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在家住院的搜尋結果,共10筆
為疏解急診壅塞,衛福部去年7月由健保署推動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簡稱HAH)」,但民眾誤以為「一旦進入在宅急症照護,就不能使用長照服務」。市府衛生局強調,HAH不排除長照服務介入,統計迄今年4月底,在宅急症共同照護小組共轉介68人次使用長照服務,其中60人次在接受HAH期間,長照服務並未中斷。
「在宅醫療」成為人口老化發展趨勢,惟現行商業保險並未跟上腳步,針對「住院」定義過於狹隘,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向金管會喊話,醫療險應與時俱進,針對「在宅住院」應納入醫療險保單。另外,下半年健保署要放寬在宅急症住院收治對象,不限失能者,並提高點值及獎勵金制度,鼓勵醫護勇於投入。
醫院急診壅塞達到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點燃醫護人員怒火。衛福部健保署今天邀集急診團體開會,歷經3小時討論,拍板三大方向,將提升急診診察費和護理費、ICU病房給付,以及全面提高病房護理費,預計每年增加挹注至少30億元,最快今年5月實施。
健保署去年7月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計畫,開放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的病患,在家中、機構中接受照護,不必在醫院和住處奔波。為幫助更多病患在家善終,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最快今年第2季將擴大安寧病患的適用條件,相關適應症討論中,例如末期患者常見的電解質不平衡,需要輸血、打點滴等情況,都可能開放在家中、機構中治療。
健保署積極推動在家住院,健保署中區業務組與台中榮總24日舉辦「在宅急症照護經驗及居家安寧創意觀摩分享會」,邀請中區10組醫療團隊分享其豐富經驗與創新照護模式,吸引500位安寧照護與急症在宅醫療的專家與會,現場交流熱烈,展現醫療照護創新與合作的熱忱。
健保署積極推動在家住院,健保署中區業務組與台中榮總今(24日)舉辦「在宅急症照護經驗及居家安寧創意觀摩分享會」,邀請中區10組醫療團隊分享其豐富經驗與創新照護模式,吸引500位安寧照護與急症在宅醫療的專家與會,現場交流熱烈,展現醫療照護創新與合作的熱忱。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急診床位短缺問題加劇,為紓解急診壅塞,健保署自7月起推行「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宜蘭羅東博愛醫院指出,早在去年就參與「在宅住院創新模式計畫」,並成功累積在宅急症照護實務經驗。19日健保署參訪博愛醫院時,肯定其計畫在減輕急診壅塞與應對高齡化需求上的成效。
一般住院目的不外乎接受精密檢查、進行外科手術或密切監控病情,在宅急症照護屬於第三種情況。肺炎、泌尿道感染及軟組織感染患者符合診斷明確、治療簡單的要件,適宜由在宅醫療團隊以遠距病患監控(RPM)提供妥適的居家醫療照護。然而逐一檢視衛福部提出的在宅照護執行環節,忽略四大隱形成本及一大配套缺口。
為提升就醫可近性,健保署7月1日起實施「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目前全台共有162個照護小組可提供在宅急症照護服務。住在台東縣長濱鄉的80歲潘伯伯因高血壓、行動不便,是居家醫療照護對象,8月中旬出現血尿送急診,診斷為尿路感染,但住家距離市區車程要2小時,經評估在家接受治療,6天後病情獲得改善。
行政院長卓榮泰26日出席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宣布政府將運用台灣製造與IC強項,積極發展以AI或數據驅動的智慧醫療,並與ICT產業、廠商與醫療機構籌組跨領域合作團隊,瞄準「智慧化產業」、「自動化製造商機」,提供一站式服務,讓國內生技產業能夠「立足台灣、服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