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本土意識的搜尋結果,共41

  • 鄭麗文當選藍黨魁   港媒認兩岸和平「開了好頭」曝8挑戰

    鄭麗文當選藍黨魁 港媒認兩岸和平「開了好頭」曝8挑戰

    國民黨主席選舉落幕,由前立委鄭麗文擊敗其他候選人,當選黨魁。面對外界關注鄭接棒後會如何帶領國民黨,港媒評論指出,鄭在勝選的致謝賀電中,對北京以積極姿態「開了一個好頭」,評論也點出鄭未來需面臨的八項挑戰。

  • 一腳踢出世代對立的裂痕

    一腳踢出世代對立的裂痕

     近日台北捷運再度出現「優先席」爭議。一名婦人於上月29日要求坐在優先席上的年輕人讓座,並以手提袋揮擊座位上年輕人,該年輕人竟怒踹老婦,引發社會熱議。

  • 海納百川》一腳踢出世代對立(黃瑞彬)

    海納百川》一腳踢出世代對立(黃瑞彬)

    近日台北捷運再度出現「優先席」爭議。一名婦人於上月29日要求坐在優先席上的年輕人讓座,並以手提袋揮擊座位上年輕人,該年輕人竟怒踹老婦,引發社會熱議。

  • 縱谷論壇》我們是漢人:恢復台灣的族群意識(陳復)

    縱谷論壇》我們是漢人:恢復台灣的族群意識(陳復)

    生活在台灣的人,很自然都會跟人說「我是台灣人」。但是何謂「台灣人」?這不能被視作「不證自明」的名詞,因為魔鬼就藏在細節中。首先,「地理上的台灣人」是指居住在台灣本島的人,但,生活在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全都是台灣人嗎?這意謂著「法律上的台灣人」,是否包括生活在澎湖群島或其他離島的人?如果說福建省金門縣與連江縣兩地區在內的居民同樣是台灣人,當你到這兩縣去問生活在當地的居民,他們隔著海就能看見大陸的高樓大廈,卻看不見台灣,這些居民並不會輕易就認同自己是「台灣人」。

  • 海納百川》賴清德現代陳世美 南部鄉親所託非人(汪志雄)

    海納百川》賴清德現代陳世美 南部鄉親所託非人(汪志雄)

    台灣南部豪雨成災,農田被淹、家園盡毀,災民無家可歸。然而,民進黨政府面對這場災難的態度,卻冷漠得近乎殘酷。災民的哭聲還在空中飄盪,中央卻早已陷入政治算計與選舉盤算,賴清德更下令全黨黨公職全力投入823大罷免行動,體現了這場災難,不只是天災,更是政治冷漠的寫照。

  • 霧散景現──記向陽詩選集《景色》分享會

    霧散景現──記向陽詩選集《景色》分享會

     盛夏的一鍋酸梅湯

  • 盧請假輔選 英媒稱能重塑藍形象

    盧請假輔選 英媒稱能重塑藍形象

     台中市3名藍委選情緊急,台中市長盧秀燕決定今(23)日下午起請假,全力投入反罷免輔選掃街。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罷免投票若慘敗反會因禍得福,讓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秋不再參選黨主席,以致盧秀燕有機會出線,盧更被視為2028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頭號競爭者。

  • 中時社論》推倒反中高牆 促紅綠關係融冰

    中時社論》推倒反中高牆 促紅綠關係融冰

     由政學界跨黨派背景人士組成的「黨外在野大聯盟」日前宣布成立。巧合的是,發起大聯盟的要角之一「館長」陳之漢和前總統馬英九近日前後腳登陸參訪,館長之行更在兩岸引發巨大轟動。更巧合的是,打破兩岸交流堅冰,恰是40年前黨外運動的重要主張,如今彷彿歷史輪迴,兩岸民間破冰再次成為「新黨外」著力方向。

  • 去蔣化造成失根的社會

    去蔣化造成失根的社會

     現今政府力拚「去蔣化」,日前公布處理威權象徵進度,現行列管的威權象徵共941筆,截至4月底已處置264筆,尚有677筆待處置。民進黨的這個去除威權象徵構思,應該是從民進黨成立開始就策擬的方案,根本目的不外排除異己鞏固己私,實際檯面公開化,則是從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並首次取得國會多數後開始具體,並於2018年於行政院轄下任務編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的主要任務在清查全台的威權象徵以及包括公共建築中的兩蔣塑像、遺照,以及紀念兩蔣的命名空間。

