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晶片短缺的搜尋結果,共115筆
AI(人工智慧)熱潮會不會像dot-com(網際網路)一樣泡沫化?這個課題已經被討論了很久,但最近似乎有升溫的傾向: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日前在CNBC的節目中說:「當前的資本狂熱類似於網際網路泡沫的時期:雖然技術本身帶來了變革,重塑世界,但在泡沫期,許多缺乏創新、只是『跟風模仿』的企業,最終會因為燒光資本而倒閉。」
日本半導體專家指出,台積電或許正面臨一場「內部文化」的隱憂,可能為日本半導體國家隊Rapidus帶來一次的逆襲機會。
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的執行長在周四表示,公司已經設立了一個「作戰室」,以因應由於安世半導體(Nexperia)與中國摩擦,導致可能出現的晶片短缺問題。
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社長佐藤恒治(Koji Sato)表示,近期中國針對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實施的出口限制,並未立即導致晶片短缺,不過強調這家日本車廠正密切關注對生產造成的風險。
由於荷蘭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晶片供應危機不斷加深,威脅到整個產業的汽車生產,目前全球汽車製造商正忙於尋找晶片,並查核供應商是否擁有充足的庫存。
豐田汽車執行長佐藤恆治(Koji Sato)於29日表示,在仔細審視過生產風險後,發現近期中國大陸對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所實施的出口限制令,並不會造成車用晶片有立即性短缺的風險。
美股超級財報周進入最高潮,市場資金蠢蠢欲動,投資人也搶先押寶AI科技股,助攻台美股市連袂創高,而半導體族群也成為領漲指標,其中,美系外資預估,在AI相關需求強勁帶動下,晶片封裝與測試產能吃緊,先進封裝價格將上漲,IC封測大廠力成(6239)、量測設備商致茂(2360)雙雙大漲。
除了記憶體、被動元件漲價外,美系外資也評估,先進封裝價格將上漲5–10%,這是自COVID-19晶片短缺以來首次漲價潮。美系外資看好,AI相關需求強勁,晶片封裝與測試產能吃緊,上修京元電子(2449)、日月光投控(3711)後續獲利表現,維持投資評等增持(Overweight),並上調目標價,京元電目標價從188元調升至218元,日月光投控目標價從188元也升至228元。黃仁勳GTC釋放封測需求,京元電、日月光雙雙飆上歷史新高價,京元電一度觸及207元漲停價,日月光也衝上218元強漲半根漲停。
據熟悉荷蘭政府的消息人士指出,荷蘭政府在9月決定接管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主要是擔心該公司前執行長裁撤了歐洲業務,並將生產遷到中國。
中國與荷蘭圍繞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主導權的爭端持續升溫,供應鏈衝擊已波及歐洲汽車大廠。外媒報導,荷蘭政府強制接管安世半導體後,安世中國子公司已恢復向中國經銷商供貨,但荷蘭總部隨即警告客戶,無法對中方銷售產品的品質做出保證。此事件牽動福斯汽車(VAG)、富豪汽車(Volvo)和賓士(Mercedes Benz)等主要車廠。
中國最新稀土出口限令,讓全球車企皮皮剉。搶在11月8日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生效前,全球汽車製造商四處搶購關鍵稀土原料,業界高層憂心,若供應中斷,恐引發零件短缺,甚至工廠停產。
近期聞泰科技與其荷蘭子公司安世半導體之間發生重大爭議,此爭議已成為跨越中國、荷蘭、美國3國的科技與地緣政治博弈,從公司內部的治理與股權爭議迅速升級為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大事件。
新一輪的晶片危機?人工智慧熱潮讓全球瘋搶半導體,甚至推升原本不受矚目的記憶體晶片價格大漲,令業界感到十分意外。專家分析指出,記憶體晶片產業進入「超級循環週期」,在過去一兩個月內需求激增,事態發展又急又猛,但也有有人認為,超級循環被誇大,僅僅是單純的供應緊繃,很難持續很久。
中國周四收緊稀土出口管制,擴大對加工技術的限制,並明確表示,有意限制對海外國防及半導體用戶的出口。
可成(2474)今(8)日公佈自結9月集團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5.62億元,月減7.3%、年增6.8%。前9月集團合併營收142.96億元,年增6.3%。
小編今天(4)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國際黃金現貨與期價3日再創新高,延續前一天強勁漲勢,黃金期價更是飆破3,600美元關卡。金價迭創新高之際,據Crescat Capital策略師Tavi Costa發布數據,美國以外央行黃金持有量占外匯存底比重約近30%,超越美公債占比,創下近30年首次紀錄。
近期市場傳言輝達(NVIDIA)高階AI晶片H100和H200短缺的消息,輝達2日出面闢謠,表示H100和H200短缺和售罄是不實傳言。該公司一併澄清,供應中國降規版晶片H20,沒有壓縮輝達供應其他產品的能力。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威脅,將對外國半導體課徵100%關稅,目的是促使電子產品供應鏈回流美國。有國安專家認為此舉有風險,而白宮官員討論此事時說,川普會用一招降低供應鏈中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