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陸工業的搜尋結果,共142筆
大陸央視新聞5日報導,大陸「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透露,今年以來,大陸機器人產量實現快速增長。前三季工業機器人產量59.5萬台,服務機器人產量1350萬套,兩大類產品均已超過2024年全年產量。
前言兩岸資訊隔絕已久,台灣人多未察覺大陸已非10年前的大陸,今天的大陸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創新動能的地方,台灣需要重新認識大陸。本報繼「中國大陸9個世界世界第一」系列後,再接再厲推出「8大創新系列」。
前言:兩岸資訊隔絕已久,台灣人多未察覺大陸已非10年前的大陸,今天的大陸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創新動能的地方,台灣需要重新認識大陸。本報繼「中國大陸9個世界世界第一」系列後,再接再厲推出「8大創新系列」。
澎湃新聞「30詞讀懂五年規畫」專欄25 日報導,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日前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畫的建議》。 上海市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上官酒瑞撰文指出,照常規理解,五年計畫應是先計畫、後執行。中共建政後第一個五年計畫編制前後,歷時四年之久、五易其稿,且是邊制定、邊執行。既有缺乏編制計畫經驗的內部原因,也有蘇聯援建專案調整的外在因素。
大陸《北京商報》23日報導,近期,一批大陸國產商業火箭陸續完成飛行試驗任務,中科宇航、星河動力、星際榮耀、東方空間等商業火箭公司均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完成或待執行。有關分析指出,商業航太賽道當前正從「可發射、可交付」的驗證期,跨入「有頻次、能交付、講效率」的規模化爬升期,背後主要依賴技術突破、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爆發三大支撐。未來三年將進入洗牌關鍵期,具備全鏈條自主可控能力和差異化商業模式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大陸央視網23日報導,最新公布的今年前三季統計數據顯示,大陸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汽車、電氣機械、電子行業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合計接近40%。「十四五」以來,新質生產力讓生產更高效,生活更便利,出行更智慧,已成為推動大陸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已建成基礎級智慧工廠超3.5萬家、數位智慧置景 帶動電影產業提質升級。
大陸工業企業8月表現出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潤利大幅增長20.4%,揮別連續三個月的負成長,增速也創下2023年11月以來新高,更讓今年以來工業利潤成長率由負轉正,累計年增0.9%。裝備製造表現尤佳,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業利潤年增37.3%。統計局專家分析,主因是受益於宏觀政策效益顯現,以及全國統一大市場戰略縱深推進。
據微信公眾號「工信微報」22日消息,近日,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大陸央視新聞19日報導,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日前發布《太陽能與儲能助力能源轉型報告》,發布地點選在中國大陸,從技術和成本兩個角度,梳理全球儲能產業發展現狀,並研判未來儲能產業的發展趨勢。充分肯定中國大陸在全球儲能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特別是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型儲能應用市場,裝機規模占全球總裝機 40% 以上,為世界能源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受全球關注的大陸經濟發展指標,8月持續呈現疲軟跡象,繼出口成長大幅下滑,最新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增長均有所放緩,且失業率小幅上升,房價及銷售、投資年月增全面下滑,內外挑戰嚴峻,讓中國經濟面臨成長下滑的可能性升高。
大陸國家統計局10日公告,2025年8月全大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年減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也是今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降幅收窄狀況。單月比較也結束連續8個月下行態勢,8月從下降0.2%轉為持平。整體1到8月PPI較上年同期下降2.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3%。
新聞提要■隨著戶外旅遊受極端天氣影響,愈來愈多消費者將目光轉向室內行程,意外帶動製造業結合文旅體驗的「工廠遊」迅速竄紅。這些工廠透過低價門票、科普性質以及高互動體驗,吸引不少民眾走進工廠「尋寶」,創造今夏文旅市場新藍海。
大陸央視報導,大陸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1日正式實施。但標準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安全上路,需要多個環節同步推進。
據澎湃新聞報導,多部門聯動、貫通全產業鏈、切要害重落實,時隔僅46天,太陽能行業重磅會議再次召開釋放明確訊號:以非常決心、超常力度,太陽能反內卷戰役已全面升級。
艾美特-KY(1626)公布第二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30.6億元,毛利率23%,營業利益0.85億元,本期淨利1.4億元,一年來首度單季獲利,也創下2年來單季獲利新高,每股盈餘0.94元。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50.7億元,毛利率20%,營業利益0.31億元,本期淨利0.76億元,較去年同期轉虧為盈,每股盈餘0.51元,資產負債比率為69%。
為了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持續傷害內需市場,近期大陸政府針對行業價格戰發出強硬表態,引發市場對北京可能啟動產業去產能政策的期待。但有分析認為,這項外界關注已久但實施難度極高的反通縮行動,可能反而會衝擊經濟增長和就業市場。
中美新一輪經貿會談7月28日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根據雙方知情人士指出,北京和華府可望將關稅停火期再延長3個月,也不會以其他方式升高貿易戰局勢。
大陸央視25日報導,距離9月1日中國大陸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正式實施,僅有1個多月,但標準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安全上路,需要多個環節同步推進。
財星中文網22日公布2025年「財星」(Fortune China)中國500強排行榜,最受矚目的營收前十名,基本由國有企業霸榜,榜首是中國國家電網,大陸民企全面跌出十名之外,排名最高的是位居第11名的京東。本次表現搶眼的是新能源車企賽力斯,一口氣飆升235位。
據微信公眾號「工信微報」消息,7月17日下午,中央第四指導組聚焦「綜合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非理性競爭問題」專項工作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開展下沈調研,並與北汽集團、比亞迪集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負責人座談交流,瞭解進展情況、聽取意見建議、研究工作舉措,推動解決有關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