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工廠的搜尋結果,共223筆
捷綠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宏權表示,他的職涯並非一開始鎖定環保產業,他早年在不同領域累積經驗,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方向。他坦言「自己個性上喜歡服務群眾」,這份特質延伸到後來的醫療與環保產業。 從醫療器材到循環建材,跨度看似遙遠,但是核心精神始終一致,希望能藉由產業的力量帶來正向影響。他沒有刻意營造宏大的使命,而是以務實態度,把服務精神轉化為具體事業,從個人層面的「幫助人」到社會層面的「造福群眾」。
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8日正式在阿根廷開始電動車銷售業務,受益於該國的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進口關稅減免政策,比亞迪持續在南美洲擴張新市場。
保加利亞與歐洲軍工巨擘萊茵金屬(Rheinmetall)週二(28日)正式簽署逾10億歐元(約新台幣357億)合作協議,將在保國打造一座生產火藥及155公釐砲彈的新工廠,以強化自身及歐洲軍備供應能力。
汽車零組件廠華勝在中國大陸汽車行業傳統 「金九銀十」銷售旺季的強力拉動下,9月營收達到新台幣 2.1 億元,年增率來到 4.72% ,若按人民幣計算,年增率增幅更高達 11.57%,這一成績同時創下歷史營收次高紀錄。
電池製造商LG Energy Solution(LGES)於13日宣布,因美國消費者趕在購買電動車9月30日補助到期之前搶買的激勵,上季營業利益可望大幅成長34%左右。
屏東縣近日再增8座藝術公車亭,包括佳冬戰備跑道、潮州戲曲館、魷魚意象、共融遊具、自然生態等主題,讓日常候車多一份驚喜與美感,等車也可以拍照打卡,目前全縣共有44座藝術公車亭。
屏東縣藝術公車亭近日再增8座,包括佳冬戰備跑道、潮州戲曲館、魷魚意象、共融遊具、自然生態、清涼刨冰、香瓜造型、水果啤酒等意象,化身美麗的車站,讓日常候車多了一份驚喜與美感,等車也可以拍照打卡。
據觀察者網引述英國《金融時報》27日一篇專題報導稱,中國企業已派遣了數千名工人前往歐洲建設尖端汽車電池工廠,歐洲大陸急需這些工廠來重振其汽車工業。報導認為,這種大規模的勞動力流動,與中國派遣工人前往非洲建設基礎設施的做法如出一轍,既凸顯了歐洲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技能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巨大差距,也暴露了歐洲對中國技術的依賴。
博智電子(8155)董事會決定與MeikoElectronicsCo.,Ltd.(東京交易所第?部掛牌,股票代號6787)(以下簡稱 Meiko)共同投資電路板(PCB)公司—博智越南公司,並在Meiko越南和平工廠內興建?座PCB工廠,新工廠預計2026年試產,2027年量產,以因應全球業務需求。
徐宏權的職涯並非一開始就鎖定環保產業,他早年在不同領域累積經驗,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方向。他坦言自己「個性上喜歡服務群眾」,這份特質一路延伸到後來的醫療與環保產業。 從醫療器材到循環建材,跨度看似遙遠,但是核心精神始終一致,希望能藉由產業的力量帶來正向影響。他沒有刻意營造宏大的使命,而是以務實態度,把服務精神轉化為具體事業,從個人層面的「幫助人」到社會層面的「造福群眾」。
瑞士的羅氏製藥(Roche Holdings)在周五指出,美國子公司的一個新工廠已於8月破土動工,並且該製藥公司說,已經承諾在美國進行重大投資。此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最新關稅措施,讓全球製藥公司承壓。
零一萬物CEO、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25日在零一萬物「元啟上海」華東數智大會上表示,AI代理人(AI Agent)是公司CEO最需關注的核心技術,認為從「大模型」到「智慧代理」,從理解到執行與交付,AI將重塑企業的組織結構,形成超級員工模式,創造兆元級別價值。
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經歷「洗牌」的當下,中國製造正瞄準海外市場,積極「走出去」。據觀察者網引述英國《金融時報》9月24日報導,中國最大電動卡車製造商三一集團表示,將大幅擴展海外市場版圖,力爭到2030年實現一半銷售額來自海外市場,向海外傳統重卡產業發起挑戰。此外,比亞迪和北汽福田等中國車企也早已將卡車運往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國銷售,並積極尋求在海外建設組裝工廠。
Kia在歐洲推出 K4模糊了C級和D級車的區別,這款車型基於品牌的「Opposites United」設計理念,擁有動感的外觀。這款掀背車的設計也旨在滿足現代駕駛員的需求,提供充足的內部空間、優質的功能和先進的技術。
今年美中貿易戰雖一開始激烈互徵高關稅,但隨後雙方避免全面停貿,卻未能化解分歧。第四輪會談後,美方表示一個月內將再談。期間其他國家爭相與美簽署降稅協議,但北京堅持自身步調,雖付出對美出口驟減的代價,仍力圖撐住僵局、不率先讓步。北京如何試圖承受這場對峙,同時盡可能避免率先退讓的?
蘋果執行長庫克12日受訪時,矢言履行未來4年對美國製造業投資6,000億美元的承諾,並談到投資計畫的細節,強調將在美國生產半導體。
比利時安特衛普 (Antwerpen) 將興建世界上第一座生產無化石塑膠的工業複合設施。工廠由Vioneo與Lummus Technology合作開發,展現科技與永續共融,為業界樹立新典範。
大陸國新辦近期舉行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畫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大陸國家能源局說明,這5年能源基礎設施網路更加完善,建成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每5輛電動汽車就有2個充電樁。同時大陸新能源車企的海外投資也越來越多,比亞迪也宣布將在馬來西亞建設組裝工廠(CKD),預計2026年正式投產。
巴西中國商業理事會(CEBC)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巴西在2024年吸引中國直接投資達42億美元,年增逾一倍,躍升為全球第三大中國資金投資目的地,僅次於英國與匈牙利。投資領域正從傳統能源擴大至電動車、食品外送、科技平台等多元產業,顯示中國企業正加速布局巴西市場。
亞馬遜AWS作為全球雲端服務的龍頭業者,2025年宣布將在台灣市場投資50億美元(新台幣1,526億),建置資料中心。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表示,希望台灣業者不僅為AWS供應鏈的一環,更進一步成為AWS雲服務合作夥伴,借力AWS的全球算力、平台服務及雲端運營,快速開展全球市場。台灣業者應「Think Big」、「Think Global」,善用雲端服務,積極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