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明年經濟的搜尋結果,共360筆
AI出口強勁,帶動全球投資熱潮,台灣全年GDP坐五望六;台經院6日公布,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5.94%,院長張建一表示,AI表現一枝獨秀,國內經濟表現優於預期,甚至有機會挑戰6%,近期普發現金1萬元上路,估計推動民間消費,對GDP貢獻可再創造0.3至0.4個百分點。不過,受今年高基期、AI投資趨緩影響,加上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台經院對明年經濟成長預測是今年的腰斬僅剩2.6%。
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各機構一加再加,台灣經濟研究院4日公布最新預測5.94%,較7月評估多了將近3個百分點。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表示,一則是今年出口實際情況比預估的「多了非常多」,加上行政院普發現金1萬元正式上路,讓民間消費對GDP貢獻再創造0.3~0.4個百分點,估計能帶動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機會突破6%。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20日在立院指出,AI發展將從雲端落實到終端,也有很多新創正在開發各種AI應用,而且AI產業的財務操作不像網路業的槓桿倍數那麼高,判斷應不會像網路一樣產生泡沫化。
大陸統計局20日揭曉最新經濟成績單,第三季GDP年增率4.8%,優於預期的4.7%,但為今年以來最低增速。今年前三季GDP增長5.2%,雖有望達成官方設定的5%左右全年增長目標,但穩增長挑戰依舊嚴峻,預料第四季官方將再加碼寬鬆政策。
最新民調顯示,政府關門與通膨衝擊下,美國民眾對就業和經濟前景更悲觀,川普經濟施政的支持率持續下探,降到兩個任期的最低水準。他的整體支持率也降到44%,不支持率升至52%。
美中談判和台美談判仍在持續,副總統蕭美琴接受加拿大媒體專訪首度證實,我們已承諾在美國進行投資,不僅是台積電,還包括整個生態系其他部分,從供應商到設計商,乃至其他晶片製造公司,我們也與英特爾(Intel)等美國公司合作,提升其生產力;許多台灣企業也正考慮在美投資計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洲及太平洋部主任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表示,由於中國和美國之間再度出現摩擦,全球經濟增長面臨「重大下行風險」。
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推升美中貿易緊張情勢,美國聯準會(Fed)新科理事米蘭(Stephen Miran)受訪時表示,美國未來一年的經濟成長,取決於美中日益升級的貿易風險如何化解。
台灣下半年經濟成長量能持續旺,亞洲開發銀行10月初大幅上調台灣GDP至5.1%,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15日坦言,此前對於全年經濟增速4.45%的預測有些低估,會再上調至近於5%。
工具機業明年景氣能否回暖,業界大佬看法不一,程泰集團會長楊德華說,目前全球經濟看不到好轉跡象,東台集團董事長嚴瑞雄、上銀董事長卓文恒也認為,明年景氣難預測;百德機械董事長謝瑞木、慶鴻董事長王武雄、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則樂觀明年行業景氣,表示在以巴停火、俄烏可望和談、美國市場需求可望增加等前提下,工具機業有機會好轉。
國際貨幣基金(IMF)14日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上修至3.2%,明年維持在3.1%不變,主要理由是關稅衝擊和金融狀況比預期緩和,不過IMF亦警告,新一輪美中貿易戰可能嚴重打擊經濟。報告顯示,IMF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7月預估的3%上調至3.2%,大幅高於4月預估的2.8%,當時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令中國出手反制美國。IMF將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維持在3.1%。
國際貨幣基金(IMF)14日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上修至3.2%,明年維持在3.1%不變,主要理由是關稅衝擊和金融狀況比預期緩和,不過IMF亦警告,新一輪美中貿易戰可能嚴重打擊經濟。
《華爾街日報》(WSJ)公布最新調查,經濟學家認為,拜人工智慧(AI)投資熱潮所賜,加上原本圍繞的關稅風險逐漸消失,美國經濟前景將持續好轉。
《華爾街日報》公布最新調查,經濟學家認為,拜人工智慧(AI) 投資熱潮所賜,加上原本圍繞的關稅風險逐漸消失,美國經濟前景將持續好轉。
時序已進入第四季,多項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和上半年、甚或第三季時的估測「很不一樣」。總統賴清德在國慶演說中,引用亞洲開發銀行最新報告,台灣今(2025)年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是亞洲四小龍之首。17日將發布今年第四季台灣經濟預測的中華經濟研究院,7月間發布第三季估測時,全年成長率仍是3.05%左右,此次肯定大幅上修相關數值,除了經濟成長率之外,還有民間消費、民間投資、商品與服務進出口,甚至今年經濟成長模式的「上熱下冷」都會加以調整。
美國聯準會9月降息1碼,上修今明年經濟成長預估,並下調明年失業率預期。投信法人表示,受惠蘋果新機發表、聖誕節與農曆新年等假期促銷,手機、筆電、伺服器等電子產品常出貨集中於第四季,台股第四季獲利表現常為全年季度最佳,支撐股價上漲,布局台股相關基金及ETF績效可期。
中央銀行18日宣布政策利率按兵不動,至今已「連六凍」。央行總裁楊金龍強調,當前貨幣政策是「適度讓資金充裕」,而是否跟進降息,未來仍要看數據說話(data dependent),主要關注兩大關鍵,一是半導體232條款結果是否對台灣高科技業不利,二是高科技產業與傳產兩大支柱同步衰退時,「貨幣政策就必須要做些因應」。
有別先前對川普關稅政策干擾經濟和通膨的顧慮,美國聯準會(Fed)最新政策聲明的措辭,與7月相比明顯轉鴿,反映出Fed官員認為經濟放緩及勞動市場風險升溫,確實讓風險平衡出現變化。
中央銀行18日召開理監事會,公布最新GDP預測,在上半年經濟成長6.75%,去年下半年基期已高下,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為2.51%,全年預估值為4.55%,甚至高過主計總處預估值4.45%。勞動市場方面,近月就業人數續增,失業率較上年同期下降,薪資溫和成長;惟企業減班休息人數增加,主要係部分製造業受美國關稅政策衝擊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