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工程學系的搜尋結果,共544

  • 臺灣數創大賞圓滿落幕 東海大學斬獲兩大獎 落實產學共創

    臺灣數創大賞圓滿落幕 東海大學斬獲兩大獎 落實產學共創

    「2025臺灣數創大賞」於7日圓滿落幕。本屆報名隊伍數刷新歷史紀錄,從 181 組參賽團隊中,評選出16組卓越的獲獎團隊。其中,東海大學團隊表現卓越,榮獲「企業特別獎」與「數位+組佳作」兩項殊榮,成為本屆大賞的焦點之一!

  • 輔仁大學奪InnoServe全國賽12項大獎 展現資訊創新實力

    輔仁大學奪InnoServe全國賽12項大獎 展現資訊創新實力

    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及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共同主辦的「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InnoServe」已歷經第30 屆,11月1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辦決賽暨頒獎典禮。今年共有151校、1,964隊次、9,781人次報名,創下歷年新高,最終匯聚414支國內外菁英團隊角逐174個獎項,競爭相當激烈。

  • 架空、地下化哪個好? 電力界電網韌性研討會 聚焦實務挑戰

    架空、地下化哪個好? 電力界電網韌性研討會 聚焦實務挑戰

     為因應極端氣候對電網的衝擊,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5日攜手電氣工業同業公會及台電舉辦電網韌性研討會,邀請工研院、台電、成功大學、中央大學等產學研專家,共同探討電網地下化國際趨勢及實務挑戰,盼提升我國在氣候變遷下的電網韌性。

  • 台灣電網43.9%地下化高於日韓   專家:強韌線路需多道藥方

    台灣電網43.9%地下化高於日韓 專家:強韌線路需多道藥方

    不支持一味地下化!今年颱風電力受損,行政院長指示啟動全國電纜地下化先期評估。但今天一場地下化電網研討會,專家指出台灣電網地下化比例近5成,已高於鄰近日、韓。而地下化成本是架空線路的8到12倍,且搶修難度高,建議透過微電網、虛擬電廠技術提升系統穩定性。

  • 中正資工副教授郭建志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中正資工副教授郭建志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不到40歲的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郭建志,憑藉對研究的熱情與堅定信念,在量子網路、分散式機器學習、路徑規畫與流量工程等領域,展現出色研究成果,今年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肯定,成為資訊領域備受矚目的新秀。

  • NCC人事11月7日表決 藍委預告通過1人

    NCC人事11月7日表決 藍委預告通過1人

     行政院7月底新提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名單,包括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蔣榮先、東吳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程明修、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黃葳威、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羅慧雯。立法院昨黨團協商,將在11月7日記名投票表決,有藍委預告,應該會通過1人。

  • NCC委員第二波提名  立法院11月7日將進行投票表決

    NCC委員第二波提名 立法院11月7日將進行投票表決

    行政院7月底公布新提名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名單,人選為蔣榮先、程明修、黃葳威及羅慧雯;今(31)日立法院黨團協商做出結論,同意在11月7日行使人事同意權、記名投票表決。

  • 美國設廠水土不服 台積電怎大逆轉?總經理親曝內幕

    美國設廠水土不服 台積電怎大逆轉?總經理親曝內幕

    今年SEMI WEST展會上,沒有參展的台積電仍備受矚目。因身為晶圓代工龍頭,如何克服文化差異、與當地大學合作培育人才、讓員工融入團隊,都是值得有意赴美台廠借鏡的貴重經驗。

  • 《綠能環》能源展 熙特爾四大展區、高峰論壇登場

    全台規模最大、亞洲第二大的淨零與能源展今(29)日起登場。熙特爾-創(7740)以「Power Your Success」為主軸,全方位展示最新技術與國際合作成果。展出亮點包含Powered By VOLVO PENTA行動儲能單元(BESS)、自主研發的GridLink表後儲能EMS能源管理系統、5MWh大型液冷儲能櫃與國內最大儲能安全檢測實驗室,展現熙特爾一站式儲能系統應用整合服務,並舉辦六場高峰論壇,串聯產官學界共同探討儲能最新趨勢。

  • 以科技照亮文化根脈 金門族譜數位尋根成果發表

    以科技照亮文化根脈 金門族譜數位尋根成果發表

    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與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與僑鄉數位典藏中心」、「資訊工程學系智慧計算實驗室」攜手合作,以「浯洲金門尋根溯源平台」為核心技術,推動《金門聚落宗族文化、保存、傳承與展示計畫》,歷經多月研究與數位建置,今(28)日盛大舉辦《薪火相傳、點燈未來:金門族譜數位典藏與科技尋根溯源》成果發表會,展現金門宗族文化跨越時空的延續與再生。

  • 能源署人事異動 陳崇憲陞任副署長

    能源署人事異動 陳崇憲陞任副署長

    經濟部27日發布人事命令,由現任經濟部能源署再生與前瞻能源發展組組長陳崇憲,陞任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經濟部指出,此項人事任命,主要借重陳崇憲在能源技術與政策推動上的深厚資歷與卓越成效,持續加速國家能源轉型與前瞻發展。

