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央行票據的搜尋結果,共25筆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12日宣布,將於14日在香港招標發行2025年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量總計為6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2700億元)。
近期人民幣匯率直直落,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近日出面信心喊話,「人民幣匯率總體展現出較強韌性,將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宣布,將於1月15日在香港招標發行6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2700億台幣)央行票據(央票),期限為6個月,創下自2018年以來在香港發行的單次最大規模,也是首次在1月發行。此舉望能豐富香港市場的高信用等級人民幣金融產品,進一步完善香港人民幣收益率曲線,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
大陸官方穩匯再出招!中國人民銀行9日宣布,15日將在香港市場發行總計人民幣(下同)600億元的中央銀行票據,規模創下人行在香港發行離岸央票的新高紀錄。專家分析,人行藉此收緊離岸市場流動性,達到穩定匯率的效果。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9日發布公告稱,將在香港發行總值人民幣(下同)600億元的離岸人民幣央行票據。有分析稱,此次發行的央票,將成為大陸央行2018年開始在香港定期發行票據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宣布,將於1月17日(下周三)在香港招標發行60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央票),期限為6個月,創下人行自2018年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央票以來的單次規模新高,亦是首次於1月發行。
因應川普上任後的局勢,人民幣走勢成重要觀察指標,延續上周五以來的急跌趨勢,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6日跌破7.33元,創下16個月新低。中國人民銀行6日透過主管金融時報向市場喊話,強調近日人行貨幣政策2024年第四季例會上強調「三個堅決」釋出穩匯決心,未來還有諸多工具可以使用。
2025年伊始,中國人民銀行連日釋出新年貨幣政策態度,繼表態適時降準降息後,在日前召開的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4季例會中,也表達出明顯的匯率維穩訊號。包含刪除先前「增強匯率彈性」用詞,更恢復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等「三個堅決」的表述。但在今年匯率走勢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仍被國際投行判斷趨貶,摩根大通分析,大陸今年會將人民幣貶值至約7.5價位。
2024年12月31日最後一個交易日,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再送出放水利多。除開展年內第二次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SFISF),還公布12月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擴大到人民幣(下同)1.4兆元,不僅滿足跨年資金需求,也彰顯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寬鬆的決心。
大陸財聯社報導,中國大陸國泰君安證券10月22日完成「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簡稱SFISF)全市場首單國債換入交易。21日,國泰君安提交用於互換便利的首批質押資產為一攬子股票組合,後續將使用互換便利業務獲得的資金進一步增持股票和股票ETF。
大陸救市再出招!中國人民銀行21日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25個基本點,不僅為年內第三降,更是史上最大下調力度。人行同日還推出新創設的首期互換便利央票(SFISF),本次規模人民幣(下同)500億元,為市場帶來資金活水,激勵滬深兩股市收漲。
近期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強力政策,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為經濟注入強心劑。同時,隨著「十一黃金周」旅遊熱潮高漲,文娛需求持續攀升。根據北京市文旅局10月8日數據,北京接待遊客達2,159.64萬人次,年增18.35%;旅遊總收入達人民幣268.85億元,年增11.67%,均創下歷史新高。
大陸救市工具落地,中國人民銀行10日宣布,先前提出的新創「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正式推出,首期操作規模人民幣(下同)5,000億元,未來視情況可擴大規模。人行強調,互換便利不是直接向非銀行機構發放貸款,不會擴大基礎貨幣政策規模。
為支持資本市場、提升股市流動性,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公告〔2024〕第6號》,決定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2兆2500億元)。此外,中國證券行業的超級航母10日「誕生」,日前宣布合併重組的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證券),正式復牌。依6月底數據,兩家公司合併後總資產、歸母淨資產、淨資本分別為1兆6195億元、3311億元、1772億元,均位列行業第一,並有七項核心數據名列中國第一。
近期中國政府發布一系列政策組合,為經濟注入強心劑。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於9月24日宣布一系列貨幣措施,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並調降7天期逆回購利率,有助於提升市場信心和流動性,在中長期市場將回歸基本面,樂觀看待陸股表現。
中國人民銀行10日公布,決定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SFISF)」,首期操作規模人民幣(下同)5,000億元,視情可進一步擴大操作規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申報。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網站10月10日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公告〔2024〕第6號》(《公告》)。決定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2兆2500億元),視情可進一步擴大操作規模。
中國股市節前連續大漲,台灣中概股如塑膠、水泥、玻璃等得以止跌;惟台股逐漸與中國脫鉤,以台積電大聯盟及季中開始出貨的輝達AI伺服器及供應鏈為主軸;第四季旺季的汽車相關AM族群也可留意。
上月中,美國聯準會4年來首次放寬貨幣政策,將聯邦基準利率一口氣調降2碼(即0.5%),標誌著美元減息週期的開始。一週後,中國大陸人民銀行、金管局、證監會符合市場預期地推出降準、降息等多項寬鬆利好措施。更令金融市場驚喜的是,推出「3個」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3個」3000億元、平準基金等新工具,為市場創造充沛的流動性。隔天,大陸最高決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後更加定調,支持經濟、支持金融、支持地產、支持實業。
為支持資本市場並提升股市流動性,大陸推出一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符合資格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可使用自身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份股作為抵押,從人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此舉可增加陸股流動性,在股市低迷時,金融機構手上的資產若與人行交換到較高流動性的資產,有助提升資金獲取能力,用於投資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