便不僅僅是捕捉畫面,更是記錄時代變遷、塑造歷史的一部分。劉振祥,這位影像詩人,從拍攝劇照到紀實攝影,再到關注台灣社會與文化的發展,跨越四十年的攝影生涯,經歷台灣影像文化的變遷,不僅是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重要見證者,也長期擔任雲門舞集的主要攝影師,捕捉舞蹈藝術的每個瞬間,將其轉化為永恆的視覺語言。無論是電影劇照、紀實攝影,還是舞蹈影像,劉振祥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厚的情感,為台灣的文化記憶留下了珍貴的影像。

  • 齊柏林基金會 攜手全家推動環境教育

    齊柏林基金會 攜手全家推動環境教育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日前啟動與全家便利商店「全家一起看見台灣」新五年環境公益關懷計畫,該合作不僅是基金會環境教育推廣的重要支柱,更是全家長期投入社會公益與環境議題的具體展現。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采樺表示,全家逾4,300間門市當做環境教育基地,五年累積募款破1.1億元,支持推動全民環境教育,喚醒民眾關懷土地。

  •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攜手全家 第6檔展覽《共森》盛大開展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攜手全家 第6檔展覽《共森》盛大開展

    21日為國際森林日,在大眾及全家零錢捐善款支持下,齊柏林空間第6檔影像主題展《共森》特選這個特別日子舉行開展記者會;面對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我們該如何與森林共生?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說:「我們看見氣候變遷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今年我們特別邀請4位創作者加入展示,嘗試挖掘邁向淨零碳排的可能解方,啟發更多人看見環境、加入改變的行列。」

  • SKM PHOTO台灣攝影博覽會限期5天  林予晞展出作品

    SKM PHOTO台灣攝影博覽會限期5天 林予晞展出作品

    由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主辦的2025 ART TAIWAN SKM PHOTO攝影藝術博覽會,今年匯聚來自國際與台灣的優秀影像攝影藝術家,包含日本攝影師小林伸幸、台灣知名攝影師/團隊-全會華、劉振祥、黃俊團、張智銘、林予晞等,超過50組單位共同展出。今年特別以「界線」為主題,探討攝影在表達與傳遞情感觀點,以及社會現象中的多重面向,揭示各種隱含的界線與界限。

  • 18組作品構築《諸神與眾生》 信仰的影像探索與人性對話

    18組作品構築《諸神與眾生》 信仰的影像探索與人性對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近日揭幕了全新展覽《諸神與眾生》,該展覽透過攝影與影像藝術,呈現信仰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展覽集結了16位藝術家的18組作品,涵蓋了從神聖象徵到日常信仰實踐的各種面向,邀請觀眾在光影交織中重新思考信仰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與價值。

  • 旅英攝影師簡汝羚台南個展——「以數位生命永續 旅拍全球瞬間旅程」開展

    旅英攝影師簡汝羚台南個展——「以數位生命永續 旅拍全球瞬間旅程」開展

    旅英台灣攝影師簡汝羚,以其細膩的視角與獨特的數位攝影技法,將全球旅程中的瞬間定格為永恆記憶。即日起至2025年3月30日,簡汝羚攝影作品展——「以數位生命永續 旅拍全球瞬間旅程」於台南「言咖啡」三樓展廳正式展出(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一段743巷31號)。本次展覽精選其多年來於世界各地拍攝的經典作品,帶領觀眾重新審視旅途中稍縱即逝的美好片刻。

  • 華梵大學攝影家沈昭良揚名國際 「漂流」攝影展感動台灣人民

    華梵大學攝影家沈昭良揚名國際 「漂流」攝影展感動台灣人民

    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教授沈昭良摘下2024日本寫真協會國際獎,被譽為是台灣攝影之光,歷時10年創作的攝影作品「漂流」系列於台北盛大開展,他以地景力量挖掘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透過快門為觀者鋪設一條對話的道路,吸引爆滿的觀展人潮。

  • 三創、Canon再聯手 進駐高雄夢時代

    三創、Canon再聯手 進駐高雄夢時代

     繼台北三創生活園區的成功合作,三創生活與Canon再度攜手,正式進駐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為南台灣攝影愛好者帶來更完善的購物體驗。

  • 首屆《飛閱台灣攝影獎》頒獎 見證齊柏林愛台精神的傳承

    首屆《飛閱台灣攝影獎》頒獎 見證齊柏林愛台精神的傳承

    齊柏林基金會在12月27日齊柏林導演60歲冥誕這天,舉行首屆《飛閱台灣攝影獎》頒獎典禮,3863件參賽作品共襄盛舉。基金會董事齊廷洹表示,這不僅是一場攝影比賽,更是一個延續父親熱愛土地的行動使命,透過空拍影像紀錄,傳承守護台灣環境的精神。

  • 徐宗懋專欄》李遠抓小放大

    徐宗懋專欄》李遠抓小放大

    公視的TaiwanPlus英文頻道委外記者將川普說成「重刑犯」,文化部長李遠指此為嚴重問題,公視新聞評議會火速通過糾正下架,效率超高,好像奴才在主人還沒發現前趕緊自行修正無意中犯的小錯,幾分滑稽。李遠擔任文化部長後,文化宏圖尚不明確,但政治味濃厚,文化部已成民進黨政府赤裸祼的政治宣傳部。

  • 用影像追尋自我紀錄台灣 馬立群導演《有影台灣》從攝影創作者看見生命出口

    用影像追尋自我紀錄台灣 馬立群導演《有影台灣》從攝影創作者看見生命出口

    你曾關注過台灣攝影創作者嗎? 馬立群導演近期完成了紀錄片《有影台灣》,這部片深入探討八位來自台灣各地的攝影創作者,展現他們獨特的視角與對台灣社會的真實詮釋。夢想淘心室10月18日【創時空】邀請馬立群導演至節目中作客,分享拍攝紀錄片的點點滴滴。

  • 他鄉過客成歸人──全會華全心全意擁抱攝影

    他鄉過客成歸人──全會華全心全意擁抱攝影

     昨日來自他鄉的過客,如今已成這座島嶼的歸人。「眼到,心到,手就到」是全會華在創作時所奉行的圭臬,從這樣的準則不難發現他對於萬物皆保持著好奇與關懷。如此豐沛的情感,使得原籍馬來西亞的他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後,深深為這片土地與人文情懷所吸引。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