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康醫師的搜尋結果,共34筆
心血管疾病年奪走6萬條國人性命,其中「高血壓」堪稱頭號推手,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已被證實為引發高血壓的重大獨立危險因子,顯示OSA不只影響精神與公共安全,更嚴重威脅健康。醫師提醒,美國心臟協會(AHA)也已於2022年將「良好睡眠」納入心血管健康八大要素,凸顯睡眠與心血管健康的密切關聯。
長期睡不好,不只精神差,還會影響健康。醫師劉博仁分享案例指出,一位乳癌患者在化療期間飽受失眠與半夜醒來困擾,不只白天精神差,更影響到免疫與修復,在經過「早光30、夜暗90、進食固定時間」調整,兩周內夜間醒來從3次降到1次,白天也不用再靠咖啡提神。
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影響健康。醫師劉博仁指出,一位愛吃重口味食物的患者被檢查出有輕微高血壓,靠著嚴格落實飲食、運動與心態管理,幾周後回來追蹤,血壓已恢復到正常範圍,不需要吃藥了。
不少人習慣用漱口水清潔口腔,但方法用錯,不僅沒效果,還會傷害口腔健康。醫師康智為提醒,漱口水別過度使用,否則可能破壞菌叢、導致黴菌感染,挑選時要注意,含酒精漱口水別長期使用,此外,使用時間應在刷牙後,也千萬別覺得可以取代刷牙。
暑假過後,湧現一批青少年前來身心科就診,有些青少年暑假期間乏人管理,像脫韁野馬般失序,不只頂撞父母,甚至以生命威脅。許多家長認為「等他長大就好了」!但有研究顯示,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如果沒有妥善處理,會像影子一樣,跟著孩子一輩子。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不僅汙染環境,也影響人體健康。醫師蔡明劼分享研究指出,塑膠微粒不只存在於腎臟與肝臟,甚至還累積在大腦組織中,也就是這個研究,徹底改變了他幾乎天天嚼食口香糖的習慣,直接戒掉。
血糖控制好,不只能預防糖尿病,還有助於減重與代謝健康。醫師魏士航指出,餐後若能搭配3個簡單動作,就能有效避免血糖飆升,包括散步、騎腳踏車、做家務,這些動作不僅簡單,還容易執行。此外,醫師鄭泓志也指出,晚飯後散步或做點簡單家務,能減少胃癌發生機率。
久坐不利人體健康,醫師李思賢指出,久坐會增加罹患疾病風險,像是心臟病、糖尿病甚至是癌症,也會導致下肢肌肉量流失,這對於想要長壽的人來說,是最不願意發生的事。久坐對身體的傷害,甚至還不一定能靠其他時間的運動彌補回來。
南部某醫學中心主任阿峰(化名)與妻子小若(化名)結婚逾20年,看似琴瑟和鳴,私下卻偷偷與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小花(化名)出軌,兩人常用電子郵件傳情,「不可以天天做愛啦,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忙」、「我們這輩子,大概只能是情人」等,令意外發現的小若越看越氣,向小花提告並求償200萬元。經高雄地方法院審理,判小花應給付小若30萬元。
醫護離職潮引發全民關注。一名急診醫師近日回顧4年前的臉書貼文,尚未上任台北101董事長的賈永婕,熱血募集防疫物資送往前線,讓醫護相當感動,如今一起抗疫的同事卻已經離職至少10人,讓他感嘆醫護士氣被政府漠視、壅塞急診給打垮。對此,賈永婕也公開喊話中央政府,「希望中央能正視醫護人力短缺的問題,從根本改善制度,提高待遇,讓更多人願意加入、留下來,繼續守護我們的健康」。
乾眼症一直好不了,當心是身處的環境讓悄悄傷了眼睛健康。醫師粘靖旻指出,長時間電子螢幕環境、空調環境與低濕度場所、污染與過敏原密集環境、風吹日曬的戶外環境,都是讓乾眼症變得嚴重的環境,就連噴香水也要留意。
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醫師吳易澄指出,規律的運動能改善腸道菌相、調節免疫反應,降低癌症風險與提升存活率,不一定要激烈,規律的快走、游泳、騎腳踏車都是好的開始,中等強度規律運動有助減少腸漏症發生,還能加快腸道蠕動,縮短致癌物接觸時間。但要注意,過度訓練反而會引發腸道壓力、菌相變差,甚至增加腸漏症風險。
下背疼痛別輕忽,可能是腫瘤正在侵蝕你的健康。醫師王思恒指出,一名60多歲的男病患下背劇烈疼痛,體重不斷往下掉,就醫後發現是攝護腺癌轉移到脊椎,疼痛正是因為脊椎已被腫瘤吃進去。提醒若下背痛伴隨體重減輕、尿不出來、下肢無力等3症狀,要盡早就醫。
健康的腸道,能預防心臟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還能保持大腦健康,醫師黃郁純指出,每日所吃的食物,會直接影響腸道菌相的組成,除了大眾所知的優格、奇異果,其實還有4種隱藏食物也是腸道的愛,包括起司、百香果、黑巧克力,以及許多主婦烹飪會用到的豆豉罐頭,都能維持好的腸道菌相。
炸雞、奶油醬好美味,但吃久會摧毀腸道健康。醫師黃軒表示,長期攝取過多油脂會讓菌群失調、黏膜屏障受損,導致腸漏,進而引發慢性發炎並提高大腸癌風險。不過 「太油」也不全然都是壞事,人體也需要健康脂肪,真正的元凶是壞油,它才是真正的腸道殺手。
肥胖會造成多種疾病,損害身體健康,醫師陳潔雯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痛風、中風、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不只會出現在重度肥胖者身上,即使只是輕微超重BMI >25,這些疾病的發生率也明顯高於正常體重者。如果常出現凌晨3點醒來、吃完容易昏昏欲睡等4症狀,可能代表已經處在代謝失衡前期。
不少人愛吃麥當勞這類速食店快餐,吃進大量卡路里、鈉、飽和脂肪,膳食纖維、抗氧化劑等必需營養素往往攝取不足。美國《紐約郵報》19日訪問一名腫瘤科醫師,她提供了6大速食店品牌的「最佳」與「最差」餐飲選項,讓大眾閃避健康風險也能填飽肚子,其中2家在台灣均有門市。
隨著社會觀念越來越開放,現在許多人都會在身上刺青,除了單純的表達自我以外,也用此紀念一些重要的時刻。家醫科醫師陳柏臣分享,根據2024年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一份哈佛大學研究指出,刺青者發生惡性淋巴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1%,且跟刺青面積大小無關,不管刺青圖案大或小都一樣,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
國內麻疹疫情升溫,隨著醫院群聚事件擴大,引發醫護人員警戒、民眾也憂心。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傳染力很強的麻疹有1副作用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免疫失憶」,這會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免疫抵抗力消除掉,並於康復後的數年內,悄悄地削弱健康。
吃對食物能為健康加分。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特別推薦小番茄豆腐湯,對於提升免疫系統有正面影響。其中他提到,小番茄富含茄紅素,有助於降低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害,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風險;而豆腐可提供植物性蛋白質、鈣質等,能幫助肌肉修復及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