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搜尋結果,共26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9月9日,歐盟執委會發布報告稱,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秩序劇變,為保證關鍵能源供應,歐盟需重視「包括太空採礦在內的先進採礦技術,從月球開始」。當天,美國政客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 EU)就此刊文「布魯塞爾是瘋了嗎?」發出靈魂拷問。
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辦第六屆「國際太空站KIBO機器人程式設計挑戰賽(Kibo-RPC)」。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國際對於太空的矚目度越來越高,盼望學生透過這個競賽,更進一步認識與關心太空事務。
日本服役長達24年的H2A火箭系統,29日順利發射並把觀測衛星送上軌道,完成最後一次任務,為輝煌服役生涯畫下完美句點,未來將由新一代H3火箭接手,肩負日本新一代衛星發射任務主力,執行各式重要太空任務。
日本國產主力火箭H2A的最後一枚,也就是第50號機,於今日凌晨1時33分(台灣時間凌晨0時33分),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太空中心順利發射。火箭成功將搭載的日本政府地球觀測衛星分離,成功完成發射任務。服役超過20年、支撐日本太空開發的重要角色H2A,就此畫下完美句點,將全面交棒給後繼機種H3。
太陽系可能不只八大行星?一顆潛藏於外太陽系、被稱為「第九行星」(Planet Nine)的神祕天體,長年來吸引全球天文學者投入研究。近期,由中興大學與清華大學組成的台日澳國際研究團隊,運用來自美日兩國的紅外線天文衛星資料,鎖定一組極具潛力的候選天體對,為尋找第九行星的存在,提供新線索。
台灣大學機械系蔣雅郁教授帶領研究團隊「Slinky Ninja」,日前在國際太空站零重力提案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台灣區冠軍。團隊創新發想,計畫利用兒時玩具「妙妙圈」(Slinky)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中控制液體移動。這項提案已被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評為最具潛力計畫之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Crew-10任務,日前因發射台系統問題臨時取消。台灣時間今天(15日)上午7時過後,搭載4名太空人的SpaceX「飛龍號」太空船,在美國佛州發射升空,飛向國際太空站,其中49歲日本太空人大西卓哉為第二度上國際太空站,他在升空後與地面人員通話時說:「我正仔細品味睽違9年的無重力感覺。」
週五,四名太空人成功發射,前往國際太空站(ISS)。此次任務雖然是國際太空站例行性的人員輪換,但格外受到關注,因為這次任務將使 NASA 太空人威廉絲(Suni Williams)與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順利返回地球。這兩位太空人的原定短期任務,因預期外的延誤,意外延長至九個多月,而威廉絲也感嘆這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執行太空任務。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H3運載火箭5號機,於2日完成最新一次發射任務,成功將日本自製的衛星定位系統「準天頂衛星系統」6號機送入軌道,寫下日本航太科技新進度。
國家太空中心自製的3U立方衛星山雀(PARUS-T1A)搭乘日本火箭公司SPACE ONE的KAIROS火箭第二次飛試,今(18)日自日本和歌山縣串本町的紀伊發射場升空,但未順利入軌。太空中心表示,火箭是複雜而龐大的系統,本來就不容易,這是科學實驗必經的過程,期待SPACE ONE能詳細檢視本次經驗,改進後再次挑戰發射。
日本民間太空科技業者Space One周三(18日)在和歌山縣發射新開發小型火箭Kairos,可惜在發射之後約3分鐘就偵測到異常而無法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宣告終止失敗。這枚火箭搭載了5枚小型衛星,台灣的教育衛星「山雀」是其中之一。這是Space One過去9個月來第2次發射火箭失敗,還未能成為日本第一家用民間火箭把人造衛星送上太空的企業。
前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Simon Pete Worden與日本太空人若田光一將於12月2日出席2024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開幕式並進行專題演講,兩位重量級貴賓將發表他們的經驗與看法。年會也將針對太空事務、太空科技、太空產業等主題進行討論,而目前炙手可熱的低軌通訊衛星產業,也將舉辦一系列論壇分享與討論
華航(2610)攜手台灣中央大學、歐盟IAGOS研究團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共同合作,在華航太平洋氣候觀測航機擴增最新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觀測儀器,運用先進的光學與雷射設備,蒐集資料提供國際氣象組織研究,是全球唯一在太平洋區域進行相關觀測的航空業者。
維護地球生態,中華航空攜手台灣中央大學、歐盟IAGOS 研究團隊(In-service Aircraft for a Global Observing System)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共同合作,在華航太平洋氣候觀測航機擴增最新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觀測儀器,運用先進的光學與雷射設備,蒐集資料提供國際氣象組織研究,也是全球唯一在太平洋區域進行相關觀測的航空業者。
華航(2610)維護地球生態,攜手台灣中央大學、歐盟IAGOS研究團隊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共同合作,在華航太平洋氣候觀測航機擴增最新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觀測儀器,運用先進的光學與雷射設備,蒐集資料提供國際氣象組織研究,也是全球唯一在太平洋區域進行相關觀測的航空業者。
日本研究人員打造了全球首顆木製衛星,開發人員週二(28日)宣布衛星完成時還表示,這顆小型立方體衛星將於今年(2024)9月搭乘SpaceX火箭升空,並前往國際太空站(ISS)。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日本太空總署)在17日的文部科學省會議上表示,將設置從月球表面觀測天體的「月面天文台」,預計最快從2028年度開始試驗性觀測。JAXA計畫在沒有大氣的月面上安裝棒狀天線等觀測設備,探測從地球上難以觀測到頻率的電波,努力探索宇宙誕生初期之謎。
花蓮0403強震撼全台,也引起國際社會關心台灣,國家太空中心今日表示,除了在震後3小時旋即安排我國的福衛五號衛星緊急針對東海岸取象,透過地震前後的影像對比判識災損,更透過國際組織「守望亞洲」(Sentinel Asia)的機制,陸續獲得來自日本、泰國、印度的遙測取像支援,提供災前災後衛星影像,協助我國掌握災情以利救援及重建。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美國總統拜登於台灣時間11日凌晨舉行美日峰會,次日,美日菲峰會接著舉行。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在美日峰會前受訪說,岸田訪美意謂著美日同盟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美方並將採取一切可能措施維護台海兩岸的和平穩定,確保「台灣有事」的意外狀況,永遠不會發生。
自從美國太空人1969年成功登陸月球,和蘇聯的科技競賽獲勝後,40多年來沒有國家再搞費錢費力的登月計劃。但中國於2007年啟動嫦娥登月計劃,逐步成功,帶回月壤,並宣佈2030年以前完成載人登月以後,美國焦慮中國崛起,國際間又見登月競爭的熱潮。以下是美國、俄國、日本、印度、歐盟各國的月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