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地質系的搜尋結果,共38筆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光復鄉、鳳林鎮近800公頃良田,農業部長陳駿季12日表示,農業部已研擬3項處理方案,包括清除土砂恢復原狀、清除部分土砂原地籍房舍重建、原地農地重畫,強調會與專家、學者及農友充分溝通尋求共識。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災區仍在搶救復原,由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日前示警如果發生5弱地震會難以掌握,8日花蓮吉安鄉發生規模5級地震,雖未達堰塞湖紅色警戒疏散標準,但縣府消防局誤發簡訊,要光復鄉居民「立即啟動疏散避難措施」,由於923洪患陰影猶在,災民當下嚇得腦筋一片空白,事後縣府致歉,災民虛驚一場。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至今邁入第16天,堰塞湖整體仍屬穩定,但今(8)日上午接連傳出2次芮氏規模5的地震,外界也擔憂堰塞湖恐再有災情發生,對此學者認為,規模雖有5,但花蓮光復當地震度僅3、4級,通常要達5強、6弱才會導致山區「有些微影響」,且堰塞湖周邊殘坡土石不多,遂評估未來不容易再有大型崩塌風險。
受到強烈颱風「樺加沙」挾帶的驚人豪雨影響,位於花蓮縣境內的馬太鞍溪上游地帶,其因土石堆積形成的堰塞湖,已於23日下午2點50分左右發生了極為嚴重的溢流現象。這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對光復鄉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害。近日,有熱心網友(江千月)在臉書社群平台上發布了一段令人震驚的影片,影片清晰地記錄了堰塞湖溢流後,情況急轉直下,最終演變成潰堤的整個過程。儘管畫面中呈現的僅僅是小河的上游區域,但從潰堤處宣洩而出的水量卻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增加,其流量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可以想像,當時身處光復鄉的居民,在如此迅猛的洪水面前,想要及時逃生,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花蓮光復鄉因強颱「樺加沙」豪雨重創,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兩度發生劇烈溢流,洪水夾帶泥沙沖毀馬太鞍溪橋,湧入下游市區,造成至少14死、32傷、46失聯;目前各界對於為何不能事先預防以及該堰塞湖處理是否得當問題,意見紛紜。《中時新聞網》針對外界疑惑整理出官方、專家學者說法,供讀者釐清:問題可能出在哪?
0923花蓮洪災重創光復鄉,除了馬太鞍溪橋斷裂外,周邊河段亦出現嚴重災情。水利署長林元鵬24日赴現場視察指出,此次洪水流量遠超堤防設計標準,達到「4倍以上」,導致堤防多處破損,河水湧入市區成為淹水主因。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發生溢流,共計6800萬噸的水量傾瀉而出,重創花蓮光復鄉。陽交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認為,這次風險通報,從中央與地方都沒有讓民眾充分了解,只靠細胞廣播太過簡單,民眾沒感覺,更一次凸顯防災體系頭重腳輕的問題。中央則有兩大疏失,一是輕忽颱風季節雨大,二是當地方人力不足時,沒有設法介入協助。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最早於7月26日透過衛星影像觀測發現,並研判係因「薇帕」颱風影響山區,導致土石崩落阻礙河道產生,而8月13日立院召開會議時,立委傅崐萁曾要求將花蓮堰塞湖工程納入,卻遭農業部以「無立即危險」為由否決,如今溢流造成嚴重損害,外界也質疑決策是否有誤,學者認為,農業部稱無危險卻又著手計畫疏散,等同於自知有危險,但卻為了安撫民心說出此話,影響實質作業時間。
台股9月以來大多數時間走多頭行情,將「9月魔咒」拋得遠遠的,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蔡明翰是第一位在8月就獨排眾議強調,今年9月仍將複製去年美國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循環後多頭行情,對台股多頭行情掌握相當精準。
冰島氣象局表示,冰島西南部的雷克雅內斯半島今(16)日發生火山噴發,除了大量濃煙與橘黃熔岩從地表湧出,破裂的地殼也形成長達700至1000公尺的大裂縫,現場影讓人相當震撼。
當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被捲入柯文哲前市長有關的京華城容積率弊案,不僅被羈押求供,出來後交保候傳並限制住居,再出席偵查庭來確認自己的供詞,卻接到妻子因不能接受自己平白被冤枉,替先生準備完早餐,憂鬱至極,從台北回高雄跳樓輕生死亡,彭振聲不禁在法庭上悲從中來,撕心裂肺哭喊:「我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怎麼會生在這種國家?」其控訴自己被無端牽連,並指控檢察官強行逼迫自己承認犯行:「你們的良心在哪裡?檢察官要我的命!」彭振聲並表示自己當初認罪是想交保讓妻子安心:「現在她不在了,我也沒顧慮了。」
澎湖群島由火山熔岩組成,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海洋與氣候環境,造就了千變萬化的地質與地形景觀。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推動永續觀光發展,並培訓更多在地觀光解說人才,特別規劃「澎湖四季旅遊-秋奇岩季導覽訓練」活動,並在7月26日(六)至27日(日)兩天舉行,即起開放報名,限額80名,報名費200元,歡迎對澎湖地質生態與解說導覽有熱情的民眾及觀光旅遊從業人員踴躍報名參加。
50年前在台大地質系的「地球歷史課」上林朝棨教授笑嘻嘻地說:「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台灣自古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
50年前在台大地質系的「地球歷史課」上林朝棨教授笑嘻嘻地說:「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台灣自古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
中美第二輪關稅談判於倫敦展開,傳出美方為了換取中方鬆綁稀土出口,有意取消部分科技管制。稀土成中國大陸應對川普貿易戰的絕密武器,而稀土到底是什麼呢?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退休教授李錫堤表示,稀土是化學元素的統稱,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不過提煉過程汙染嚴重,美國即便國內也有礦產,但不願意發展「骯髒工業」,才會依賴中國大陸出口。
以往台灣或日本發生地震,台灣的地科學者經常出來評論,成了網紅與名嘴。這回緬甸大地震之後當然也少不了他們的科普服務,但這次讓大眾耳目一新的是有幾位青壯代的年輕學者冒出頭來,雛鳳清於老鳳聲,很值得我們傾聽。
新加坡地球觀測站首席研究員韋生吉,調查緬甸地震危險已有10年之久。他告訴《CNN》,此次震央位於「實皆斷層」區段,該區段在歷史上不只發生過一次強震,但約200年沒有動靜。先前預測有爆發大地震風險時,就曾通知緬甸政府及科學家,「因此對我們來說,這場地震並不意外」。
嘉義大埔21日凌晨發生規模6.4極淺層地震,地震專家指出,台灣自去年8月16日至今年1月20日沒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預估今年規模6以上地震不會太多,凌晨這起地震能量約等於2顆原子彈。近3年,台灣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合計已釋放68.26顆廣島原子彈。
21日嘉義大埔規模6.4強震撼動全台,不少民眾紛紛表示在地震發生當下有看到地震光,彷彿大爆炸般恐怖,事實上全球地震活躍的國家,都曾在當下目擊過地震光的發生,對此台大地質系教授也做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