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土功能分區圖的搜尋結果,共182筆
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2025年8月19日審議通過「苗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成為第15個通過審議的縣市。不過,苗栗縣府因應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提出的城鄉發展地區調整案,因未能提出具體劃設依據及規劃內容,遭審議會駁回。
內政部19日上午召開「國土計畫審議會」第42次會議,審議苗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審議過程聚焦5大議題,包括「農1調整為農2」、「休農區範圍調整為農發地區」、「農5調整為城1」、「農4原民地區劃設」及「城2-3範圍劃設」等。經與會委員充分討論後,依通案性劃設條件審議完竣,原則通過苗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成為全國第15個審議通過分區圖的縣市。
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於今(19日)審議「苗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對於苗栗縣政府因應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而提案調整城鄉發展地區第2類之3部分,經國審會委員聽取縣府說明及徵詢中央產業主管機關意見,由於縣府未能提出涉及產業園區及科學園區之劃設範圍依據及具體規劃內容,決議不予同意。
內政部國土署今(19日)召開國土計畫委員會,審議苗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議程之一為桃竹苗大矽谷計畫將變更後龍、竹崎農地為產業園區和科學園區,其中包含960公頃農地。對此,苗栗縣環境保護協會等團體在場外舉行記者會,強調半導體關稅恐高達300%,苗栗大幅圈地擴張園區恐淪為一場空,只剩炒地皮帶動地價房價上漲,呼籲國審會嚴審守護國土。
中部多個環保團體7月31日上午到中市府抗議,質疑3年前已遭退回的清泉崗產業園區開發案改名「通和產業園區開發案」捲土重來,還闖過兩次環評初審,環團抨擊該開發案土地屬農地,不能開發產業園區,且有危害生態、水質汙染和農安問題等疑慮,要求市府退件並駁回環評。中市府表示,該案仍待環評與水保審議,將依法審慎辦理。
台中清泉崗產業園區開發案傳多起爭議,3年前因逾期未補件遭退回開發申請並駁回環評,監督施政聯盟等環保團體31日到中市府抗議指稱,該案易名「通和產業園區開發案」捲土重來,還闖過兩次環評初審,質疑土地開發不具正當性,且危害生態,要求市府退件駁回。中市府表示,該案仍待環評與水保審議,依法審慎辦理。
目前全台營運及開發或規畫中的科學園區總面積達到5440公頃,因產業實際需求已超出預期,國科會規畫至2050年,科學園區用地需求將增加至7440公頃,故提出園區政策環評,並於今天下午送入環評大會審議。環團指出,科學園區用地需求暴增是因為要開發「桃竹苗大矽谷」及「大南方新矽谷」計畫,擔憂未來徵收大面積農牧用地,搶地搶水毀農增汙染,呼籲優先使用已受汙染的褐地,而非具有農業生產功能的素地。
國土計畫延後6年才上路,台中市議員吳佩芸13日偕同公民團體控訴,市府未按照《國土計畫法》及《區域計畫法》規定落實公民參與,企圖規避公民監督,致6400公頃農地從「第1類」被劃為「第2類」,痛斥黑箱作業。都發局提到,市府於2019年訂定「台中市都市發展審議會議及會場管理要點」,居民及相關團體等可進入會場表達意見。
苗栗縣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圖草案業於2024年12月23日函送內政部審議,包含苗栗縣在內已有21直轄市、縣(市)政府將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提送內政部審議,內政部將陸續召開國土計畫審議會進行審議,而苗栗縣國土功能分區草案於2025年3月13日召開專案小組會議,除內政部國審委員,與會機關單位包含農業部、經濟部、國科會、原民會等中央部會,會議決議:因議題尚未討論完畢,續提專案小組討論。
桃園市國土計畫通盤檢討和國土功能分區圖,21日在桃園市國土審議會審議通過,22日將2、3階書圖併送中央。市長張善政表示,該計畫不僅配合桃竹苗大矽谷產業廊帶建設需求,也包括產業發展、都市計畫擴展、珍珠海岸觀光規畫、北橫地區發展及鐵路地下化後沿線土地轉型等建設,盼中央協助計畫書與功能分區圖同時審議加速審查。
桃園市長張善政21日主持「桃園市國土計畫審議會」,審議去年桃園市國土計畫專案通盤檢討暨桃園市國土功能分區圖,都發局報告,經檢討原桃園市2021年發布實施的國土計畫版本,重新修正未來發展地區的區位、發展類型,並完成各區公聽會,以求國土計畫能貼近桃竹苗大矽谷等中央旗艦計畫,獲市國審會審議通過,預定農曆年前報送內政部,盼請中央協助計畫書與功能分區圖同時審議,並同時發生效力。
國發會於20日邀請桃竹竹苗4縣市首長召開中央與地方推動「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協調會議,桃園市長張善政向中央提出5項具體建議,他表示,桃竹竹苗有完整的半導體、AI系統,因此也爭取中央主動向輝達說明桃竹苗大矽谷的願景,希望能爭取輝達落腳在此處。
民眾黨團因國土計畫修法延期,提案刪減及凍結國土管理署「國土管理業務」預算項目。國土署今天表達強烈遺憾,強調該項目多數經費是用於推動減輕弱勢租屋族群居住負擔的租金補貼,以及直接興建社會住宅工作經費,此舉將嚴重影響核定戶,還有相關社宅興辦計畫的推動期程。
政策、建設與市場的交鋒
近日《國土計畫法》(以下簡稱國土法)三讀通過展延實施,原定明年上路的各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實施年限再展延6年引起爭議。然而何謂國土法及其影響,台灣社會鮮少有深層的討論,本文想以「糧食安全」為論述軸線重顧國土法必需存在的意義。
國土功能分區圖預定於今年4月30日前公告實施,將原本的都市土地、非都市土地及國家公園土地,重新檢視與規劃成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等4類國土功能分區,鑒於國土功能分區劃設條件與管制,鄉鎮市公所等較為陌生,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月前邀請鄉鎮市公所、各地政事務所及建築師、地政士、不動產商業及仲介經紀公會等舉辦教育訓練,以利推動國土計畫。
學界去年啟動「《 國土計畫法》準時上路」連署,面對展延定局,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特聘教授張學聖2日拋「3問」籲各界省思,究竟要交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國土?台南市國民黨籍市議員蔡育輝直批市版國土計畫法「重南輕北」,農2幾乎都集中在溪南地區,等於判了溪北地區「死刑」,年輕人看不到未來。
《國土計畫法》原訂今年4月30日上路,但朝野立委皆提案修法要求展延,立法院上周三讀通過修正部分條文,將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再延長6年。學界去年啟動「《 國土計畫法》準時上路」連署,面對展延成定局,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特聘教授張學聖拋3問,呼籲各界省思,究竟要交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國土? 國土破碎開發還有6年可等嗎? 這樣的作為,能否符合世代公平呢?
《國土計畫法》原訂2025年4月30日上路,但朝野立委皆提案修法要求展延。立法院會昨日三讀通過修正《國土法》部分條文,將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再延長6年,依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期,一併公告國土功能分區圖,也就是延至2031年才正式施行。環團批評,國土計畫延宕6年上路,將嚴重助長農地破碎、政商炒作及浮濫開發,對行政院未展現支持國土計畫如期實施的態度,也表達遺憾。
立法院會2024年12月31日三讀通過《國土計畫法》修正案,將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再延長六年,至2031年4月30日全面實施。朝野立委齊聲呼籲,農民、地主對國土功能分區可能會限制開發仍有所疑慮,應待相關配套完備後再上路,並請政府盡速「補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