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持有部位的搜尋結果,共94筆
「股神」巴菲特旗下多元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在第三季財報中披露前五大持股,以及創下歷史新高的現金水位。
近期,國際貿易環境持續緊張。繼中國政府宣布對稀土、鋰電池及反無人機技術等一系列產品和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後,美國政府表明將採取反制措施,包括可能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使得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些外部政策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雜音下,諸多深入數據與結構性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加速轉向「高品質成長」模式,其展現的出口韌性與內在穩定性,遠超出市場預期,進一步提振了全球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國際金價近來漲翻天,昔日有「債券天王」之稱的傳奇債券投資人葛洛斯(Bill Gross)認為,黃金目前已經成為「動能/迷因(meme)資產」,他還建議潛在投資人若要進場買進該貴金屬,最好先等待一段時間。
全球資本市場面對通膨與地緣不確定性升高,ETF產品作為靈活配置工具的吸引力再度躍升。根據Brown Brothers Harriman(BBH)發布的「2025 Global ETF Investor Survey」報告顯示,高達95%受訪專業投資人表示未來12個月將加碼ETF配置,創歷年調查新高。
受到聯準會進一步降息的預期,以及政治不確定性的推動,金價在周四持穩,徘徊在週三創下的歷史高水準附近。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各國為了降低對美元過度依賴的風險,紛紛調整美債持有部位,其中動作最積極的莫過於大陸,原持有逾一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如今已降至7307億美元,這幾年減持高達5842億美元(折合19.29兆新台幣),從過去的最大持有國退居第三。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大陸拋售的美債,其實流向了英國。
MSCI今(4)日宣布,推出私募信貸因子模型(Private Credit Factor Model)。主要是用以協助投資者應對私募信貸透明度不足的挑戰,以期更有效評估該資產類別在整體投資組合中的長期風險。
川普家族的加密貨幣事業「世界自由財務」(World Liberty Financial)推出WLFI代幣,1日以每枚價格20美分上市後曾飆漲1倍至約40美分。儘管後來急速拉回,但川普家族帳面獲利卻高達約50億美元。
代幣化技術有助於讓投資變得更為普及,相關技術在亞洲地區的發展尤為迅速,長久而言這將有助於促進亞洲的惠普金融發展、促進股票和債券市場交易活動,並帶動跨境投資。
日本銀行(央行,BOJ)5日公布6月會議紀錄顯示,部分日銀官員認為,美日達成貿易協議緩解關稅摩擦,形同清除升息障礙,日銀將有恢復升息的空間。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鑑於國內通膨壓力高,罕見敦促日銀盡快升息。
債市近期出現資金回流,如群益優選非投等債(00953B)今年來受益人數大增2.68萬人,規模更增逾193億元;惟今年來受制於美國通膨仍高、聯準會(Fed)9月降息預期遞延、川普關稅變數衝擊市場信心,導致債券吸引力急遽下降。今年截至24日止,整體債券ETF資金淨流出逾3,200億元,總規模下滑至2.69兆元,股價仍陷重挫泥淖、近190萬名債蛙深陷套牢苦海。
美國川普總統發起的關稅談判進入尾聲,最終稅率多少固然受到關注,但透過關稅處理的仍為表面的現象,即使談出一個可接受的結果,或比起競爭對手為低的稅率,一是這幾個月來的觀察不難發現,美方政策隨時可視情況再調整,二來發動此一作法背後的原因,是美國要改變不符合其利益的跨國經貿往來模式,因此以關稅為突破口,掀起全球經貿秩序的重組,台灣產業對此變化的對策為何,值得深思。
在告別地緣政治利空干擾後,從技術面分析,臺灣期貨交易所推出的四大美股指數期貨盤勢呈現高檔震盪,包括標普500指數期貨及那斯達克100期貨皆創下歷史新高後出現回檔,而道瓊指數期貨及費半指數期貨也同步創下7月新高後回檔,短多遇壓然中長期偏多有利格局不變,操作期貨持有部位仍應注重風險並嚴守操作紀律,適時停損停利。
義大利的裕信銀行(UniCredit)增加了對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的持股比例,來到20%,使得該義大利銀行擁有更大的股份,增加了收購德國商銀的有利條件。
華爾街對沖基金Tudor Investment的創辦人瓊斯(Paul Tudor Jones)周三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隨著殖利率曲線變得陡峭,一年之內美元匯率可能貶值10%。他認為,美國陷入了「債務陷阱」,政策官員可能將實際利率維持在低位,以減輕債務負擔。
台股創高與破底僅在一年之內交錯出現,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也成為年輕股民的最佳修煉場,觀察投資人開戶數與ETF受益人數變化,4月破底期間仍再刷新高。法人表示,建議在初期資本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投資人可以利用具備高成長特色的ETF來累積資本,而隨著資產規模大幅上升,需提升對資產組合波動度的重視。
威力暘-創(6988)董事長劉一郎指出,公司積極切入日系供應鏈、與日廠合作擴大中國大陸市場、台灣汽車零件國產化商機、布局AM市場等四大成長策略,透過新產品、新客戶挹注未來成長動能,預期這些新客戶及產品2026年開始發酵邁入成長期,2027年單月營收拚1億元以上,也預計在2026年送件轉上市一般板。
三大境外金融中心今年首季賺逾8億美元,但全靠銀行OBU在撐。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前三月,銀行、證券和保險等三大境外金融中心稅前盈餘為8.04億美元(約新台幣267億元)、年增94%,以銀行業獲利最佳,首季賺7.9億美元、年增率92%,占了境外金融中心獲利的98%,OIU首季只賺0.05億美元、年減44%,3月單月保費收入還呈現負的,OSU首季則是小賺0.09億美元,與去年相較由虧轉盈。
M31(6643)今日舉辦法人說明會,第一季每股盈餘0.47元,展望第二季,雖部分大型專案進度仍有不確定性,但晶圓廠對IP需求優於預期,預期上半年營運將延續成長力道。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影響,今年以來股、債、匯市極為動盪,黃金避險角色突顯,金價一路創高曾觸及每盎司3500美元的天價。年初以來金價已漲三成,且已衝破多家機構法人預估的目標價,形成法人目標價調整追不上金價的罕見情況。即便金價在過高後拉回,目前國內外情勢而言,黃金短線即便回檔,多頭仍未見敗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