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改善小組的搜尋結果,共42

  • 兌現交通暢行願景 竹市府公布交通改善施政成果

    兌現交通暢行願景 竹市府公布交通改善施政成果

    新竹市地狹人稠,交通是施政難題與重點,代理市長邱臣遠10日主持交通改善施政成果記者會,由交通處、工務處報告交通改善與道路建設進展,包含爭取中央補助改善行人環境、瓶頸路口、道路安全、智慧交控等,同時優化大眾運輸服務,推動停車管理智慧化等措施,逐步實現交通暢行願景。

  • 竹市3路口 8月1日起機車直接左轉

    竹市3路口 8月1日起機車直接左轉

     新竹市政府逐步檢討市區道路雙向各2車道的路口取消機車二段式左轉措施,繼林森路、西大路、光復路二段、東光路口取消二段式左轉規定之後,市府5日再宣布自8月1日起,包括中央路與自由路口等3處路口開放機車直接左轉,並拆除二段式左轉牌面。

  • 落實分散車流 竹市3路口8/1起開放機車直接左轉

    落實分散車流 竹市3路口8/1起開放機車直接左轉

    新竹市政府逐步檢討市區道路雙向各2車道的路口取消機車二段式左轉措施,為疏緩待轉空間不足並分散車流,市府5日宣布8月1日起中央路與民生路口、中央路與自由路口、西大路與經國路二段路口(僅西大路方向)等3處路口開放機車直接左轉,並拆除二段式左轉牌面,同時保留機車待轉區,供機車駕駛人選擇使用。

  • 解迴轉道亂象 慈雲路改善動工

    解迴轉道亂象 慈雲路改善動工

     新竹市慈雲路是進出竹科的重要路廊之一,慈雲路與埔頂二路口車流量大,加上周邊大樓林立,導致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市府投入2634萬元,優先改善龍山西路至光復路口,除增設1條車道外,也將規畫人車分流設計,盼解決迴轉道的人車衝突,6日動工,預計2026年上半年完工。

  • 竹市慈雲路工程展開 增設1車道 解決迴轉道交通瓶頸

    竹市慈雲路工程展開 增設1車道 解決迴轉道交通瓶頸

    新竹市慈雲路是進出竹科的重要路廊之一,但路口車流量大,加上周邊社區大樓林立,導致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市府研擬沿線6處路口分段改善,其中,龍山西路至光復路段的改善工程,6日正式開工,將增設1條平面車道,盼改善慈雲陸橋下迴轉道人車衝突問題,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

  • 台東 志航基地噪音補償 新制2027上路

    台東 志航基地噪音補償 新制2027上路

     空軍台東志航基地噪音補償制度不如民航機場,無法反映實際需求,居民訴求改革,立委黃仁去年促成軍民座談,國防部則於今年正式啟動修法,並於7日在富岡里舉行說明會,修法內容涵蓋補償金額調整、資格放寬與防制區重畫等,新制預計2027年上路。

  • 台東志航基地噪音補償不符需求 補償金新制擬2027年上路

    台東志航基地噪音補償不符需求 補償金新制擬2027年上路

    空軍台東志航基地噪音補償制度未符實際需求,居民長年訴求改革。國民黨立委黃仁去年促成軍民座談,並於立法院會通過主決議。今(7)日於富岡里辦理說明會,國防部表示,已於今年元旦啟動修法,內容包括補償金額調整、資格放寬及防制區重劃等,補償金新制預計2027年上路。

  • 竹市28處設車格 騎樓可停機車

    竹市28處設車格 騎樓可停機車

     新竹市過去禁止騎樓停車,但市府屢接獲市民及民意代表反映,因市區部分道路寬度不足,機慢車停車空間有限,希望能開放騎樓停機慢車,經市府交通改善小組決議,於去年11月起開放申請,即日起全市包括東大路2段、牛埔路旁大樓等28處畫有停車格的騎樓均可停車。

  • 新竹開放騎樓停車 28處符合標準路段已畫設停車格

    新竹開放騎樓停車 28處符合標準路段已畫設停車格

    新竹市過去禁止騎樓停車,但市府屢接獲市民及民意代表反映,因市區部分道路寬度不足,機慢車停車空間有限,希望能開放騎樓停車,經市府交通改善小組決議,於去年11月起開放申請騎樓停車,即起全市包括東大路2段、牛埔路旁大樓等28處畫有停車格的騎樓均可停車。

  • 竹市新增78處智慧公車站牌

    竹市新增78處智慧公車站牌

     傳統公車站牌過高,導致民眾不易辨識資訊,新竹市政府去年於東門市場啟用首座智慧公車站牌,將站牌高度降至150公分,友善長輩及行動不便族群。市府考量班次密集、人潮等,陸續於78處站點建置獨立式、附掛式2種智慧公車站牌,13日啟用,後續將由東區、北區向香山區逐步擴建。

