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正統性的搜尋結果,共26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漢室宗親面臨生死與權力的抉擇,劉備身為漢室後裔,曾擁兵自立,卻一度投靠曹操,這看似矛盾的舉動,其實是亂世中的權宜之計。他在力量不足時保全自身,靠近中央維持政治影響力,觀察形勢等待時機,並以低調策略降低風險,最終成功脫離曹操控制,重舉漢室大旗,展現過人的政治智慧。
元朝歷史常被認為僅存在98年,但事實上其國祚可能長達363年,甚至超越明朝,關鍵在於元朝皇室北遷後仍在漠北草原保有完整的政權體系,延續大元國號和皇帝尊號,直到1635年才正式終結。明朝雖承認元朝在中原的正統地位,卻堅決否認北元繼承權,反映出古代獨特的正統觀念與王朝合法性思維。
賴清德總統今天接見前日本駐中方大使垂秀夫,期盼台日在安全議題上深化合作,台日之間也能加快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夥伴協定(EPA)協商進程。垂秀夫則表示,目前自民黨正舉行總裁改選,他相信無論新任的自民黨總裁和日本首相是誰,日本對台及對華政策都不會改變,也會持續推動台日關係。
9月3日北京舉行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的大閱兵。天安門廣場上,數萬官兵步伐整齊劃一,戰車、飛彈、戰機隆隆駛過,場面壯闊恢宏。透過電視或網路轉播,相信台灣民眾都能感受到那種壓迫感與震撼感,心理上自然會浮起幾分不安,因為我們都清楚,只要比場面與裝備,台灣的國軍難以和這樣的軍容相提並論。
9月3日北京舉行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的大閱兵。天安門廣場上,數萬官兵步伐整齊劃一,戰車、飛彈、戰機隆隆駛過,場面壯闊恢宏。透過電視或網路轉播,相信台灣民眾都能感受到那種壓迫感與震撼感,心理上自然會浮起幾分不安,因為我們都清楚,只要比場面與裝備,台灣的國軍難以和這樣的軍容相提並論。
大陸將在9月3日北京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陸方除邀請各國領袖外,也邀請包括台灣民眾在內的各界代表人士出席。台灣方面嚴正表示,國民黨曾任政務官的人,去九三閱兵都會有風險,指標性人物,例如馬英九、洪秀柱等若出席將依法查辦。賴政府透過各種方式警示告誡,誠然十分嚴肅看待大陸九三閱兵;賴政府並對退將、藝人及具指標性人物撂下狠話,足見九三閱兵對賴政府來說具有相當的針對性,賴政府必定認為九三閱兵是衝著台灣及民主陣營而來,因此才會不斷三令五申,不贊成台灣民眾參加;同時抗戰是針對日本侵略主義,這也與賴政府普遍親日的立場有所扞格,因此賴政府強化敵我意識,介意九三閱兵,完全可以理解。
1896年,西班牙作曲家葛拉納多斯(Enrique Granados 1867-1916)凝神駐足於戈雅的畫前,周遭一片寂靜,殊不知映入音樂家眼中炫耀的色彩,已因悸動而幻化成翻騰於心中的聲響--鋼琴組曲〈戈雅畫集〉誕生於此刻。那是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紀念西班牙畫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1828)誕辰150年,舉辦特展時,所發生的吉光片羽的一刻。
「唐宋元明清」幾乎是人人朗朗上口的朝代順序,但其中卻少了曾統治中原百年的金朝,為何與元、清同樣出身北方少數民族的金朝,沒能列入「正統序列」?《搜狐網》歷史專欄指出,這背後其實藏著元、明兩朝精心設計的歷史話語權爭奪戰。
在清朝皇室中,乳母不僅是哺乳的照護者,更是文化傳承的關鍵推手。清代早期,皇室極為重視滿族血統與語言的延續,為了確保皇子自幼熟練滿語、維繫族群認同,乳母除了負責餵奶與生活起居,還肩負語言啟蒙的重任。若不諳滿語,即便奶水再充足,也無法進宮任職。從一口奶水到一句滿語,乳母養育的不只是孩子,更是清朝的民族根基。
同樣是年幼登基,康熙皇帝少年時便果斷擒下鰲拜,贏得朝野支持、穩固皇權;反觀光緒皇帝,面對掌權多年的慈禧太后始終無力反擊,改革夢碎、壯志難酬。兩位少年天子命運懸殊,背後其實並非單靠個人能力可扭轉,而是牽涉皇位正統、權力基礎與朝局結構。
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中共9月3日將舉行大閱兵;中共總書記、軍委主席習近平將發表演講,並將檢閱部隊。屆時共軍也可望大秀軍事肌肉,除大陸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參閱,包括無人智慧武器等新型作戰力量也是亮點。北京還將邀請國民黨抗日老兵現場觀禮,更高調預告10月25日前後,舉行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
關羽人稱「武聖」,但他並非中國歷代正統武聖的唯一代表,這個地位原屬姜子牙(姜太公)所有,卻在幾經朝代更替、宗教融合與民間信仰的推動下,由關羽後來居上。最關鍵的轉捩點,竟源自明太祖朱元璋為鞏固政權所下達的「禁祭令」。一場統治者刻意壓制民間崇拜的政治動作,卻讓關羽借勢崛起,最終超越姜子牙,坐上千古武聖之位。
賴清德總統上任,對於台灣主權、兩岸關係,多次發言皆以歷史為出發點,從他幾次重要談話,可以他的史觀有其獨特的「賴氏詮釋」;親賴人士表示,賴清德上任以後歷次談話,史觀涵蓋「中華民國政府」的正統性,並納入「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脈絡,總統談話的核心是有三層次。
賴清德總統主持歐戰勝利80周年紀念,發表中華民國在台灣首次針對歐洲戰場勝利的官方談話。這場活動標誌著台灣試圖將自身嵌入戰後民主世界的歷史脈絡;然而,細讀其內容與時機,更應該問的是:這場儀式,真的是想從歷史記憶中學習,還是另一場傳達政治意識形態的表演?
賴清德總統以國家元首身分主持歐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發表中華民國在台灣首次針對歐洲戰場勝利的官方談話。這場活動在象徵層面上,標誌著台灣試圖將自身嵌入戰後民主世界的歷史脈絡之中。然而,細讀其內容與時機,我們更應該問的是:這場儀式,真的是想從歷史記憶中學習,還是另一場傳達政治意識型態的表演?
清聖祖康熙皇帝駕崩後,政局暗潮洶湧,身為皇四子的胤禛,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順利登基為雍正帝,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康熙的貼身侍從、服侍長達60年的心腹太監趙昌,隨即被雍正下令處決。外界質疑,此舉背後動機並不單純,從時間點與人選來看,雍正皇位尚未坐穩,就急著鏟除潛在威脅,背後權謀意味濃厚。
古人講究名正言順,就連皇帝登基也崇尚君權神授,樹立自己的正統形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傳國玉璽」,就連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時,也被人討要玉璽,讓他十分無言,並道出驚人真相。
中華民國雙十國慶終於在「有驚無險」中度過,賴清德總統的國慶講話並未超出以往「新兩國論」的說法,顯然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讓賴清德不敢再造次,形成「美國滿意、台灣平穩、大陸不驚」的狀態。那麼如何解讀賴清德這一份國慶講話,將攸關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發展。