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市立博物館的搜尋結果,共76筆
成為工藝大師,需要日積月累投入與修練,傳承與沿襲更是重要課題,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從2011年開辦推廣傳習課程,2013年正式命名為「向大師學習」迄今,累計已有上千名學員報名,中秋連假首日開展的「修練之路─成為工藝大師的101種方式」特展,展出6項工種、8位大師與50位學員們的精湛作品。
台南市立博物館10月1日起更名為台南市歷史館,「南市博」調整為行政組織,整合新納入南瀛天文館、兒童科學館及原有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館、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等館舍,未來串聯天文、考古、歷史等跨館聯展,深化館舍特色,但兒科館將退場轉型,讓不少人唏噓,時代的眼淚再+1。
台南市兒童科學館啟用至今已47年,一直是家長帶孩子出遊的選擇之一,不料館方昨(18日)突宣布,10月1日起終止營運,不再對外開放,並說明因應組織整併,北區兒童科學館將進行空間改善與再利用規劃。消息曝光後,一票家長錯愕不已。
嘉義市文化局與阮劇團聯手推出的母語生活節 「321喝(huah)聲:講予未來聽」文化推廣計畫,9月正式啟動,「喝聲」大聲邀民眾參與,系列活動多達72場次,阮劇團將騎著三輪車,深入嘉義市各公園、文化館舍、校園及街頭,讓母語故事遍布嘉義各個角落。
2025年ANIH國際見學工作坊活動在嘉義舉辦4天,實地參訪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有印尼、泰國、緬甸、印度、希臘及菲律賓等國的青年研究者,與國內政府部門及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交流對話,11日將在嘉義市立博物館發表成果。
2025年ANIH國際見學工作坊活動在嘉義舉辦4天,實地參訪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有印尼、泰國、緬甸、印度、希臘及菲律賓等國的青年研究者,與國內政府部門及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交流對話,11日在嘉義市立博物館發表成果。
「哇,好可愛喔!」近日有民眾夜間在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散步時,驚喜遇見珍貴稀有穿山甲,只見體型圓滾、步伐緩慢卻靈巧的這隻小生物,悠哉逛大街,完全沒發現有人在側錄牠,影片上傳網路引來驚呼連連「好酷!」「好可愛!」也有網友關切發聲「千萬別被野狗盯上!」
本周五就是七夕情人節,有別於情侶拜月老求良緣,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反其道而行,推出淨水「送孽緣」,結合南瀛天文館送情書到外太空,還有左鎮化石園區解開心鎖留影,從「外太空到地表」一系列主題活動,邀請大家來台南體驗博物館結合創意行銷的多元面貌。
嘉義市今年慶祝諸羅建城321周年,12月12日至12月28日將舉辦「320+1 嘉義市城市博覽會」,市府文化局推出「嘉義城隍文化微型特展工作坊」、「木生活提案共作工作坊」等嘉義生活感系列協作活動,報名開跑。
嘉義市建城321年,今年12月12日至12月28日將舉辦「320+1 嘉義市城市博覽會」,市府文化局以諸羅建城321周年為主題,推出嘉人限定的嘉義生活感系列協作活動,包括限定高中生的「嘉義城隍文化微型特展工作坊」、木生活提案共作工作坊等,報名開跑。
丹娜絲風災重創台南,不只上萬戶民宅受損慘重,文化資產也難逃一劫,總計56處古蹟、歷史建築受損,修復金額預估約8000萬元。鑒於災害搶救向來聚焦硬體,但此次不少「軟體」文化也受損,台南市立博物館團隊啟動盤點紀錄,希望從此次風災建立一套兼顧軟硬體文化的搶救機制,並向中央尋求奧援。
在萬眾期待下,《印象派150周年光影藝術展》今(11)日在中友百貨B棟13樓展演中心正式開展,為中台灣藝文界注入嶄新能量!開展前夕,主辦單位翡冷翠文創特別舉辦盛大的開幕儀式,現場嘉賓雲集、熱鬧非凡,氣氛猶如盛典。
暑假想好去哪了嗎?台南市立博物館整合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與南瀛天文館3大場館,依據不同主題設計7條「博物館之旅」一日遊,不管是喜愛水道攀樹、採蜂、DIY盆栽,或前進化石館體驗化石清修、在天文館欣賞星空奧祕等,飛天遁地、手腦並用超有趣!
今年嘉義市建城321年,市政府文化局20日舉辦《大工藝嘉-嘉義市工藝展》,展出交趾陶、木雕、剪黏、石雕、藤編、粧佛與毫芒雕刻等作品,市長黃敏惠頒發首屆「嘉藝獎」表彰8位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工藝保存者,展現嘉義的軟實力。
「大人才做選擇,小孩子全都要!」為迎接今年盛夏出遊潮,臺南市文化局推出2025臺南夏日藝文行旅提案,即日起活動懶人包可於官網下載,提供民眾七大活動主題,邀請親子同來臺南享受限定多元活動,不論是到博物館、古蹟、圖書館,都能享受到藝文與科學知識的洗禮,搭配穿街走巷的美食與文史導讀,要讓大人小孩共度回憶滿滿的夏日行旅。
台南市擁有全台密度最高共56家公私立博物館,18日逢國際博物館日,21家博物館在中西區小西門廣場聚集設攤展示館藏特色,響應「2025台南博物館節」開幕。今年將參與紀念活動的17家博物館分為4條路線,提供民眾闖關拿獎品。台南市長黃偉哲標榜台南就是1座大型城市博物館。
淡水古蹟博物館今年首度納入交通部觀光署統計,1至3月累計參訪人次更達有80萬4729人次,奪下新北市博物館類型景點參訪冠軍,顯示整合10座古蹟後的「淡古」已成為北台灣文化觀光新地標。地方議員呼籲,博物館在展演策畫上需深化內涵,避免過度商業化,真正讓古蹟空間發揮其歷史與文化價值。
因應嘉義市鐵路高架化,阿里山林業村鄰近鐵道旁的綠地,在鐵路高架化後將全面開放,因應城市發展,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將透過整地工法,把林業村形塑成自然帶狀草丘,以森林之歌為起點,向東北方延伸成一條綠帶,成都市綠島,今(12日)林業署嘉義分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與嘉義市政府共同舉辦植樹活動,眾人象徵性種下台灣原生樹種,期待在「適地適木」原則下,打造出一片都市森林。
嘉義市雲霄厝「剖香腳」百年傳統技藝,7日在嘉義市立博物館重現,這項技藝的唯一傳承者逾60年經驗的邱錦雲老師,獲提報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現場再現絕技,由審查委員訪評;市長黃敏惠讚嘆這項精湛的工藝是嘉義市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