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材料廠的搜尋結果,共293筆
碳纖維複合材料廠拓凱(4536)、零件廠智伸科(4551)、奈米及微米定位系統廠大銀微系統(4576)本業獲利、匯兌收益挹注,第三季獲利均優於去年同期。拓凱前三季賺逾一股本,智伸科前三季EPS為3.64元,大銀前三季EPS倍增至1.26元。
電子材料廠勤凱(4760)2025年第3季稅後盈餘為7028萬元,年增89%,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累計前3季每股盈餘為4.61元,勤凱10月合併營收1.89億元,月增9.58%,再創單月歷史新高,勤凱表示,第4季營運有望維持高峰。
美股在樂觀的財報數據及由於預期的經濟數據帶動,四大指數收高,台股昨天拉出下影線後,台積電(2330)止穩反彈,台達電(2308)走高,台股一度觸及28000點,預估量能下滑到5000億元左右。
碳纖維複合材料廠拓凱保守看待第四季營運,預估今年營收以美元計價成長,以新台幣計價則持平。因應地緣政治分險,拓凱計畫擴建越南二期新廠,打算導入飛機座椅椅背生產,全案最快明年送交董事會討論。
根據馬來西亞官方媒體報導,大馬總理安華表示,將在位於東海岸的彭亨州(Pahang)投資6億令吉,約1.42億美元,打造一座超級磁鐵製造工廠,可望強化馬來西亞的稀土產業。
特用化學材料廠新應材(4749)股價9月底觸及949元新高,近期於819~939元區間高檔震盪,今(28)日開高0.35%後持穩紅盤,11點後走揚1.88%至868元,表現強於大盤。不過,三大法人偏空調節,上周合計賣超1083張,27日續賣超182張。
台灣面板供應鏈近年尋求轉型,大廠各出奇招,然而隨台灣產業發展趨勢,生醫和半導體成為兩大方向。明基材(8215)、達運(6120)、力特(3051)、茂林-KY(4935)在生醫領域跨大步,群創(3481)、華宏(8240)、誠美材(4960)拓展半導體應用,期望新事業帶動營運重返成長。
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報價談判進入關鍵期,聯電與世界先進針對2026年與客戶代工價格協議交涉時,內外壓力驟升。市場傳出,聯電開第一槍,已正式要求上游供應鏈自2026年起至少提出15%的降價方案,藉此提前因應成本上升與報價鬆動的雙重風險。法人解讀,聯電意在「先向上游爭取空間、再與下游客戶談守價」,藉此穩住平均銷售單價(ASP)與現金流。
三井金屬株式會社(Mitsui Kinzoku)最新半導體封裝用「負熱膨脹材料」,在台TPCA Show 2025首度亮相,此一具備「加熱後會收縮」特性的負熱膨脹材料(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Material),計畫於2026至2027年間正式量產,瞄準先進半導體、電子模組與高精密元件市場。
受惠於AI伺服器需求強勁,PCB上游銅箔、鑽針、墊板漲聲響起,包括金居(8358)、尖點(8021)、凱崴(5498)均已陸續啟動漲價,鉅橡(8074)亦因高階墊板供給吃緊評估自第4季漲價,隨著漲價效應擴散,金居、尖點、凱崴及鉅橡第4季營運展望樂觀,有望比第3季好,今天盤中股價連袂走高,尖點盤中股價更亮燈漲停。
10月9日中國大陸宣布,將自11月8日起實施部分鋰離子電池、關鍵正負極材料及製造設備出口管制,範圍包括重量能量密度大於等於300Wh/kg的可充放電鋰離子電池(包含電芯與電池組)及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也限制出口電池正極材料,包括磷酸鐵鋰(LFP)、磷酸錳鐵鋰(LMFP)等製備技術。
輝達(NVIDIA)GB300機櫃正式步入量產,為9月營收捎來佳音,GB300概念股成9月營收創歷史新高大本營,包括鴻海(2317)、川湖(2059)、台達電(2308)、國巨(2327)、奇鋐(3017)、雙鴻(3324)、建準(2421)、貿聯-KY(3665)、勤誠(8210)、高力(8996)、富世達(6805)、鴻呈(6913)等GB300十二猛漢,挾著9月營收連袂創歷史新高的利多攜手攻堅,早盤逾半數個股拉出逾4%漲幅,巧扮台股多頭新支柱。
電子、利機出貨加持,國碳科(4754)、國化(1713)、汎瑋材料(6967)9月業績聯袂攀揚。汎瑋材料9月營收1.26億元,年增7.82%;前三季營收10.25億元,年減1.08%。汎瑋佈局機器人緩衝與散熱材料,參與美系客戶機器人關節轉軸開發,已在美國派駐人員進行下階段的開發,隨著泰國廠AI伺服器散熱產品開始出貨,伺服器及工業電腦可望強化成長動能。
電子材料廠勤凱(4760)2025年9月營收為1.72億元,月增8.17%、年增1.71%,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累計2025年第3季營收4.83億元,季增11.57%,年增12.04%,由於營收規模放大,且匯率平穩,勤凱正向看待第3季獲利可望明顯成長。
受惠AI伺服器建置需求穩健、關稅議題驅動的提前拉貨效應,以及衛星通訊等應用市場支撐表現,台商電路板全球產值在第二季展現強勁成長動能,2025年第二季台灣PCB製造產值達2,182億元新台幣,較2024年同期成長14.4%。累計2025年上半年產值達4,236億元,年增13.8%,展現淡季不淡的強勁成長力道,2025年整體發展態勢明顯優於過去兩年,全年總產值可望達9,157億元,年增12.1%。
小編今天(2)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在美國政府喊出「晶圓代工五五比」目標,期望美國與海外產能各占一半後,台積電攜手供應鏈赴美投資已成定局。為避免台廠單打獨鬥,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團赴美展開第五輪實體諮商,除在談判桌上推進既有議題,也初步獲得美方同意提供土地,協助建立「台灣模式」園區,以打造聚落生態系。
美方將協助打造「台灣模式」園區,目前台廠赴美投資仍以德州、亞利桑那為核心,但建廠成本動輒為台灣數倍,加上員工赴美簽證問題,業者壓力不小。供應鏈人士分析,半導體產業赴美應由上游矽晶圓與材料廠先行,如環球晶已赴德州設廠,化工廠長春與李長榮也宣布投資。至於設備廠,可能需待二至三年台積電美國產能逐步放大後才跟進設點。
全球最大帽子製造商偉仲集團主席,同時也是國內熱導管供應商龍頭業強科技(6124)董事長的王台光,身價超過70億元,跨業事業經營有成,不過樹大必有枯枝,近期CTWANT接獲投訴,他所擔任負責人的美邦開發建設公司,惡意積欠承攬工程的營造商和包商約4000萬元,影響約20個包商、數百名工人,包商以停工抵制並投訴媒體,盼「帽子大王」王台光能出來面對。
金居法說會後,股價打入跌停,連帶族群全面重挫,是利多出盡還是短線漲多拉回?或許從八月中的定穎投控走勢可略知一二。
碳纖維複合材料廠拓凱(4536)7、8月出貨優於預期,對第四季營運審慎樂觀看待,樂觀全年營收有機會優於去年。拓凱近期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無人機市場,打造營運的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