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林黛嫚的搜尋結果,共08筆
明明我去過烈嶼/小金門很多次,閱讀《島嶼星空下》卻覺得玉芬筆下的小金門怎麼這麼陌生!多讀幾篇後,想到,這不是一本介紹小金門的旅遊書,那種和家鄉一起走過歲月的深刻體驗,不是觀光客去個三次五次就能認識的。
霍爾布魯克.賈克遜(Holbrook Jackson)在1930年的《愛書狅剖析》一書中說,「對書的喜愛是男性的專屬,猶如長鬍子是男性的專屬。」一個世紀快過去了,如今如果有人引用這句話來貶抑女性,一定會被人群起而攻之。
台灣最具指標的學生文學獎「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於5日舉辦頒獎典禮暨一道文學長流文學沙龍座談會,廖輝英、蔡素芬、林黛嫚、須文蔚、白靈、路寒袖、李長青作家擔任與談嘉賓,且本屆共59個獎項,其中11個獎項由海外學子獲得,因此特別規劃線上同步直播,讓海內外喜愛文學的民眾,都能一起感受現場的熱情。
有一個房間,狹窄的長方形,末端放著一台大得不成比例的冰箱;又有一個房間,裝潢典雅的客廳像個小型的倉庫堆滿了家具;還有一個房間,丈夫消失的婦人總是坐在一樓店面,安靜地看電視,有時唱著〈我只在乎你〉。在這篇似魔幻又寫實的作品裡,所有的人生都在房間裡展開、前進,一如不寫日記怕暴露心事的「我」最後在卡片上所寫,「對現實無能為力,使我們創造那些不存在的房間」。
根據統計,台灣各式各樣的文學獎有200多個,做為「元老」的時報文學獎,期許在傳統中創新。本次第45屆的報導文學獎,在各文學獎中首創鎖定家族書寫,除了首獎得主張蘊之,書寫了父親因越戰而逃來台落地生根的故事外,更有以60歲之齡初登文學獎蔡仲恕的〈都是豬〉。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第45屆「時報文學獎」7日正式公布得獎名次暨頒獎典禮。走過45屆的時報文學獎,是華文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報刊文學獎。今年共收到1379件作品參賽,除了來自兩岸的投稿,亦有來自美洲、東南亞等地的作者,充分展現「元老」級文學獎的全球影響力,也由多元的文學視角,落實文學獎在時代洪流中謹記文學初心,並於傳統中勇於創新的精神。
一項競賽活動牽涉的角色有這些,選手、裁判、主辦單位和觀眾,以文學獎徵文來說,參與的有選手、評審、主辦者和關心的讀者,而在這樣的遊戲進行中,有競逐,有爭鬥,更多的是權力關係,主辦單位有決定評審的權力,評審有決定得獎者的權力,得獎者對落選者有優勝的權力,旁觀的群眾有議論比賽過程包括結果的權力。權力是各種關係的複合,各種勢力在評審活動這個複合體中產生作用,透過不斷的對抗、辯證改變彼此間的位置和規律。
今年屏東文學獎以「字造春風」為題,吸引全台各地及海外創作者報名參加,投稿件數多達607件突破歷年紀錄,經周芬伶、陳義芝等文壇重量級作家多番討論後,最終評選出17名得主,9日頒獎典禮展現文學創作蓬勃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