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救難艦的搜尋結果,共46筆
海軍噸位最大,構型最新的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艦」,日前出海訓練返港後,竟發現右螺旋槳車葉離奇「缺角」掉了一塊,研判可能是在航行中斷裂,目前 海軍正組成專案小組調查究竟是材質或是外力因素造成螺旋槳車葉斷裂。
海巡署委託中信造船打造的12艘600噸級安平級巡防救難艦,2日在高雄舉行第10艘600噸級巡防艦CG612「蘇澳艦」交船與第11艘CG613「蘭嶼艦」命名下水聯合典禮。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強調總統有交代,一定要讓造船業者有利潤。網友質疑:這算圖利嗎?「所以柯文哲是押身體健康的嗎?」
海巡署委託中信造船打造的12艘600噸級安平級巡防救難艦,2日在高雄舉行第10艘600噸級巡防艦CG612「蘇澳艦」交船與第11艘CG613「蘭嶼艦」命名下水聯合典禮;典禮上,中信造船表示目前所有承造艦艇進度都超前,將提早交付海巡使用,但希望未來標案能考慮物價波動,提高造價;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則再次感謝立院通過特別預算,讓海委會免於賒帳窘境,並強調賴清德總統承諾發展國防與產業經濟並重,一定要讓造船業者有利潤。
「國軍114年潛水醫學專長班」經過4週學科教授,並依部隊實務,維持體驗潛水、減壓操艙等術科實作後,昨日舉行結訓典禮,國軍左營總醫院院長杜少將親自為學員授予潛醫官、潛生官及潛生士榮譽徽章,並頒發結業證書,期許他們將專業知識及經驗帶回單位發揚,進而達成衛勤支援作戰目標,並在未來職涯上持續精進,為國軍在軍陣醫學發展,再創新猷。
台船(2208)短線漲多遭列注意股,12日早盤暫時偃兵息武,惟在回測五日線,見買盤明顯接手後,激勵股價由黑翻紅,終場上漲2.79%、收29.4元,創波段新高,成交量7.17萬張,外資轉賣為買,買超2,276張。周漲幅18.3%,KD指標因短線漲多有高檔鈍化跡象,不過若量價配合得宜,多頭續攻仍有勝算。
台船(2208)受惠無人船題材,近期股價迭創新高,因漲多籌碼浮動,10日早盤一度下跌,然多頭火種未滅,稍做整理即翻紅,隨著買盤進駐,不到9時30分攻上漲停價28.2元鎖死,終場漲停委買張數55,619張。近期KD指標有高檔鈍化跡象,若爆量長黑,須留意拉回壓力。
國艦國造、海軍擴大採購無人艇,激勵台船業績衝鋒。台船在手訂單待執行餘額增至1,350億元,主要是首季接獲海軍IDS海鯤艦後續兩艘大單,市場推估合約金額超過600億元,5月補認列營收。18日將登場的國防展,台船主打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搶單,開展新業務;明年將全力爭取海軍180億元千艘無人艇、潛艦救難艦一艘預算132億元等兩大標案。
國內最大造船廠台船董座換人,現任董事長黃正弘因家庭因素請辭獲准,可望由法人董事經濟部代表人、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主任陳政宏接任。據了解,台船本周將召開臨時董事會,完成行政程序。
造船三雄迎來國艦國造大單釋出高峰期,明年國防預算逼近兆元創高,到2030年將逐年增至GDP的5%,加上總統賴清德點名將籌措下一代巡防艦等武器裝備,市場傳出攻擊型無人艇逾千艘量產案將列入「防衛韌性特別預算」最快本周定案,造船業者預估,未來5~10年國艦國造、無人船至少有數千億元新單將釋出,台船、龍德造船、中信造船兵家必爭,營運進補。