  • 不教補充教材 師怕秋後算帳 教團批硬塞政治服務課

    不教補充教材 師怕秋後算帳 教團批硬塞政治服務課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表示,教育部將籌編「識讀中國威脅」等教材,教育部國教署昨天說明,正在研擬補充教材,但老師可以選擇使不使用。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教師負擔已經夠重,教學上恐怕沒時間把補充教材納入課程,未來如有教師未使用補充教材,擔心教育部會究責基層教師。他批評,教育部作法浪費公帑,只為了政治服務。

  • 國家認同教材 教團批為政治服務

    國家認同教材 教團批為政治服務

     教育部將籌編識讀中國威脅教材,預計今年暑假完成編撰。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批評,教育部要增加國家認同教材、識讀中國威脅,無疑是增加基層教師課程負擔。他表示,教育應該避免偏向特定政治立場,保持中立,而非讓教育為了政治而服務。

  • 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中華民族

    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中華民族

     前言兩岸關係急遽惡化,和平是人民之所欲,北京以「和平統一」為目標,民進黨誕生於本土,仍有意推動兩岸交流正常化。

  • 旺報社評》中華民國歷史不可切割系列一: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中華民族

    旺報社評》中華民國歷史不可切割系列一: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中華民族

    前言:兩岸關係急遽惡化,和平是人民之所欲,北京以「和平統一」為目標,民進黨誕生於本土,仍有意推動兩岸交流正常化。

  • 張作驥鼓勵年輕導演 號召金馬入圍者拍「芒果」短片

    張作驥鼓勵年輕導演 號召金馬入圍者拍「芒果」短片

    導演張作驥自2013年開始自資籌組編劇及短片小組,以鼓勵年輕人創作。今年再次號召年輕創作者參與「2024新星培育計劃-芒果影展」,以芒果為題材拍攝12部芒果短片,其中4部《青之戀》、《芒種》、《檨仔成熟的時候》、《芒狗》與「瑩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臺南作為故事背景拍攝,並於3日在臺南市許石音樂圖書館進行免費放映。

  • 吳慷仁祝錦繡中華仍奪金鐘影帝   董智森:對兩岸是好現象

    吳慷仁祝錦繡中華仍奪金鐘影帝 董智森:對兩岸是好現象

    金鐘獎戲劇類頒獎典禮於昨(19)晚順利落幕,最佳男主角獎由吳慷仁奪得,雖然他因為在大陸拍戲而無法出席典禮,但仍全程緊盯直播,在得知獲獎的同時也激動落淚。政治評論家董智森認為,一個拿過金馬獎、金鐘獎的藝人在大陸祝福錦繡中華,對年輕人有影響,對於兩岸來說是非常好的現象。

  • 社評/中華認同 兩岸共創綿長福祉

    社評/中華認同 兩岸共創綿長福祉

     賴清德總統參加國慶晚會,沒提「兩岸互不隸屬」、沒提「四個堅持」,甚至也沒說「中華民國台灣」,反而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剛過完75歲生日,中華民國就要過113歲生日」,「中華民國可能是對岸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無意間承認了大陸地區、大陸人民與中華民國之間存在割捨不斷的聯結。賴總統像繞口令一樣闡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反而把問題弄複雜了。

  • 旺報社評》中華認同 兩岸共創綿長福祉

    旺報社評》中華認同 兩岸共創綿長福祉

     賴清德總統參加國慶晚會,沒提「兩岸互不隸屬」、沒提「四個堅持」,甚至也沒說「中華民國台灣」,反而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剛過完75歲生日,中華民國就要過113歲生日」,「中華民國可能是對岸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無意間承認了大陸地區、大陸人民與中華民國之間存在割捨不斷的聯結。賴總統像繞口令一樣闡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反而把問題弄複雜了。

  • 社評/從吳慷仁西進看兩岸的包容

    社評/從吳慷仁西進看兩岸的包容

     媒體傳出曾支持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經常就政治與社會議題表態而深受影迷喜愛的本土藝人吳慷仁,將簽約大陸經紀公司「壹心娛樂」,立刻引起很大的爭議。對此,吳慷仁並未否認,只說「跟著感覺走」。

  • 旺報社評》從吳慷仁西進看兩岸的包容

    旺報社評》從吳慷仁西進看兩岸的包容

    媒體傳出曾支持反服貿「太陽花學運」,經常就政治與社會議題表態而深受影迷喜愛的本土藝人吳慷仁,將簽約大陸經紀公司「壹心娛樂」,立刻引起很大的爭議。對此,吳慷仁並未否認,只說「跟著感覺走」。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