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性服務業的搜尋結果,共36筆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衛福部擬下修「獎金」的起徵門檻,從薪水的4倍,改為最低工資的4倍。若以明年最低工資2萬9500元為例,未來年領逾11萬8000元就得繳。
雖然各界無不關注人事問題,但中共強調此次四中全會聚焦「十五五」。事實上,2023年底中共即啟動了「十五五」的研究,今年9月政治局會議已提出「十五五」規劃建議;此次的四中全會只是審議政治局會議的報告,「十五五」規劃建議定稿依慣例10月底才發布;更詳細的「十五五」規劃內容,則到明年3月才會公布。然而,分析既有資料,已可確知「十五五」時期大陸經濟政策思維,將緊扣「轉型重於增速、安全重於發展」兩大原則。
大陸工信部、人社部、商務部等7部門日前印發《深入推動服務型製造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8年)》,提出到2028年的發展目標,包括完成20項服務型製造標準制定,培育打造100家服務型製造龍頭企業、50個領軍品牌,建設100個創新發展高地。
大陸工信部等七部門提出,到2028年,打造服務型製造升級版。
據《澎湃新聞》報導,近日,湖南郴州市委編辦發文介紹,全市開發區管理機構由15個精簡到11個,精簡了27%,全市開發區管委會內設機構由80個精簡到41個,精簡了49%。郴州還著力解決開發區人浮於事、「官多兵少」問題,編制數由815名精簡到680名,減少處級領導職數3名、科級領導職數45名。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8月26日表示,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和大陸產業結構調整,必須把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提升服務出口的國際競爭力,推動服務出口做大做強。
國發基金資產總額近新台幣2兆1千億元,為我國推動產業投資的主要平台,肩負改善產業結構。其目的事業主管機構國發會為加速投資,賴政府創新採取「百億主題式投資」模式,資金挹注機制專業領域,尤其是數位、淨零轉型、人工智慧等,透過各部會運用主管機關資源與產業網絡,搭配創投專業管理公司及策略投資人機制,以政府出資與民間資金共同投資模式,創造高附加價值產業鏈與就業機會。
近十年以來,AI是蔡英文、賴清德政府所欽點的下一代護國神山產業,而所依賴的是台積電雄霸全球的實力延伸。但如今面對川普強勢的關稅政策,台灣AI產業的未來在哪裡?複製矽谷模式,為龍頭企業硬體代工仍舊是台灣的主旋律嗎?
近十年以來,AI是蔡英文、賴清德政府所欽點的下一代護國神山產業,而所依賴的是台積電雄霸全球的實力延伸。但如今面對川普強勢的關稅政策,台灣AI產業的未來在哪裡?複製矽谷模式,為龍頭企業硬體代工仍舊是台灣的主旋律嗎?
中共中央城市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牢牢兜住民生底線。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築,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
第一屆「一帶一路」華僑華人合作發展大會17日在重慶舉行開幕式,來自110多個國家地區約500多名華僑華人代表與會,此次大會共促成66個項目簽約、簽約金額約437億元人民幣,並就重點省市簽約與合作項目16個,重慶市內重點項目50個。開幕式上也正式啟動「一帶一路」華商組織協作網路,將整合全球華商資源,促進經貿、文化、科技等多領域交流。
新華社15日報導,中共中央城市工作會議14至15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發表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會議。李強作總結講話。會議部署著力優化現代化、創新、宜居、綠色低碳、韌性、文明、智慧等7方面城市體系工作重點任務。
2025年的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再度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推上了神壇的頂端,黃仁勳跟科技大佬的互動、宣佈大手筆的在北士科投資研發中心、在壯世運手持聖火的場景,都成了媒體追逐的焦點。黃仁勳及台灣智慧產業相互拉抬,卻不經意的暴露了台灣產業發展的關鍵迷失:一人武林及荷蘭病。 從護國神山半導體,到全民瘋AI,標準化、規格化、模組化產業發展的模式貫穿整個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歷程,也就是俗稱的荷蘭病。這些是美式產業運作及錢德勒寡占型經濟下的產物:以規模、技術、組織治理雄霸天下,以供應面消費主義(Consumerism )推廣單一規格的產品,如通用人工智慧AGI(除非奇點斷層或系統崩潰/重組)、輝達CUDA平臺及Blackwell 晶片系統。但這種標準化商業模式是典型美式發展模式,不但違反熱力學系統熵的原理,更不符合產業生態學體系共生(Symbiosis)、穩態進化(Homeostasis)、系統熵減的條件。 台灣歷經十年獨尊AI的發展,雖強調供應鏈上「點」的小確幸創新及碎片化突破,但卻忽視系統性生態系統的建構,產業發展乏善可陳,偏執的產業策略是其主因,而凡事「戀屍矽谷」更是尾大不掉的夢魘。是故,媒體人楊方儒警告「台灣如何避免AI殖民」,而本人也曾為文質疑「台灣發展智慧產業 只能蹭「仁來瘋」?」,但從今年COMPUTEX中,輝達的盛況如昔,「智慧殖民地」已儼然成形。
美中關稅談判成為全球焦點,為因應美中貿易戰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大陸不但加快推動製造業的升級,希望減少對美依賴以避免被「卡脖子」;更重要的是,透過擴大服務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希望藉此創造經濟新動能。
雲云科技52歲曾姓董座疑因理念不合,竟持刀殺害51歲梁姓技術長。這起慘案震驚社會,公司背景也曝光。
澎湃新聞19 日報導,長江三角洲區域內41個直轄市、設區市2024年「經濟年報」日前出齊,其中37市GDP增速超過大陸全國的5.0%或持平,江蘇淮安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1%,增速領跑長三角設區市,在大陸城市百強中僅次於「稀土之都」包頭(8.1%)。
大陸黑龍江省統計局23日發佈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數據顯示,全年黑龍江省GDP為1.64769兆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03.3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4147.3億元,下降0.2%;第三產業9126.2億元,增長4.7%。
自去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全方位擴大內需」列為2025年九大經濟任務之首後,「擴內需」確然已為大陸今年施政主軸。然而,今年的次要任務「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將造成的全球產業的深遠影響,更是值得高度關注。
2024年12月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提為2025年九大經濟任務之首後,確定 2025年大陸將加大加速「內循環」的範圍及力道。長期來看,此舉不但將改變大陸經濟發展的內涵,更將引發全球經貿格局的鉅變。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2日邀請專家學者盤點2024年經濟熱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以〈通過全要素生產率理解新質生產力〉為題表示,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從2023年在地方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以來,圍繞新質生產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科學指南。一年多來,新質生產力一詞已深入人心,成為實至名歸的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