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暫置區的搜尋結果,共66筆
海廢不再只是垃圾,也能重生變建材!宜蘭縣政府為減少海洋廢棄物,除在各漁港設置海廢暫置區供清理、回收,更在頭城大溪漁港打造全台第1座以「海廢再生板材」為建材的海廢暫置所,透過減容技術讓保麗龍就地「瘦身」,再混合橡膠製成再生板材,化身海洋環保教育的示範基地。
非洲豬瘟疫情使得人心惶惶,台南下營區前天有民眾通報路邊竟有1頭死豬,還被流浪狗啃食,經查是下營區某畜牧場違規棄置豬隻,經查該頭病死豬並沒有任何傳染病,但台南市政府環保局確認該畜牧場未依規定妥善處理豬屍,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開罰。
海廢不再只是垃圾,也能重生變建材!宜蘭縣政府為減少海洋廢棄物,除在各漁港設置海廢暫置區供清理回收,更在頭城大溪漁港打造全台第一座以「海廢再生板材」為建材的「海廢暫置所」,透過減容技術讓保麗龍就地「瘦身」,再混合橡膠製成再生板材,化身海洋環保教育的示範基地。
丹娜絲風災過後產生大量廢棄物,目前暫置烏樹林營區,台南市政府統計截至10月14日止,總進場量逾19萬噸,其中又以磚瓦10.7萬噸占大宗。環保局指出,配合拆屋補助延長至10月底,目前雖仍有8區暫置場,但10月底就會關閉,烏樹林暫置區預計年底封閉不再開放,屆時也會盡速完成去化作業。
花蓮縣吉安鄉垃圾掩埋場資源回收貯存場暫置區日前自燃起火,現場還未分類的回收物品堆積如山,加速火苗增長,儘管火勢已滅熄,但也令議員質疑場內回收處理量能是否不足。鄉公所表示,受到5年前新冠肺炎疫情及資源回收價購金逐年降低影響,處理量能不及增加速度,已請環保公司協助,研擬把塑膠製品打碎成「塑粒」以提升去化速度。
花蓮縣吉安鄉垃圾掩埋場資源回收貯存場11日發生大火,現場堆積如山的塑膠、紙類等易燃物加速火苗增長,場內回收處理量能引起關注。鄉公所表示,受5年前新冠疫情及資源回收價購金年年降低影響致回收量劇增,處理量能趕不及增加速度,已請環保公司協助研擬將塑膠製品打碎成塑粒去化的可行性。
花蓮縣吉安鄉光華村垃圾掩埋場回收暫置區11日發生大火,火場臭氣隨風四散,影響民眾生活品質,火勢雖已撲熄,但村民不滿至今無人道歉、負責,近百人15日高舉白布條到縣議會抗議,要求議會凍結預算。縣議會16日將安排會勘,並請縣府提出檢討改善計畫。
花蓮縣吉安鄉光華村民不滿位在村內的垃圾掩埋場,從11日發生火警至今無人出面說明及道歉,今天近百位居民到縣議會陳情抗議,要求議會凍結環保局明年度預算。環保局表示,目前已去化場內約3200噸裸露垃圾,剩下2700公噸會在年底清除完畢,也會建立更嚴謹資源回收管理機制,避免造成民眾生活困擾。
花蓮縣吉安鄉垃圾掩埋場回收暫置區11日發生大火,火勢歷經1天1夜才滅熄,不過火場產生的臭氣黑煙隨風向四處飄散,吉安、花蓮市及壽豐鄉的居民都聞到。掩埋場所在地的光華村民不滿火警爆發至今無人道歉、負責,今天展開自救行動到縣議會陳情,要求凍結花蓮縣環境保護局廢棄物處理相關預算。
花蓮吉安鄉光華垃圾掩埋場今中午發生火警,起火點疑在尚未分類的家戶資源回收物,濃濃黑煙夾雜刺鼻異味,民眾憂慮恐產生戴奧辛等毒氣,環保局也到場了解,火勢已控制,但仍持續監控空氣品質中,已請鄉公所盡量減少資源回收物堆積。
