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奈米量產的搜尋結果,共88筆
隨著台積電2奈米量產,台積電供應鏈概念股也將跟著水漲船高,法人看好將供應台積電WMCM封裝設備的均華(6640),及半導體廠務工程的信紘科(6667),不僅第四季將能持續好的業績表現,更能樂觀期待明年發展。
台積電2奈米量產受到注目,大客戶包括蘋果、輝達、超微、聯發科等,使得旺矽(6223)、辛耘(3583)等台積電設備和材料供應鏈股價隨著水漲船高,迎接2奈米商機。法人預估,設備和再生晶圓廠辛耘營收將逐季成長,全年營收可望首度站上百億元大關。
台股今(28)日開高後,台積電(2330)多在平盤游移、大型權值電子股走勢疲軟,AI供應的散熱族群奇鋐(3017)、雙鴻(3324)表現強勢,機殼股中的營邦(3693)、勤誠(8210)聯袂升,PCB中的聯茂(6213)、台燿(6274),以及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等皆有不錯的表現。終場加權指數收在27949.11點,下跌44.52點,成交量為5330.28億元;櫃買指數收在264.19點,下跌0.52點,成交量為1506.53億元。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第三季營收可望首度突破兆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展現AI與先進製程的強勁需求。公司將於10月16日召開法說會,市場聚焦AI晶片動能、先進製程與美國建廠進度。法人指出,台積電在輝達、蘋果等主要客戶持續加單帶動下,營運暢旺將一路延續至明年第二季。
三星新一代應用處理器Exynos 2600傳已啟動量產,並首度採用2奈米環繞式閘極(GAA, SF2)製程。外媒引述業界消息指出,其良率已由試產期的約30%提升至約50%,顯示製程進度超前原先預期。相關報導同時提到,SF2在完成前端製程後的「出廠(fab-out)」階段,最快將於10月底至11月初展開;相較前一代SF3,SF2在效能與能效分別提升約12%與25%。
半導體設備廠家碩(6953)2025年下半年營運動能轉強,全年展望維持審慎樂觀,股價自7月底以來緩步震盪走升,今(30)日在買盤敲進下開高走高,放量飆漲9.58%至246元,創去年11月底以來10個月高價,近2月已飆漲達逾61%。三大法人上周合計買超69張。
台積電2奈米即將量產,供應鏈磨刀霍霍搶新商機,法人認為,今年底月產能預估約4萬片,2026年底將達10萬片,後續包括高雄廠、美國廠都有新產能開出,將帶動產能激增,昇陽半導體(8028)有機會搶下2奈米商機。
台積電2奈米即將量產,高階材料需求龐大,預計2026年底月產能將達10萬片,法人認為中砂(1560)等供應商,將能因2奈米製程獲得大量營收挹注。
蘋果最新推出的iPhone 17系列與新款iPhone Air核心晶片全採用自研晶片,其中處理器晶片A19 Pro採用台積電最先進3奈米製程技術,並計劃日後由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新廠生產部分訂製晶片,展現蘋果打造「美國在地化供應鏈」的決心。
第三季中小型股由半導體與AI兩大族群領漲、表現優異,也使得季底作帳行情備受期待。台股續創新高的熱度下,根據投本比篩選出投信仍有加碼空間的標的,提供投資人布局參考。
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涵蓋純晶圓代工、非記憶體IDM、封測(OSAT)及光罩廠的晶圓代工2.0市場,2025年第二季營收年增19%,受惠AI需求帶動3奈米先進製程量產與先進封裝擴張,預估第三季仍將維持中個位數季增。
隨著台積電2奈米量產,以及在美國、日本、德國擴廠,法人看好濕製程設備股王弘塑(3131),在先進封裝濕製程整合方案中,配合台積電發展新興SoIC、CoPoS等封裝技術,並持續占據領導地位。法人預估在CoWoS擴產和化學品供應下,2026年弘塑營收上看80億元,並大幅提高目標價。
半導體設備廠家碩(6953)受惠半導體2奈米量產與極紫外光(EUV)光罩充氣需求,配合南科短期產能擴充到位,下半年營運動能轉強,對2025年展望維持審慎樂觀,股價今(15)日開高後持穩紅盤,午盤後走揚3.44%至210.5元,表現強於大盤。
台積電(2330)衝上1,260元新天價,帶動設備、特化、材料等供應鏈,漲得既強勢又有底氣,有10檔維持在千金股,另均華(6640)8月營收年增超過133.08%,亞翔(6139)、亞力(1514)、漢唐(2404)、志聖(2467)等,表現也不俗。專家認為,在AI大趨勢下,台積電將為台積電概念股帶來更大一波商機。
從蘋果、輝達到高通、亞馬遜等,紛紛將產品交由台積電生產;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快閃來台,鎖定 Rubin 平台的合作,凸顯台積電技術優勢已被綁定需求,在全球競爭中穩居領先地位。
台積電在2奈米世代展現策略與技術雙重布局!日經新聞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台積電已決定在最先進的2奈米產線全面停用中國製造設備,以因應美國國會審議中的「晶片設備法案」(Chip EQUIP Act),避免影響美國聯邦補貼與稅收優惠。該法案若通過,將禁止接受補貼的晶圓廠採購「關注外國實體」的設備,中微半導體與北方華創等中國業者勢將被限制。
家碩(6953)專注半導體微影製程傳載自動化,受全球晶圓廠加速導入2奈米帶動,EUV光罩相關需求強勁,公司在光罩清洗、交換、儲存與管理到充氣等關鍵環節具備完整解決方案與專利布局,已取得多家國際大廠認證並領先切入晶圓製造供應鏈。
台積電2奈米機密外洩案的話題,鬧得沸沸揚揚,內鬼將相關資料流向日本企業東京威力科創(TEL),而TEL正是日本晶片國家隊Rapidus的重要夥伴。但有專家警告,Rapidus必須在兩年內成功量產2奈米,否則日本將在先進製程的國際競爭中失去優勢。
科技媒體《Wccftech》10日報導,不只台積電與三星力拚2奈米,緊隨其後的日本新星Rapidus也開始嶄露頭角,讓日本再度踏上先進製程戰場。Rapidus上月宣布,已啟動2奈米試產,並逐步布建量產產線,目標於2027年正式啟動量產,然而,技術之路卻充滿挑戰。
川普拋出晶片重稅政策震撼彈,帶動蘋果等大廠紛紛加碼在美投資,台積電也因應客戶需求,將在美投資逾1,650億美元,未來美國本土晶圓產能將成為稀缺戰略資源。這波變局不僅是地緣政治下的產業防衛,更加速半導體進入「兩極化」時代:先進製程朝「美國在地化」靠攏,中小廠主攻的成熟製程恐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