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際能源署的搜尋結果,共216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陸美吉隆坡經貿磋商後,歐盟焦慮得不行,唯恐自己不在中方「暫停稀土出口管制」的適用名單之中。近日,歐盟頻頻約見陸方代表,以確認局勢。據路透報導,當地時間11月5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表示,歐盟已與中方建立「特殊溝通管道」,以確保對歐盟產業至關重要的稀土材料供應。
國際鋅、銅等金屬原物料價格持續走揚,環保回收再利用處理廠鋼聯(6581)、衛司特(6894)第四季業績可望受惠;中台(6923)與銅回收相關業務營收占比雖只10%上下,但也正向看銅價上漲對營收的貢獻。
七國集團(G7)各成員國能源部長30日在加拿大舉行為期兩天會議,尋求關鍵礦產有更可靠來源,以確保未來科技發展不受影響。根據外媒報導,G7計畫成立涵蓋關鍵礦產供應協議的生產聯盟,抗衡中國在關鍵礦產市場的主導地位。
美國政府在稀土供應問題上愈發焦慮,儘管不斷投入資金企圖擺脫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成效卻有限。業界人士直言,美方投入的資金與決心仍遠遠不足,難以在短期內撼動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7日赴白宮會見美國總統川普,爭取美方提供戰斧巡弋飛彈的前夕,川普先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時間長達2.5個小時,雙方同意兩周內,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雙普會」,討論結束俄烏戰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度對中國大陸祭出關稅警告,威脅最快可能將於11月1日中方商品加徵高達100%的關稅。對此,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週二接受《CNBC》專訪時說話了。
AI熱潮延燒,美歐日股齊漲,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等統計至10月9日止近一周,美國股票基金淨流入持續居冠、力道擴大至142.03億美元;亞洲不含日本轉為淨流入金額為5.14億美元;拉丁美洲維持小幅淨流入1.52億元。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0月13日發布月報指出,隨著OPEC+聯盟加快解除減產措施、增加原油供應,2026年先前預測的供應短缺將不再出現,明年全球油市供需將大致平衡。
減碳倒退嚕?依行政院「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行動計畫,2030年電動公務車普及率要達100%,未料行政院今年核准交通部的「公務車電動化推動計畫」,卻把時間點延後至2035年才能全面電動化。環團指出,政府將公務車全面電動化目標從2030年延後至2035年,恐怕影響整體運具電動化與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全球清潔能源轉型智庫Ember最新分析顯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煤炭,成為全球主要電力來源。其中許多國家的太陽能發電近年出現爆炸性成長,主要歸功於大陸的可再生能源技術蓬勃發展,並帶動全球相關成本下降。報告指出,大陸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總和,且大陸今年上半年化石燃料發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
雖然伊拉克重啟出口傳出進展,但國際能源署(IEA)月報警告,2026年原油供給過剩現象恐加劇,壓抑油價上行空間,不過法人依然持續看好油礦族群投資機會。
國際能源署(IEA)與英國能源智庫Ember最新報告指出,雖然全球風力與太陽能快速成長,但政策變動正對再生能源發展帶來衝擊,其中又以美國所受影響最大,因為美國總統川普取消綠能補貼後,美國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速恐怕減少一半。
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國(OPEC+)宣布11月只會小幅增產後,激勵國際油價在6日反彈,盤中漲幅將近2%,但分析師普遍認為這波漲勢恐難持久,因為全球需求疲軟,市場仍面臨供應過剩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放緩提升關稅政策的速度與幅度,科技產業拉貨趨勢未變,全球經濟得以維持穩定並延緩通膨疑慮。不過,美國就業數據偏弱,仍為景氣展望埋下變數。第一金全球水電瓦斯及基礎建設收益基金經理人林志映表示,9月聯準會預防性降息1碼,預期年底前仍有1至2碼降息空間,公用事業受惠於降息政策,獲利持續上升,投資評價亦上修至18.7倍,高於10年均值的17.4倍。
隨著人工智慧(AI)的快速演進,全球各行各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從智慧製造、醫療診斷到智能車等領域,AI的應用正改寫無數產業的未來版圖,然而在AI帶來無限可能的同時,其背後龐大的運算負載亦對能源體系帶來了巨大挑戰,特別是支撐AI運行的資料中心和伺服器架構。
大陸電動車迅速崛起,正改寫全球汽車產業版圖。無論是亞洲傳統汽車強國日本,還是在美國汽車工業腹地,大陸車企的崛起都帶來強烈震撼。比亞迪等企業憑藉快速的創新周期、靈活的價格策略和完善的供應鏈,已對歐美日車企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據觀察者網報導,「我能感覺到一種趨勢,日本車企的競爭力正被一點點削弱,發展勢頭也在逐漸消失。」德勤東京分所汽車業務負責人平井學(Manabu Hirai)說。「中國電動車的崛起,撼動了日本皇冠上的明珠」,英國《金融時報》9月30日發表的文章指出,中國電動汽車正對日本汽車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其中比亞迪全球銷量已超過本田和日產,目標直指領軍者豐田。
美國科技股領軍之下,標普500指數頻創新高。AI題材成為推升美股的主要動能,貝萊德投信認為,基建、金融科技與金融股三大族群具備長線契機,在指數高檔之際,投資人若透過涵蓋多元產業的美國大型龍頭ETF,有助分散風險,也能兼顧科技股以外的成長機會。
美股在AI熱潮推動下持續上攻,標普500指數更連續兩年大漲逾兩成,創下世紀新高。然而,漲勢集中於少數科技股,投資人擔憂過度集中風險。貝萊德投信指出,除了AI帶動的科技股外,基建、金融科技與金融股三大族群正浮現長線投資新契機,將成為下一波市場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