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文化廊道的搜尋結果,共23筆
雲林縣北港牛墟為全台僅存3大牛墟之一,近年來北港鎮公所多元經營,遊客人潮愈來愈多,公所13日表示,目前北港糖廠「北港1911好庫文化園區」已興建完成,周邊還有北港轉運站、大北港科技產業園區等計畫進行中,因此將連結牛墟與糖廠,推廣牛與糖業文化,打造在地特色文化廊道,擴大牛墟觀光量能。
雲林縣北港牛墟為全台僅存3大牛墟之一,近年來北港鎮公所多元經營,人潮愈來愈多,公所13日表示目前北港糖廠「北港1911好庫文化園區」已興建完成,周邊還有北港轉運站、大北港科技產業園區等計畫進行中,因此將連結牛墟與糖廠,推廣牛與糖業文化,打造在地特色文化廊道,擴大牛墟觀光量能。
交通部17日舉辦「2025藍色公路海洋觀光嘉年華記者會」,宣布將於8月14日至17日試辦「金門-澎湖-布袋」藍色公路航線遊程,為推動離島觀光及提升島際交通便利性邁出重要一步。另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也將於9月5日至11月16日盛大登場,開啟島嶼與世界的藝術對話。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將於9月5日至11月16日盛大登場,展期歷屆最長,橫跨73天。本屆主題為「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邀集來自日本、澳洲等多國超過30組藝術家,於四鄉五島帶來50餘件藝術創作,透過多元媒介詮釋海洋文化,開啟島嶼與世界的藝術對話。
歷經3年工期,原地重建的西螺警分局全新大樓29日落成啟用,知名的福興宮太平媽祖特地駐駕門口賜福。新廳舍外觀融合西螺延平老街風格,與歷史建物毫無違和感。
歷經3年工期,原地重建的西螺警分局全新大樓今(29日)落成啟用,福興宮太平媽祖特地駐駕門口賜福。新廳舍外觀融合西螺延平老街風格,與歷史建物毫無違和感。
台中神岡新庄仔綠園道將升級改造,立委楊瓊瓔17日邀集中央、市府相關單位現勘挑水古道與古井遺址,期盼重現具文化記憶的綠意廊道。市府觀旅局初步規畫還原古道與古井,並打造迎賓綠帶及停車空間,經費約2至3千萬元,將協助區公所提案、爭取補助。農村水保署建議分年分期推動,並於8月底前送審,以加速後續執行進程。
新北市長侯友宜2022年時提出「2030願景工程」,民進黨議員陳乃瑜12日質詢指出,願景工程裡的「新美學」從地方文化保存到展演空間不足,政策跳票、皆未兌現,加上各項資訊紊亂、各局處沒有統整資源,願景變「怨」景。對此,侯友宜駁斥,「議員所講的不是事實!」2030願景工程達成率9成3,除各區文化場館,市府、學校也有相關空間皆可提供藝文展演使用。
新北市長侯友宜2022年時提出「2030願景工程」,民進黨議員陳乃瑜12日質詢指出,願景工程裡的「新美學」皆未兌現,願景工程變成「怨」景,新北市沒有大型展演空間,加上各項資訊紊亂、各局處沒有統整資源,最後還邀請侯一起欣賞紀錄片。對此,侯友宜駁斥,2030願景工程達成率9成3,議員所講的不是事實,各局處會攜手推廣文化建設。
新北市文化局23日在市政會議上公布新北市第二總圖書館外觀,設計以「打開書本」為設計理念,透過結合科技、知識與生活,打造符合時代趨勢的新世代生活圖書館,共斥資40億元,預計2031年完工。市長侯友宜表示,2025年至2031年將再投入45.2億元新建9館、改造206館,盼讓新北市處處都是閱讀的好地方。
新北市第二總圖書館預計2031年完工,斥資42億打造,新北市文化局今(23)日在市政會議上揭示新北第二總圖外觀,新北市長侯友宜說,除了第二總圖外,未來也將投入53.3億改造、新建圖書館,期待積極落實新北市就是一個閱讀的城市。
宜蘭季節限定平地最美櫻花步道秘境「羅莊櫻花步道」已進入花期,除了二、三月開放的台灣山櫻、八重櫻外,三、四月將由墨染櫻接力綻放,是春天闔家出遊好的去處。鎮長吳秋齡表示,來羅莊步道不僅能賞櫻、文化廊道導覽服務,還能在「羅東鎮觀光發展所」臉書拍照打卡,就有機會獲得櫻花小物和全聯禮券。
眾所期盼的新北大巨蛋最後落腳何處?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19日於市政會議進行「大型多功能場館」專案報告,經由主觀感受及客觀數據分析,最後選出6處「機會較大」的地點,包括板樹體育館、樹林大柑園、樹林機五南側、土城看守所、三峽麥仔園、淡海二期,並提前公布未來的造型。未來將安排市長侯友宜現地勘查,了解地方民意。侯友宜指出,20日下午邀集體育界專家、學者諮詢,希望半年內再縮小範圍,今年能確定最終選址。
花蓮縣文化局近年積極爭取經費,修復美崙溪畔日式宿舍群將軍府、花蓮港放送局及松園別館等歷史建築,同時優化、整合周邊停車場空間,並建置人行道串連景點,打造花蓮歷史文化廊道,獲得第12屆台灣景觀大賞「公園綠地/公共開放空間類」優質獎肯定。
花蓮市美崙溪畔有日式宿舍群將軍府、花蓮港放送局及松園別館等歷史建築群,花蓮縣文化局近年積極爭取經費修復,優化、整合周邊停車場並建置人行道串連景點,打造花蓮歷史文化廊道,今年以「瞰臨城中-美崙溪畔串聯計畫」獲得第12屆台灣景觀大賞「公園綠地/公共開放空間類」優質獎肯定。
台東縣原住民樂舞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但現有排練及演出空間不足,台東縣政府為此斥資1億8800萬元,整建台東大學台東校區PU館作為原住民族劇場,空間可容納300名觀眾,不僅是全縣首座中型劇場,更是全台少數位於市中心的表演場域。12日正式動工,預計2026年完工。
為填補中型藝文展演空間的空白,台東縣政府斥資1億8800萬元,整建台東大學台東校區PU館成為「原住民族劇場」,規格同實驗劇場,可容納300名觀眾,也是全台少數位於市中心的表演場域,今(12)日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26年完工。
花蓮港承載花蓮人記憶,見證花蓮市街發展,花蓮縣文化局2018年至2020年在文化部支持下,執行「花蓮市太平洋臨港廊道歷史場景再現計畫」,修復周邊包括美崙溪畔日式宿舍群、中廣花蓮電台等,也調查臨港廊道歷史脈絡,藉整合太平洋臨港廊道景點,重現花蓮市發展過程獨特的歷史紋理。
歷經兩年整修,台大已故中文系教授臺靜農故居於今(2)日舉辦開幕紀念展,「臺靜農人文會館」保留日據時期建築風格,不僅呈現當年「龍坡丈室」風貌,也設有紀念展示區、學術研究室、人文講堂和藝文交流空間,讓空間兼具紀念、研究、教育、交流之用。
台中市清水眷村文化園區「眷村下班日」今日登場,結合中秋節慶集結眷村記憶、文創市集和音樂表演,打造懷舊愉快的「樂活時光」。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等人到場同樂,他表示,他將持續努力打造台中「眷村與老舊宿舍文化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