  • 張尊賢科技人展現關懷心 企業形象溫暖有感

    張尊賢科技人展現關懷心 企業形象溫暖有感

     全球供應鏈重整與地緣政治劇烈變化的時代,成立於1968年、在高雄起家的華立企業,能維持穩健成長並再創高峰,背後關鍵在於扎實的基礎與長期耕耘的企業文化。現任董事長張尊賢,承接父親創業的志業,以穩健務實的經營理念延續企業精神,在傳承中推動轉型升級,帶領華立邁向新一階的成長。接班後的張尊賢,將「創新開發+成長營運」雙引擎列為公司主軸,推動多元事業群並強化核心競爭力。

  • 《金融》普匯金融科技攜成大、臺北大學打造普惠金融科技平台

    普匯金融科技秉持「以AI驅動普惠金融」理念,長期致力推動AI技術應用與金融教育落地。除持續提供「學生貸」等友善產品,協助大專院校學生解決就學及生活資金需求外,更積極推動跨校產學聯盟,串聯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臺北大學商學院與AI金融科技協會,共同打造台灣首座融合AI教育、金融應用與青年培育的高價值「普惠金融科技平台」。

  • 王傳一承認靠學歷躲兵役!「1條件」達不成 乖乖去當兵

    王傳一承認靠學歷躲兵役!「1條件」達不成 乖乖去當兵

    演藝圈21日再掀第3波逃兵案,也讓不少男星、藝人的過往兵役問題,再度掀起討論。在當年同樣飽受「閃兵藝人」爭議的王傳一,也承認想透過研究所躲過兵役,結果未能順利拿到證書,只好乖乖去當兵。

  • 台大成立AI與生醫雙頂尖中心 打造國際學研樞紐

    台大成立AI與生醫雙頂尖中心 打造國際學研樞紐

    台灣大學在教育部「國家重點領域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的支持下,今年成立人工智慧頂尖研究中心及先進生醫研究中心。台大校長陳文章表示,人工智慧與精準醫學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兩大關鍵領域,台大未來將透過2大中心平台,打造國際學研樞紐,提升台灣在全球科技與醫療健康發展的地位。

  • 中山大學研發行動光學神器 0.1秒拍出「醫美級」膚質檢測報告

    中山大學研發行動光學神器 0.1秒拍出「醫美級」膚質檢測報告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研發長林宗賢,率團隊以「液晶極化技術」開發出全球首款「行動式極化光膚質檢測系統」,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日常保養科技,居家就能進行醫美等級皮膚檢測,榮獲國科會「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獎」肯定。民眾只需將手機裝入專屬外殼,開啟App一鍵拍攝,即能在0.1秒內取得微血管、棕斑、痘痘與細紋等膚質指標,讓「醫美級檢測」走出診所。

  • 全台首位 中原大學林康平出任IFMBE理事長

    全台首位 中原大學林康平出任IFMBE理事長

    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康平於今年10月接任「國際生物醫學工程聯盟」(IFMBE)理事長,成為台灣首位擔任此職務的學者。林康平在就職演說中引用《禮記・大學》名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與在場嘉賓共勉,強調教育的本質及公共參與的重要,並期許擴大台灣在國際生醫工程領域的影響力。

  • 有庠科技獎揭曉!5大領域頂尖科學家齊獲肯定

    有庠科技獎揭曉!5大領域頂尖科學家齊獲肯定

    遠東集團與徐有庠紀念基金會今(13)日舉辦「第23屆有庠科技獎頒獎典禮」,本次獲獎者共計5位,範圍涵蓋奈米科技、資通科技、光電科技、生技醫藥、綠色科技,基金會副總經理楊雅森指出,基金會秉持向上獎勵頂尖科研、向下扎根科學教育精神,至今頒發522個獎項、2.2億元獎金,盼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台灣頂尖科學家的努力與貢獻,激發年輕世代投身科研。

  • 碳封存會洩漏、誘發地震?學者建議落實溝通、監測

    碳封存會洩漏、誘發地震?學者建議落實溝通、監測

    配合台灣2035年累計封存600萬噸二氧化碳的目標,環境部將在今年11月預告相關管理辦法,擬定封存核准許可申請、封井後需監測至少20年的相關規範。學者指出,民眾常擔憂造成洩漏、誘發地震,未來政府除了要邀請公眾、地方政府參與碳封存相關工作,也應在周邊進行微震監測,一旦有地震疑慮,就需停止灌注、採取應變措施,消彌疑慮。

  • 花蓮堰塞湖奪命悲劇!中央、地方資源對接斷鏈 未來怎避免?

    花蓮堰塞湖奪命悲劇!中央、地方資源對接斷鏈 未來怎避免?

    花蓮堰塞湖潰壩,奪走18命,更沖出中央、地方政府災防橫向溝通、垂直整合的漏洞。捲起袖子救災之餘,更要回頭檢視防災演練、法規制度破口,下一次,不能再讓悲劇重演。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