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康寧祥的搜尋結果,共12

  • 國戰會論壇》鄭麗文「女力大革命」的使命(王崑義)

    國戰會論壇》鄭麗文「女力大革命」的使命(王崑義)

    1980年代民進黨前身「黨外」時期,曾經掀起一次的「批康」運動,主要是以主張街頭路線的少壯派(新潮流系前身),批判康寧祥的議會路線,導致康寧祥曾因此落選過立委。如今,國民黨也該來一場「批康」運動,批判媒體大亨趙少康胡言亂語的「中共介選說」和選後的「親中說」,國民黨唯有如此,才能藉由「女力大革命」脫胎換骨。

  • 狂飆/一九八O的現象與探索──《暴雨將至》序(上)

    狂飆/一九八O的現象與探索──《暴雨將至》序(上)

     經過長長的四十年的時光隧道之後,我們回望,才想起隧道中,我們曾在幽暗中吶喊,眾聲喧嘩,回音盪漾。當我們走出那長長的隧道,眼睛迎向逆光的瞬間,世界忽然白茫茫一片。那是強光的盲目?還是失去方向的茫然?我們如何找回最初那一顆熱血之心?

  • 國防綠委的時代風格

    國防綠委的時代風格

     民進黨與軍方沒有特別淵源,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以前是冷衙門,加諸專業的門檻很高不好表現,也不容易在媒體曝光,成為綠委最不想分配到的委員會。直到近年兩岸軍事情勢嚴峻,被打入冷宮的國防委員會才受到矚目。

  • 影》王世堅最新喊不退黨 副市長畫「孤單的恰吉」送暖

    影》王世堅最新喊不退黨 副市長畫「孤單的恰吉」送暖

    大罷免失利,藍營士氣大振,民進黨內開始究責。其中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昨(30日)接受媒體聯訪時呼籲,應該請罷團撤回罷免案,但此番言論引發黨內人士不滿。對此,王今(31日)上午回應,「我不以為意,我做我該做的事,畢竟自己在民進黨太久了,比他們都久,就看得比較深、看得比較遠,他們還年輕,有他們的看法」、「不會啦!我怎麼會退黨,我怎麼可能退黨」。

  • 社運未死 只是沉淪

    社運未死 只是沉淪

     過去黨外運動有「雞兔同籠」路線之爭,即議會選舉路線與社會運動孰優,表面上是年輕寫手鬥爭康寧祥,或可解釋為體制內外的戰略爭辯。民進黨成立後,張俊宏以「地方包圍中央」力主參與地方選舉,許進良更以「選舉總路線」迎戰國會全面改選;等到彭明敏投入首次總統直選,輕舟已過萬重山,避談「進入體制反體制」,《台灣前途決議文》為陳水扁問鼎九五鋪路。

  • 施正鋒專欄》社運未死 只是沉淪

    施正鋒專欄》社運未死 只是沉淪

     過去黨外運動有「雞兔同籠」路線之爭,即議會選舉路線與社會運動孰優,表面上是年輕寫手鬥爭康寧祥,或可解釋為體制內外的戰略爭辯。民進黨成立後,張俊宏以「地方包圍中央」力主參與地方選舉,許進良更以「選舉總路線」迎戰國會全面改選;等到彭明敏投入首次總統直選,輕舟已過萬重山,避談「進入體制反體制」,《台灣前途決議文》為陳水扁問鼎九五鋪路。

  • 誰壟斷了黨外

    誰壟斷了黨外

     黨外人士是指戰後反對國民黨威權統治者,譬如台灣省議會的「五龍一鳳」,當中郭雨新與李萬居是青年黨員,吳三連與許世賢曾加入民社黨,李源棧參與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而郭國基則是徹頭徹尾無黨無派。1969年首度立委增額補選,彰化街頭傳來日本〈軍艦行進曲〉,就知道是郭國基的戰車;他北上就職疾言,「沒有反對黨,說是民主政治,是欺世盜名」,隨即辭世。

  • 施正鋒專欄》誰壟斷了黨外

    施正鋒專欄》誰壟斷了黨外

     黨外人士是指戰後反對國民黨威權統治者,譬如台灣省議會的「五龍一鳳」,當中郭雨新與李萬居是青年黨員,吳三連與許世賢曾加入民社黨,李源棧參與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而郭國基則是徹頭徹尾無黨無派。1969年首度立委增額補選,彰化街頭傳來日本〈軍艦行進曲〉,就知道是郭國基的戰車;他北上就職疾言,「沒有反對黨,說是民主政治,是欺世盜名」,隨即辭世。

  • 賴清德:中華民國台灣前途 2300萬人決定

    賴清德:中華民國台灣前途 2300萬人決定

     民進黨23日舉辦「創黨暨建黨先進聯誼餐會」,「十八人建黨工作小組」有5人到場,擔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全程以台語致詞,強調他身負三大使命,分別是「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與民主陣營共同阻擋獨裁者輕舉妄動」、「發展經濟並照顧弱勢」。

  • 游盈隆點出大法官問題  只談權力分立、忽略制衡  過度防禦、易生反感

    游盈隆點出大法官問題 只談權力分立、忽略制衡 過度防禦、易生反感

    對於國會改革法案,憲法法庭19日作出113 年憲暫裁字第 1 號裁定,裁定立法院聽取總統國情報告、聽取報告與質詢、人事同意權之行使、調查權之行使、聽證會之舉行、刑法第 141 條之 1 藐視國會罪等相關規定,暫停適用。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大法官太凸顯權力分立,很少提到制衡重要性,「過度防禦、不夠大器」,台灣民智已開,很容易對大官產生反感。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