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械鬥的搜尋結果,共61筆
21世紀罕見!大陸廣東省汕頭市仙城鎮的仙門城社區、深溪社區在今年6月迎來世紀大和解,原因竟是因為清朝末期兩村為求生存,而引發的資源競爭所結下的「世仇」,自此兩村「互不往來,互不通婚」祖訓代代相傳,也成了兩村交流隔閡。如今百年世仇村握手言和,也吸引大批網友討論。
桃園蘆竹五福宮6日晚間舉辦五大庄聯合中元普度,施放大量煙火,五大庄35里的水燈排車、藝閣車也在市區遶境,相當熱鬧。此外普度習俗265年,廟方邀請專家學者整理出書,同時發表新書,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傳承。
基隆年度盛事『鷄籠中元祭』今年邁入第171年,由吳姓宗親會主普。自清代咸豐年間傳承迄今,已成為全臺最悠久、最盛大的中元祭典之一,透過開龕門、放水燈、中元普度等科儀,展現敬天祈福與慎終追遠,也凝聚信仰與族群情感。
基隆市開基老大公廟23日下午舉行「開龕門」儀式,此舉不僅代表基隆各界歡迎「好兄弟」在農曆7月初一來到人間,同時也為傳承171年的鷄籠中元祭揭開序幕。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也代表市府,到場祈求祝願市運昌盛。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孫中山先生對於「中華民族危機」的見解。孫中山先生深刻地指出,當時中華民族面臨兩大危機:一是民族主義的消失,二是民族地位的低落。這兩大問題不僅攸關中華民族的存亡,更是每一位中國人應該關心的課題。
台灣民間普遍將農曆七月視為「鬼月」,2025年的鬼月自今(22日)晚間11時起,農曆七月「鬼門」正式開啟,至9月21日晚上11時關閉。傳聞認為此時陰間好兄弟會回到人間遊蕩,因此衍生許多禁忌與普渡習俗。不過,歷史老師陳啟鵬近日在節目《新聞挖挖哇》上分享不同觀點,直言七月其實原是佛教的「吉祥月」,會演變成「鬼月」的說法,竟和明朝皇帝朱元璋有關。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在華人世界,農曆七月(8月23日為農曆七月一日),俗稱為「鬼月」,是一個充滿複雜情感與多元文化意涵的月份,而且在傳統上,是一個敬畏鬼神、充滿禁忌的時間點,農曆七月除了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節外,在基隆還有一個具文化溫度,且具百年歷史的年度祭典-「鷄籠中元祭」受到關注,祭典為這座海港城市注入滿滿文化能量,也讓這項歷史悠久的民俗祭典以更貼近現代生活的姿態與民眾相遇。
古都夏日風物詩
外公死了之後,我們家便無人從政。
屏東縣佳冬鄉端午節早年有石塊大戰的特殊風俗,佳冬鄉公所25日在六根庄龍樹伯公前廣場,重現百年前石戰情況,大家以水球代替石塊攻破對方城堡標靶。鄉冬佳公所表示,明年由佳冬鄉主辦六堆運動會,正研議將佳冬石戰列為比賽項目之一,讓大家更了解佳冬風情。
端午節各地都舉辦划舟競賽,屏東縣佳冬鄉今(25)日重現百年前石戰情況,以水球代替石塊攻破對方城堡標靶。鄉冬佳公所表示,明年由佳冬鄉主辦六堆運動會,正研議將佳冬石戰列為比賽項目之一,讓大家更了解佳冬風情。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以受到擠壓的中華民國國旗為主題,討論台灣在川普重返白宮後所內外面臨的三大變化:美國威懾力流失、北京靈活調整對台攻勢、台灣社會分裂導致政治失能,這三重壓力若無法扭轉,台灣將逐步落入北京的掌控。4年前《經濟學人》曾在封面文章中稱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如今又針對兩岸新情勢,點出台灣政治失能的嚴重性。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以受到擠壓的中華民國國旗為主題,討論台灣在川普重返白宮後所內外面臨的三大變化:美國威懾力流失、北京靈活調整對台攻勢、台灣社會分裂導致政治失能,這三重壓力若無法扭轉,台灣將逐步落入北京的掌控。4年前《經濟學人》曾在封面文章中稱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如今又針對兩岸新情勢,點出台灣政治失能的嚴重性。
新北市蘆洲昨天(10日)凌晨驚傳槍響,疑因賭博糾紛引發街頭開槍事件,警方火速循線逮人,至今已查獲6名涉案男子,仍有主槍手在逃,案件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恐嚇等罪嫌偵辦。
知名作家龍應台1999年剛上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時,期望台北能彰顯豐富的本土文化,來躍上國際舞台,對外表示:「媽祖的慶生祭典與羅馬教堂的盛宴一樣美麗而崇高,朱熹誕辰800年比歌德250周年還重要。」供奉媽祖的萬華龍山寺,朱子神像就位於正殿後的文昌帝君殿中,顯見閩南族群對朱子的高度推崇。但,不只被閩南人虔誠祭祀,同樣在台北大龍峒孔廟,朱子則在正殿與至聖先師孔子同享太牢,成為不屬於先秦時期的唯一人。
知名作家龍應台在民國八十八年(1999)剛上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時,期望台北能彰顯豐富的本土文化,來躍上國際舞台,而對外表示:「媽祖的慶生祭典與羅馬教堂的盛宴一樣美麗而崇高,朱熹誕辰八百年比歌德兩百五十週年還重要。」供奉媽祖的萬華龍山寺,朱子神像就位於正殿後的文昌帝君殿中,顯見閩南族群對朱子的高度推崇。但,不只被閩南人虔誠祭祀,同樣在台北大龍峒孔廟,朱子則在正殿與至聖先師孔子同享太牢,成為不屬於先秦時期的唯一人。
清朝是積極用心治理而非消極統治台灣
高中職校園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19日表示,國家只負責立法讓教官退出校園,但取代教官的學務創新人力卻以約聘僱人員身分聘用,不但人員流動快速,且無專業強制的培訓機制,他們解決問題能力不足。
政府逐年推動教官退出校園,以學務創新人力取代,造成人員流動快速,且缺乏專業培訓機制,不僅影響學校運作,也可能對學生學習環境產生影響。全中教建議主管機關修訂法規,增置專職專業的學安室主任、生輔組長,並訂定教育人員校園管理規範,明確管理權責。
此時此刻所歷經的現實,實際上都不只是當下,而是由過去的一切所堆疊而成,知悉過去,是了解「現在」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趁著假期外出遊玩,稍微改變一下普遍追求大喜大樂新鮮刺激的玩法,靜下心來趟思古之幽情的文化小旅行,親子同行說著關於故鄉的故事,富含教育意義,成人結伴甚至獨旅,深刻療癒滋養心靈,就從以下推薦的台灣10大必訪古蹟開始,解密故鄉母土,有許多地方的今與昔,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