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政治的搜尋結果,共213筆
美國總統川普結束日本行,今(29)日稍早已抵達此趟亞洲行最後一站—南韓,他將於下午與南韓總統李在明舉行雙邊會談,預料兩人將聚焦關稅問題及南韓對美3500億美元投資項目,但南韓政府已表明對此次談判不樂觀,南韓民眾普遍認為川普希望南韓以現金投資的要求太大,分析指他的要求考驗首爾耐心。
鄭麗文開票勝選黨主席的週末傍晚,我人在福州。兩岸三地的信息叮咚湧至,幾乎都是表達對國民黨今後的擔憂。對鄭麗文的擔憂、勸誡、疑慮可真不少!這些人無論來自兩岸三地的政治圈或企業圈,都是男性;女性們則都深表祝福。
日本政壇正處於劇烈重構的關鍵轉折點。隨著自民黨與公明黨分道揚鑣,長達26年的「自公聯盟」時期畫下終點,也讓新上任自民黨總裁的高市早苗前景不明;前首相、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積極推動在野整合;而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則以中道立場設下合作門檻,「玉木首相」的呼聲頗高。三人角力成為新政治秩序的關鍵,也決定日本能否迎來久違的政黨輪替。
2024年總統大選的結果,使台灣民主政治走進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場選舉最引人矚目的議題,莫過於由民眾黨與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所提出的「三黨不過半、聯合政府」。這個主張不僅是一場競選口號,更是對台灣過去二十多年藍綠惡鬥與一黨獨大的反省與突破,也折射出台灣社會對制衡、合作與責任政治的深切渴望。然而,選後的政治發展卻令人遺憾,原本有機會促成政黨合作的新格局,反而陷入雙少數政府的對峙與僵局,讓「聯合政府」這一民主進階的可能性再度擦肩而過。
隨著有媒體針對最新政治人物好感度調查結果釋出,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分析,若總統賴清德2028民調不佳,還可能被自家人拉下馬,最可能換賴的人選就是陳其邁。對此,陳其邁2日回應:「這是天方夜譚,不可能的事情。」
美麗島電子報9月23日至25日最新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與執政滿意度開始止跌回升,民進黨好感度也上升2.4個百分點至35.5%,與國民黨、民眾黨三分天下,政治版圖重回均衡。但前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上月30日在《美麗島電子報》發表評論指出,賴清德信任度40.7%,柯文哲39.7%,兩人幾乎打平,反映選民採取觀望態度,對民進黨與民眾黨好感度也呈現不分上下。
時代力量邁入創黨10周年,14日於新北市板橋舉辦募款餐會,黨主席王婉諭受訪指出,除持續推動兒少、交通及候選人保證金3大專案募款,也將把2026年議員席次「倍增」為主要目標,並於年底前公布4黨合作的具體內容。
尼泊爾日前爆發多年來最嚴重的動亂,由Z世代領導的反貪抗議造成至少51人死亡,超過1300人受傷。總理奧利請辭下台。被廣泛認為具有清廉形象,並獲得Z世代學生領袖支持的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卡齊,於週五(12日)宣誓就任臨時總理,成為尼泊爾首位女總理。
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羈押一年多後,以高額交保重獲自由,隨即對總統賴清德與部分媒體、檢方表達強烈不滿,形容自己遭受冤獄與政治迫害,展現「絕地反攻」姿態。對此,前扁辦主任陳淞山9日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直言,柯文哲當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個人的憤怒轉化為壯大民眾黨的政治動能。
在823大罷免大失敗後,賴清德啟動府院黨及黨團的改組,民進黨先調整人事,府院新人事9月1日上任,但和黨團總召柯建銘的鬥法卻踢到鐵板,隊形調整不只缺一角,用人也仍是「信賴至上」,未來賴清德恐仍難掙脫政治泥淖。
美國總統川普在7月23日發布《美國AI行動計畫》,把美國AI戰略明確聚焦在加速創新、建設AI基礎設施、以及主導國際外交與安全等三大支柱。核心論述以私部門為主軸「拆除管制、鬆綁規制」,擴大資料中心、電力與半導體投資與許可效率,並以盟友體系擴散「美國技術棧」成為全球標準。
美國總統川普在7月23日發布《美國AI行動計畫》,把美國AI戰略明確聚焦在加速創新、建設AI基礎設施、以及主導國際外交與安全等三大支柱。核心論述以私部門為主軸「拆除管制、鬆綁規制」,擴大資料中心、電力與半導體投資與許可效率,並以盟友體系擴散「美國技術棧」成為全球標準。
國民黨、民眾黨聯手挺過大罷免戰役,開啟藍白合新篇章,立法院本會期延會至8月31日,藍委李彥秀指出,在野聯盟一定會推出更多民生法案,基於雙方政黨主體性,未來立院合作仍會以議題為主。據了解,包括不在籍投票的國內移轉投票版本、關稅邀請行政院長專報、媒體議價法等,藍白都將繼續合力推動。
民眾黨立委林國成昨在民眾黨的反罷免集會上,多次以「X你娘」等髒話辱罵賴清德總統,對此民進黨召開記者會,痛批林國成脫序言行公然侮辱國家元首,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應表態道歉,並開除鼓吹仇恨顯已不適任立委的林國成,同時,針對砸雞蛋暴力行為,黃國昌應約束其支持者,請民眾黨適可而止。
馬斯克進軍政壇是近日最聳動的新聞,他不只是個科技狂人,同時想用他的方式,重塑整個美國政治秩序。但他的動作,不只是創黨那麼簡單,而是一場從科技產業延伸到政壇的全面反撲。坊間較多以政治角度論馬斯克的算計,我倒認為,科技方面漸失光環,才是他被動必須走政治路的根本原因。
馬斯克進軍政壇是近日最聳動的新聞,他不只是個科技狂人,同時想用他的方式,重塑整個美國政治秩序。但他的動作,不只是創黨那麼簡單,而是一場從科技產業延伸到政壇的全面反撲。坊間較多以政治角度論馬斯克的算計,我倒認為,科技方面漸失光環,才是他被動必須走政治路的根本原因。
法國政府顯然決心打擊極右翼黨派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 ),除了褫奪最著名人物勒龐 (Marine Le Pen)5年的參政權以外,現在還直接查抄國民聯盟總部,理由是調查該黨在最近的選舉中,是否違反競選財務法。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京華城及政治獻金案 遭起訴,曾於2014年協助柯競選台北市長、柯的學生許富舜醫師,指「親眼見到這些金額被帶回家」。另柯的前競選執行長鄭淑心披露,當年她所募到的錢都交給柯妻陳佩琪,但有人反映捐款後沒拿到收據。陳佩琪提告許富舜及鄭淑心,台北地檢署認為許、鄭2人都是基於自身所見所聞予以合理評論,確信其言論為真實,沒有誹謗犯罪故意,罪嫌不足,3日不起訴2人。
美國總統川普的「大而美法案」於美東時間1日在參院闖關成功,川普表示,這項法案將讓美國人民享有減稅、安全邊境及更強大的軍隊,美國將迎來爆炸性經濟成長,引發全球注目。旅美教授翁履中今(2日)凌晨發文分析指出,這不只是一場國會內的立法勝利,而是一場象徵川普全面主導華府新政治邏輯的勝利;他並提及,對台灣而言,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川普主導的政策氣候中找到不被波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