花蓮縣吉安鄉垃圾掩埋場資源回收暫置區外圍,今(11)日中午突冒出濃煙,因現場風勢較大,加上周邊堆滿紙類、寶特瓶等易燃物助長火苗,火勢不到10分鐘開始延燒,不時傳出爆炸聲響,濃濃黑煙更是直竄天際,相當駭人。鄉公所已請周邊及下風處住戶關緊門窗,避免吸到有毒物質。
雲林縣為國內文蛤主要產地,近年來文蛤經常出現大量死亡情形,廢棄文蛤殼如何去化,困擾養殖業者,縣府因此在口湖鄉、台西鄉各設置1處廢文蛤殼暫置區,縣環保局2日表示,自2021年起至今年6月底,共去化約3864公噸,除了作為飼料、肥料,還可配合寶特瓶抽絲製成「海毛紗」環保布料,轉廢為寶。
雲林縣為國內文蛤主要產地,近年來文蛤經常出現大量死亡情形,廢棄文蛤殼如何去化困擾養殖業者,縣府因此在口湖鄉、台西鄉各設置1處廢文蛤殼暫置區,2日縣環保局表示自2021年起至今年6月底,共去化約3864公噸,除作為飼料、肥料,還可配合寶特瓶抽絲製成「海毛紗」環保布料,轉廢為寶。
花蓮縣響應海洋保育署政策,每年在中央補助下,透過獎勵金鼓勵熱愛潛水民眾或船隻加入潛海戰將及環保艦隊行列,趁出海時協助清除海漂(底)廢棄物,由於環保局明年獲海保署的經費減少,憂心潛海戰將及環保艦隊維運恐受衝擊,盼中央審慎評估,讓守護海洋的行列持續運作。
高鐵延伸宜蘭案20日在環評大會經過5小時討論,最終決議通過。未來搭乘高鐵從南港至宜蘭站僅需20分鐘,可改善國5塞車及東部聯外交通,交通部估計總經費3521億元。鐵道局指出,將依據環評結論與委員意見,完成後續綜合規畫報告,最快年底送行政院核定,目標是2036年通車。
高鐵延伸宜蘭案今天送入環評大會審查,經歷5小時討論,環委要求開發單位說明雙溪以南的剩餘土石方出土期程跟去化規畫、車站專用區土方暫置區及再利用管理,最終建議通過。
外商「元昱太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嘉義縣新庄滯洪池、荷苞嶼滯洪池,光電廢棄物處理緩慢且不符規定,2案場已被開罰600萬元,環境部長彭啓明16日再到2滯洪池現地查看,見廠商處置牛步,甚至在現場就地破碎,明顯違反《廢棄物清理法》,雖19日改善期限未到,但彭啓明當場撂狠話表示可能再重罰300萬元,不排除連續罰,呼籲業者要有更清楚的環保作為。
楊柳颱風襲台,水利署署長林元鵬親赴曾文水庫及白河水庫視察防汛整備情形,並對於接連颱風豪雨事件,除感謝第一線同仁辛勞,更指示同仁務必堅守崗位,以最高標準戒備,全力守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丹娜絲風災重創南台灣,累積受損光電板超過14萬片,其中不少光電板是採漁電共生方式,先前民眾黨立委張啓楷就痛批,漁電共生案場都是電為主、漁為假,根本掛羊頭賣狗肉。審計部也指出,農業部已查核案場約7成不合格,不合格主因係未落實養殖,且393案僅查核122案,對案場查核能力同樣不足,呼籲農業部強化查核機制。
丹娜絲颱風7月上旬登陸嘉義過境,造成南部地區太陽能光電設施受損,環境部日前限期光電業者於8月1日前完成清理,但今(1)日仍發現有業者把受損太陽能板及浮具堆置於滯洪池邊坡,其貯存地點未保持整潔,且未有防止污染滲漏設備或措施,地方政府最高可處300萬元罰鍰,並命一周內完成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