  • 降低高度、採太陽能系統 新竹市78處智慧站牌正式啟用

    降低高度、採太陽能系統 新竹市78處智慧站牌正式啟用

    過去公車站牌普遍太高,導致民眾不易辨識資訊,新竹市政府去年於東門市場啟用首座智慧公車站牌,將站牌高度降至150公分,友善長輩及行動不便族群。市府考量班次、人潮等,陸續於78處建置獨立式、附掛式2種智慧站牌,13日正式啟用,後續由東區、北區向香山區逐步擴建。

  • 新竹棒球場覆土回填關鍵影像消失 市府開支票拚2026春季開打

    新竹棒球場覆土回填關鍵影像消失 市府開支票拚2026春季開打

    新竹市立棒球場2月20日開挖覆土移除作業時發現有大批建築廢棄物,代理市長邱臣遠5日親自主持說明會,再次強調是在覆土區、此次廠商施工範圍內所挖出,但很遺憾最關鍵的縮時影像竟消失,將再深入了解,市府同時B1C 開出支票,力拚明年的3月完工並驗收,最快春季就可開打。

  • 天府路延平路路口改善方案出爐 增設庇護島縮短行穿線

    天府路延平路路口改善方案出爐 增設庇護島縮短行穿線

    新竹市政府積極改善市區交通環境,由於南寮天府路1段與延平路3段路口屬危險路口,交通安全亟待改善,代理市長邱臣遠3日特別與相關單位前往了解現況,要求跨局處全力爭取中央經費,推動天府路沿線路口安全改善工程。

  • 竹市南大路人行道改善工程3/5動工 打造安全步行環境

    竹市南大路人行道改善工程3/5動工 打造安全步行環境

    新竹市政府積極落實「交通暢行」的施政理念,持續改善市區步行環境,近期將著手改善南大路人行環境,由於南大路近日剛發生嚴重車禍意外,市府也加快改善工作,預計5日開工、最快5月完工,預計將把現有南大路650巷至706巷的標線型人行道升級為實體人行道,打造更安全的步行空間。

  • TCFA理事長陳翔玢:2025缺工、食材成本墊高與電價漲將是挑戰

    TCFA理事長陳翔玢:2025缺工、食材成本墊高與電價漲將是挑戰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TCFA)會員企業總產值高達三兆,14日進行聯誼團拜,TCFA理事長陳翔玢指出,農曆年後上班第一天就發現所有食材採購案都漲價,加上人力成本增加、電價上漲,2025年仍深具挑戰,協會未來將朝透過聯合共享,可望有利降低成本。

  • 易肇事路口改善 挨批成效差

    易肇事路口改善 挨批成效差

     為保障行人安全,台中市近年來積極改善各易肇事路口相關交通工程,但市議員陳俞融指出,市府2022年到2023年間共改善55處易肇事路口,其中有24處經改善後,交通事故發生件數不減反增,且增加幅度高達63%,質疑市府在評估工程設施改善時有不足,要求檢討並重新評估改善。

  • 台中改善24處路口反害事故數暴增 議員怒批 交通局回應了

    台中改善24處路口反害事故數暴增 議員怒批 交通局回應了

    為保障行人安全,台中市近年來積極改善各重要路口相關交通工程,但市議員陳俞融表示,市府2022年到2023年間共改善55處易肇事路口,其中有24處經改善設施後,交通事故發生件數不減反增,且增加幅度高達63%,她質疑市府在相關工程評估時有不足處,要求檢討改善。

  • 斷頭16年!竹市最富里旁慈祥路延伸埔頂路開通

    斷頭16年!竹市最富里旁慈祥路延伸埔頂路開通

    等了16年,斷頭路終於通了!新竹市繼今年2月2日提前將慈濟路、關新路延伸段通車後,市府再克服既有房屋拆除、新舊路面高低差銜接、既有管線遷移等施工困境,地方居民等了16年的慈祥路延伸至埔頂路段也於17日開通,讓居民出入不用再繞道。

  • 竹市東光路開放機車左轉光復路二段 11/4中午實施

    竹市東光路開放機車左轉光復路二段 11/4中午實施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與東光路口為市區往來竹科、清交大重要交通樞紐,上午尖峰時段車流量大,尤其機車待轉需求高,即使擴大待轉區仍溢流到對向車道,十分危險。市府經交通改善小組討論達共識,1日宣布自11月4日中午12點起,開放機車於東光路直接左轉進入光復路,盼解決長期以來壅塞的情況。

  • 竹市關新路機車退出人行道!市府遭批粗暴交差 忽略居民需求

    竹市關新路機車退出人行道!市府遭批粗暴交差 忽略居民需求

    新竹市東區關新路民眾常反應市區機車違規騎上人行道問題,即使取締也難有效嚇阻,新竹市政府日前宣布分階段整頓,逐步讓機車全面退出人行道,但民進黨新竹市議員鄭美娟認為,市府研議2年後,最終是把車通通趕下人行道,是用最粗暴簡單的方式來交差,應更細緻的考量與規畫。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