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權益類基金的搜尋結果,共13筆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5月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中國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吳清表示,此次公募基金改革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一是突出強化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重點是改革基金的運營模式,督促行業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二是突出增強基金投資行為的穩定性;三是突出提升服務投資者的能力;四是突出發展壯大權益類基金的工作導向。
中長期資金作為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穩定器」,正加速進入大陸股市。大陸證監會主席吳清6日針對中長期資金入市政策落實進展作出回應,明確表示入市長錢(即中長期資金)明顯增多,權益類基金發展明顯加快,長週期考核制度更加健全。
針對如何推進公募基金改革、提高權益類(股票型)基金規模和占比,大陸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下一步將著力強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今年起還將進一步降低公募基金銷售費率,預計每年合計可以為投資者節約大概45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2000億台幣)的費用。
談及引導保險資金入市,大陸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近日表示,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權益類(股票型)基金的金額已經超過4.4兆元人民幣(約19.8兆台幣)。而大陸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也表示,大陸社保基金股債投資比例分別為4比6,配置結構總體合理,投資收益很穩定。
大陸春節前救市再出猛招。大陸證監會主席吳清23日宣布,未來3年,公募基金持有陸股每年至少增長10%,並要求大型險企今年起,新增保費的30%需投資A股,意味每年至少為陸股增加人民幣(下同)數千億元的資金活水。
春節前夕,大陸市場迎來中長期資金進入市的政策「大禮包」。1月22日,大陸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
針對如何推進公募基金改革、提高權益類(股票型)基金規模和占比,大陸證監會主席吳清23日表示,下一步將著力強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今年起還將進一步降低公募基金銷售費率,預計每年合計可以為投資者節約大概45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2000億台幣)的費用。
談及引導保險資金入市,大陸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23日表示,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權益類(股票型)基金的金額已經超過4.4兆元人民幣(約19.8兆台幣)。而大陸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也表示,大陸全國社保基金股債投資比例分別為4比6,配置結構總體合理,投資收益很穩定。
大陸近期刺激金融以穩定經濟的動作頻頻,近日大陸中央金融辦等6個單位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要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在現有基礎上,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A股(含權益類基金)投資規模和實際比例。
大陸證監會近日召開會議,強調要重點抓好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持續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占比;要分類施策打通各類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的「堵點」,加快完善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會議還就有效防範風險,確保安全運行等工作進行研究部署。
近日中共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意見》)。《意見》提出3大舉措,包括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等;目標是推動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明顯提升。
針對如何更好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投融資平衡?大陸證監會主席吳清24日表示,中長期資金投資是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大陸全國社保基金在A股投資平均年化收益達10%以上。證監會近期將發布《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推動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持續改善資本市場生態。
新聞提要■截至2024年4月底,大陸公募基金資產淨值首次突破人民幣(下同)30兆元。市場僅用三年多時間,就從20兆元快速擴張至今。然而,公募產業經歷新一輪擴容,同時為業界帶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