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咳痰的搜尋結果,共46筆
台灣40歲以上民眾肺阻塞(COPD)盛行率高達9.5%,推估患者超過百萬人,但部分民眾可能因症狀不明顯而未就醫診斷治療。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廣「一分鐘登階358」概念,1分鐘內爬50階為標準值,超過80階則表示肺功能佳,若未達30階則為高風險族群。
一名有菸酒習慣的爺爺偏好種口味飲食,感冒就不停咳嗽,後來他除了藥物調理,還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山藥、蓮藕、白木耳等白色食材,喉嚨乾癢與痰濃問題明顯改善。中醫師余雅雯建議,白木耳潤肺養陰、黑木耳養腎補血,兩者搭配食用,更能提升免疫力與健康。
根據統計,慢性肺阻塞長期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7名,每年將近5000人因而死亡。除了使用西藥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去痰藥之外,其實中醫也有很多藥材可幫助改善病情。天寶中醫診所院長陳霖光醫師近日診治數名慢性肺阻塞患者,結果顯示多種中藥對緩解病情有很大幫助,包括栝蔞、杏仁、貝母、款冬花、桔梗、五味子、黨參、熟地黃等等。其中病患黃先生原本連爬上2樓都會喘,中藥治療後不但咳嗽痰喘改善許多,甚至還可騎腳踏車去運動,可說療效明顯。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發現,在極端氣候影響下,過高、過低氣溫會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發病及死亡風險,尤其極端高溫環境下,女性患者更成了高風險群。
新竹1名75歲女性不菸不酒,今年健檢發現左下肺葉1顆接近3公分的惡性腫瘤,經查發現患者曾在10多年前罹患肺結核,醫師也提醒,經統計曾得過肺結核患者,肺部都會有小的病灶,得到肺癌的機會,大概是正常人的40倍到200倍,不可不慎。
公費肺癌篩檢上路3周年,成功揪出2506名肺癌患者,其中8成3仍是早期,成功翻轉肺癌診斷期別。國民健康署提醒,目前全台有207家醫院提供肺癌篩檢服務,及時發現並早期治療,可延長壽命並提升生活品質,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定期受檢。
台東縣今年出現首例百日咳本土病例,患者是未滿月的女嬰,4月中旬出現咳嗽、咳痰症狀,後續病情未見改善,並出現哮喘情形,經多次就醫後於5月1日確診,目前住院治療中。台東縣衛生局表示,已針對26名接觸者安排採檢及預防性投藥。
11歲的許小弟日前因發高燒4天、咳嗽到診所看診,但症狀沒有好轉,更出現胸悶、活力及食慾下降等情況,到醫院急診診斷為肺炎,且驗出黴漿菌急性抗體。醫師提醒,肺炎黴漿菌好發於5歲以上的幼童及青少年,主要為飛沫傳播,潛伏期通常約2至3周,流行期約落在夏、秋二季,但由於台灣四季並不分明,一年四季皆有感染可能。
今天(24)是世界結核病日,疾管署統計,台灣去年結核病(TB)仍有6222人感染結核病,且有超過6成為65歲以上長者。隨超高齡化來臨,消除結核病顯得更加困難,醫師指出,降低發生率最有效方法,是針對高風險族群進行潛伏結核感染(LTBI)檢驗與治療。
一名70多歲務農長者出現呼吸困難,易喘及虛弱無力等症狀,原本以為是自然老化和新冠肺炎後遺症,然而症狀日益嚴重,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心律不整,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醫療副院長劉俊廷,經詳細評估,除了心房顫動心律不整,進一步發現他有冠狀動脈疾病,經接受心導管檢查及治療後,症狀和體力明顯改善,甚至還能完成來回11公里的步道健行。
許多民眾認為喘、咳、痰只是小感冒,但若症狀長時間未改善,可能是其他健康問題的警訊。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肺部慢性發炎的疾病,不僅影響肺功能,還可能引發心血管共病,進一步增加心臟病風險。
台灣每年有超過5千人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胸腔醫師蘇一峰分享有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上周插管,目前情況穩定,但每天可抽出2瓶如牛奶狀的液體,也就是痰,感嘆肺部疾病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死因,「肺炎的病人自己的痰給淹死,真的不是不可能。」
彰化員林市長游振雄肺癌病逝,享壽63歲。據悉,他近2年飽受肺癌轉移淋巴之苦,雖積極治療,仍不幸於今(11)日離世,其兒子也在臉書上悲痛發文證實。醫師表示,很多人都以為只有抽菸、家族史才需要接受肺癌篩檢,但其實有高達一半的人都沒有此2風險因子,因此他認為真正的危險因子是「呼吸就有風險」,建議45歲以上族群都該主動接受檢查。
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12%,兒童則為15%,全台約200萬人患有氣喘,其中約4%屬於嚴重氣喘。醫師提醒,氣喘是氣管慢性發炎,大部分患者容易受過敏原刺激,誘發氣喘發作,尤其身處3大高風險工作環境民眾,若出現痰、悶、咳、喘4大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應盡速就醫、對症治療。
一名40歲裝潢木工師傅老陳,只要在密閉大樓施工,急性氣喘就會發作,狀況長達半年,就醫後先使用高劑量的吸入式類固醇治療,症狀卻仍反覆發生,直到經過生活狀況與工作環境問診,醫師發現老陳長期處在高風險過敏原環境,透過過敏原檢測,推斷氣喘與工作環境高度相關。
趙小僑14日出席「2024聖誕傳情助你平安長大穩搭搭」公益活動,當晚還要趕攤參加2歲多女兒典典寶寶的幼兒園耶誕活動,「我們家寶寶要第一次上台跳舞了。」提到女兒最近練習舞蹈,現在逛街聽到音樂,馬上興奮地手舞足蹈,可愛得人疼。
趙小僑14日出席「2024聖誕傳情助你平安長大穩搭搭」公益活動,2歲多女兒典典寶寶目前是「爸爸抗拒期」,會大吼叫把爸爸趕出去、不准他進家門和房間,「他(劉亮佐)真的有受傷,他有走心,他有跟小孩說『爸爸那麼愛妳,妳不要這樣』。」她雖然不捨老公,仍笑說會好好把握女兒限定的愛。
知名作家瓊瑤今(4)日在淡水住家辭世,享壽86歲。事實上,瓊瑤已故老公平鑫濤罹患失智症時,瓊瑤曾為了是否插管治療與繼子女決裂,今日瓊瑤也在給大眾的最後一封信中提到,「不拖累所愛,也超越病魔」等語,不希望自己不幸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坦言,有些人真的會很恐懼最後臥床任人擺佈。
音樂教父劉家昌因肺癌病逝享壽83歲,他的友人透露,劉家昌今年初摸到脖子有腫塊,就醫檢查才得知罹患肺癌,腦部也有腫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這就是很典型的肺癌晚發現,常常轉移到淋巴結、骨頭、腦部、腎上腺或肝臟等處,若沒有定期做肺癌篩檢,等到有症狀才就醫,十之八九都是肺癌末期。
「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因癌症病逝,享壽83歲。據悉,他於今年年初時發現脖子有腫塊,就醫檢查後才知罹患肺癌,且腦部也有發現腫瘤,經多次治療後不願住院,選擇返家休養,最後的日子有家人陪伴。醫師表示,當肺癌轉移到腦部時,患者可能毫無症狀,除非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頭痛、食慾差、局部神經功能障礙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