8月1日適逢大陸八一建軍節,《央視》今(31)日首次披露一段大陸解放軍新型潛艇遠航片段,只見模擬艙室突發管路破損的情況時,水手們即刻封艙漏堵,在悶熱艙室留著汗珠作業。海軍潛艇部隊馬曉輝也在影片中指「一旦封艙,就是面臨生死」,若遇敵情而不能浮起的狀況時,只能捨去性命、封閉艙室,誓死保證任務的完成。對此,《中時新聞網》也獨家訪問前海軍中權軍艦艦長張競,說明為何海軍一旦「封艙」,便是攸關生死。
軍聞網站「Naval News」報導,印度首艘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潛艦救難艦「尼斯塔號」(INS Nistar),繼本月初交付印度海軍後,已於18日正式成軍服役,未來可望大幅提升印度軍方的遠洋作業與水下救援能量。
海軍大岡救難拖船艦、永陽獵雷艦於今(1)日在高雄新濱碼頭舉行除役典禮,分別結束81年、71年任務,歷屆多名艦長到場見證,細數在台服役經歷,至於2艦未來任務承接,海軍透露大岡艦任務後續將由大武級軍艦接續任務,永陽艦則有規劃由後續新造無人獵雷艇取代。
國防部長顧立雄昨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表示,國軍將以「科技取代人力、火力取代傳統兵力」為原則,全面檢討主戰、守備與後備部隊組織架構等,並藉年度「漢光41號」電腦輔助指揮所及實兵演習與「立即備戰操演」等各項重大演訓,驗證部隊執行聯合作戰計畫作為,強化國軍戰力。
首艘國造新型救難艦「大武艦」去年底才交艦,尚未成軍戰備,然而據透露,在訓練時,因艦長指令下錯,致發生俥葉絞纜重大意外,海軍司令唐華確定責任在艦長身上後,下令將大武艦首任中校艦長調職,予以重懲。
去年10月才舉行交船儀式的海軍新型救難艦大武艦,傳出在今年2月執行訓練時,左俥纏絞拖纜,左側大軸變形及減速齒輪磨耗,所幸無人員受傷,目前海軍已檢討艦長調職。對此,海軍前艦長呂禮詩指出,這次意外非常嚴重,因為軍艦的大軸若變形,通常會需要整根重作,他並研判,意外發生原因是「拖纜砍太快」。
海軍最新型救難艦「大武」,去年底才盛大舉行交船典禮,卻於今(17)日傳出疑似操作失當,導致左俥纏絞拖纜,釀大軸變形及減速齒輪磨耗,海軍司令部表示已將艦長調職徹查事故經過。
海軍新型救難艦--大武軍艦去年10月才舉行交船儀式,傳出今年2月執行訓練時,左俥纏絞拖纜,左側大軸變形及減速齒輪磨耗,海軍已檢討艦長調職。
潛艦國造海鯤號原預計4月可進入海上測試(SAT),傳出泊港測試(HAT)進度不如預期順利,因岸上供應電力電壓不穩定,導致燒掉多項次系統的零組件,且燒掉的數量超過預期,因備份零組件不足,造成進度延遲;對此,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直言這番說法完全違反常理,並提出幾個理由,強調「令人難以置信」。
潛水技術員對航運、水事工程、救難搜尋等領域是訴求極具專業的工作。肩負國家能源穩定供應任務的中油也因有原油、成品油、天然氣國際運輸、卸貨接收等繁多作業,期間海域波浪、風向等變化,牽動作業活動能否穩健安全執行,專職、專業的潛水技術員更是中油重要的支援團隊。
海軍昨日在「國軍114年春節加強戰備」操演,首度向媒體展示「大武軍艦」靈活操縱及水下救援能力,不僅讓國人安心,也讓官兵對防衛能力更具信心。海軍192艦隊艦隊長陳少將表示,藉由國造新型救難艦性能展示,讓國人可完整了解海軍執行「國艦國造」具體推動成果及深海救難能量,並指出,水星營區潛水訓練中心專業設施,可進一步強化部隊整體訓練,提升水下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